丞掾
【拼音】: chéng yuàn 【注音】: ㄔㄥˊㄩㄢˋ 【结构】: 丞(上下结构)掾(左右结构) 【简体】: 丞掾 【繁体】: 丞掾丞掾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属官的泛称。丞掾[chéngyuàn]⒈属官的泛称。
引证解释⒈属官的泛称。引《汉书·韩延寿传》:“丞掾皆以为方春月,可壹出劝农桑。”《后汉书·马援传》:“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宋王安石《闻和甫补池掾》诗:“才华汝尚为丞掾,老懒吾今合钓耕。”
网络解释丞掾《汉书·韩延寿传》:“丞掾皆以为方春月,可壹出劝农桑。”《后汉书·马援传》:“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宋王安石《闻和甫补池掾》诗:“才华汝尚为丞掾,老懒吾今合钓耕。”
综合释义属官的泛称。《汉书·韩延寿传》:“丞掾皆以为方春月,可壹出劝农桑。”《后汉书·马援传》:“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宋王安石《闻和甫补池掾》诗:“才华汝尚为丞掾,老懒吾今合钓耕。”属僚也。《汉书·韩延寿传》:「丞掾数白,宜循行郡中,览观民俗,考长吏治迹。」。
汉语大词典属官的泛称。《汉书·韩延寿传》:“丞掾皆以为方春月,可壹出劝农桑。”《后汉书·马援传》:“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宋王安石《闻和甫补池掾》诗:“才华汝尚为丞掾,老懒吾今合钓耕。”
其他解释属僚也。《汉书·韩延寿传》:「丞掾数白,宜循行郡中,览观民俗,考长吏治迹。」
其他释义1.属官的泛称。
丞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帮助,辅佐:丞相(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⒉ 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府丞。县丞。
⒊ 古同“承”,秉承。
丞字UNICODE编码U+4E1E,10进制: 19998,UTF-32: 00004E1E,UTF-8: E4 B8 9E。
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丞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㞼拯
会意
assist, aid, rescue
详细解释◎ 丞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两只手,下面象人掉在陷阱里,合起来表示救人于陷阱之中。( zhěng )本义:拯救)
(2) 辅佐;辅助 [assist]。如:丞弼(辅佐;也指辅佐的大臣或职位);丞辅(辅助)
(3) 通“承”。接受、秉承 [bear]
前疑后丞。——《孝经·谏诤章》注
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史记·酷吏列传》
◎ 丞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古官名 [auxiliary official]
(2) 传说为帝王的四辅之一,是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
(3) 佐官名。秦始置。汉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
丞相
掾的拼音:yuàn(ㄩㄢˋ)
⒈ 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掾史。掾吏。掾属。掾佐。
掾字UNICODE编码U+63BE,10进制: 25534,UTF-32: 000063BE,UTF-8: E6 8E BE。
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掾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形声
a general designation of officials
详细解释◎ 掾的拼音: yu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手,彖( tuàn )声。本义:古代副官、佐吏的通称) 同本义 [minor official]
为沛主吏掾。——《汉书·萧何传》。注:“正曰掾,副曰属。”
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 孔光共遣掾行视。——《汉书·翟方进传》
(2) 又如:掾史(掾曹。官名。分曹治事。多由长官自行辟举);掾佐(佐助的官吏);掾属(佐治的官吏);掾吏(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
◎ 掾的拼音: yuàn
〈词性:动〉
佐助 [assist]
掾,缘也。——《说文》。朱骏声曰:“掾,本训当为佐助之谊,故从手。”
掾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