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姑
【拼音】: bàn gū 【注音】: ㄅㄢˋㄍㄨ 【结构】: 伴(左右结构)姑(左右结构) 【简体】: 伴姑 【繁体】: 伴姑伴姑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宋元时,对农村年轻女子的泛称。2.旧时婚礼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伴姑[bàngū]⒈宋元时,对农村年轻女子的泛称。⒉旧时婚礼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
基础解释宋元时,对农村年轻女子的泛称。旧时婚礼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
引证解释⒈宋元时,对农村年轻女子的泛称。引元朱凯《黄鹤楼》第二折:“伴姑儿,你等我一等波。”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我有箇男孩儿是伴哥,有箇女孩儿是伴姑儿。”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自家伴姑儿的便是,採桑回来,家里喫饭去。”⒉旧时婚礼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引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越中故事:娶新妇,必选处女迎之,号曰‘伴姑’。”
网络解释伴姑宋元俗语,对农村青年妇女称谓,元杂剧中用作对演员所扮的农村姑娘的通称。如《女姑姑说法升堂记》第二折:“〔孛老儿白〕我有个男孩儿是伴哥,有个女孩儿是伴姑儿。”
综合释义宋元时,对农村年轻女子的泛称。元朱凯《黄鹤楼》第二折:“伴姑儿,你等我一等波。”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我有箇男孩儿是伴哥,有箇女孩儿是伴姑儿。”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自家伴姑儿的便是,採桑回来,家里喫饭去。”旧时婚礼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越中故事:娶新妇,必选处女迎之,号曰‘伴姑’。”伴姑[bàngū]农村姑娘的通称。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二折》:「伴姑儿,你等我一等波。」也作「胖姑」。
汉语大词典(1).宋元时,对农村年轻女子的泛称。元朱凯《黄鹤楼》第二折:“伴姑儿,你等我一等波。”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我有个男孩儿是伴哥,有个女孩儿是伴姑儿。”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自家伴姑儿的便是,采桑回来,家里吃饭去。”(2).旧时婚礼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越中故事:娶新妇,必选处女迎之,号曰‘伴姑’。”
国语辞典农村姑娘的通称。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二折》:「伴姑儿,你等我一等波。」也作「胖姑」。伴姑[bàngū]⒈农村姑娘的通称。元·无名氏也作「胖姑」。引《黄鹤楼·第二折》:「伴姑儿,你等我一等波。」
伴的拼音:bàn(ㄅㄢˋ)
⒈ 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伙伴。伴侣。
⒉ 陪同:伴随。陪伴。伴和(hè )。伴舞。伴奏。伴读(古代官名,中国宋代有南北院伴读,负责宗室子弟的教学,辽、金至明代,皆为亲王府官)。
伴字UNICODE编码U+4F34,10进制: 20276,UTF-32: 00004F34,UTF-8: E4 BC B4。
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㚘
companion、partner
陪
形声:从亻、半声
companion, comrade, partner; accompany
详细解释◎ 伴的拼音: bàn
〈词性:动〉
(1) 陪同;依随 [accompany]
伴张驰之信期。——《楚辞·悲回风》。注:“俱也。”
二贵酋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伴宿(出殡前一天夜里,亲属等人通宵守灵);伴游(陪同游玩)
(3) 配合 [fit]。如:伴奏;伴之以说服教育
(4) 相比 [compare]
他都是前生修的,咱拿甚么伴他?——《醒世姻缘传》
◎ 伴的拼音: bàn
〈词性:名〉
(1) 伴侣;同伴 [companion]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楚辞·九章·惜诵》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羁魂(旅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伴等(伙伴);伴佣(伙计。指店员);伴哥(农村中少年的泛称);伴伍(邻里)
(3) 另见 pàn
姑的拼音:gū(ㄍㄨ)
⒈ 称父亲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姑姑兄弟”)。
⒉ 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
⒊ 旧时妻称夫的母亲:翁姑。舅姑。
⒋ 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姑娘(a.未婚少女,“娘”读轻声;b.姑母)。道姑。尼姑。
⒌ 暂且,苟且:姑且。姑息。
姑字UNICODE编码U+59D1,10进制: 22993,UTF-32: 000059D1,UTF-8: E5 A7 91。
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unt、father's sister、tentatively
形声:从女、古声
father's sister; husband's mother
详细解释◎ 姑的拼音: gū
〈词性:名〉
(1)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2) 同本义 [the mother of one's husband]
姑,夫母也。——《说文》
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尔雅》
如母而非母也,姑也。——《白虎通》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翁姑;姑嫜(古时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4) 父亲的姐妹 [aunt; the sister of one's father]
父之姊妹为姑。——《尔雅》
问我诸姑。——《诗·邶风·泉水》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5) 又如:姑舅(姑母和舅父);姑姊(父之姐);姑姑;姑婿
(6) 丈夫的姐妹 [the sister of one's husband]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姑嫂;小姑(丈夫的妹妹)
(8) 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 [nun]。如:尼姑(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道姑(女道士);三姑六婆
(9) 少女 [maiden]。如:村姑;姑娘家
(10) 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子 [married]。如:姑太太(已嫁的长辈女子)
◎ 姑的拼音: gū
〈词性:副〉
(1) 姑且,暂且 [for the time being]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姑置勿论
◎ 姑的拼音: gū
〈词性:动〉
(1) 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appease]。如:姑容(姑息宽容);姑恕(姑息宽容);姑纵(姑息放纵);姑徇(姑息徇私)
(2) 通“诂”( gǔ )。诂训。以通行的文字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管子·心术》
(3) 吸饮 [take in;suck]
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姑表、姑爹、姑夫、姑父、姑姑、姑妈、姑奶奶、姑娘、姑婆、姑且、姑嫂、姑妄听之、姑妄言之、姑息、姑息养奸、姑爷、姑丈、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