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郎
【拼音】: bàn láng 【注音】: ㄅㄢˋㄌㄤˊ 【词性】: 名词。 【结构】: 伴(左右结构)郎(左右结构) 【简体】: 伴郎 【繁体】: 伴郎伴郎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伴郎bànláng。(1)举行婚礼时的男傧相;陪伴新郎的人。伴郎[bànláng]⒈举行婚礼时的男傧相;陪伴新郎的人。英bridesman;bestman;
基础解释举行婚礼时的男傧相;陪伴新郎的人
引证解释⒈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引曹禺《日出》第二幕:“今天部里刘司长结婚,我给他当伴郎。”
网络解释伴郎(汉语词语)伴郎是一个婚礼工作组中的重要人物,伴郎是新人的陪伴和代表。选择伴郎数目要和伴娘等数;新郎的兄弟可以做伴郎;伴郎保存由新郎交给新娘的戒指;伴郎不能抢新郎的风头;婚礼上,伴郎着装要和伴娘主色调相一致,伴郎着装以相对正式的民族服装或礼服为佳。
综合释义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曹禺《日出》第二幕:“今天部里刘司长结婚,我给他当伴郎。”伴郎[bànláng]伴随新郎,并辅助新郎进行结婚典礼的男子。也称为「男傧相」。伴郎[bànláng]婚礼中伴随新郎,辅助行礼的男子。 【造句】今天的伴郎是新郎的弟弟,也很出色吧!
汉语大词典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曹禺《日出》第二幕:“今天部里刘司长结婚,我给他当伴郎。”
国语辞典伴随新郎,并辅助新郎进行结婚典礼的男子。伴郎[bànláng]⒈伴随新郎,并辅助新郎进行结婚典礼的男子。英语bestman
辞典修订版伴随新郎,并辅助新郎进行结婚典礼的男子。也称为「男傧相」。
辞典简编版婚礼中伴随新郎,辅助行礼的男子。 【造句】今天的伴郎是新郎的弟弟,也很出色吧! △男傧相
英语the best man
其他释义男傧相。
伴郎造句
1.我得和她谈谈选伴郎的事儿。
2.在这个婚宴上一般是伴郎他来说祝酒词。
3.我刚知道我的一位伴郎出了点紧急情况所以他明天不能来了。
4.当仪式开始,新郎和伴郎同牧师站在一起,面对观众。
5.不知道怎样才能和荣誉伴郎的致辞统一风格,让我尽力试试吧。
6.在更为盛大的婚礼上,伴郎会由几个男傧相和一名男花童相伴。
7.新郎的亲戚或朋友担任伴郎,伴郎负责保管结婚戒指,帮忙打扮新郎。
8.这些人是新婚夫妻请来的客人,包括伴郎伴娘。他们来这里与新郎新娘一同拍照。
9.当来宾们将钱塞进筛子时,一个伴郎会向在场的来宾宣布放钱的来宾姓名以及礼金的数额。
10.因为他的一个伴郎出了点事,不能过来了。
伴郎的单词
the best man
伴的拼音:bàn(ㄅㄢˋ)
⒈ 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伙伴。伴侣。
⒉ 陪同:伴随。陪伴。伴和(hè )。伴舞。伴奏。伴读(古代官名,中国宋代有南北院伴读,负责宗室子弟的教学,辽、金至明代,皆为亲王府官)。
伴字UNICODE编码U+4F34,10进制: 20276,UTF-32: 00004F34,UTF-8: E4 BC B4。
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㚘
companion、partner
陪
形声:从亻、半声
companion, comrade, partner; accompany
详细解释◎ 伴的拼音: bàn
〈词性:动〉
(1) 陪同;依随 [accompany]
伴张驰之信期。——《楚辞·悲回风》。注:“俱也。”
二贵酋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伴宿(出殡前一天夜里,亲属等人通宵守灵);伴游(陪同游玩)
(3) 配合 [fit]。如:伴奏;伴之以说服教育
(4) 相比 [compare]
他都是前生修的,咱拿甚么伴他?——《醒世姻缘传》
◎ 伴的拼音: bàn
〈词性:名〉
(1) 伴侣;同伴 [companion]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楚辞·九章·惜诵》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羁魂(旅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伴等(伙伴);伴佣(伙计。指店员);伴哥(农村中少年的泛称);伴伍(邻里)
(3) 另见 pàn
郎的拼音:láng(ㄌㄤˊ)
⒈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⒉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⒊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郎君。
⒋ 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⒌ 姓。
郎的拼音:làng(ㄌㄤˋ)
⒈ 〔屎壳郎〕“蜣螂”的俗称。
郎字UNICODE编码U+90CE,10进制: 37070,UTF-32: 000090CE,UTF-8: E9 83 8E。
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郞郒
man
gentleman, young man; husband
详细解释◎ 郎的拼音: l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 古地名。春秋鲁邑 [Lang town]
郎,鲁邑也。——《说文》。按, 鲁有二 郎。
(3)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 郎。——《左传·隐公元年》
(4)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5)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an official title under the monarchy]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6)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如:郎官(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郎中(郎官。汉代称中郎、侍郎、郎中为郎官,掌星宿之职);郎将(官名);郎署(宿卫官的官署)
(7)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my darling;husband]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8) 又如:郎伯(妇人称丈夫为郎、伯,并称郎伯)
(9) 女婿,女儿的丈夫 [son-in-law]。如:我哥哥有两个郎;郎婿(女婿)
(10) 称别人的儿子 [son]。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对他人之子的爱称)
(11)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youth]
瑜时年二十四, 吴中皆呼为 周郎。——《三国志》
(12)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worker]。如:货郎;牛郎;卖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伦不类)
(13)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man]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世说新语·雅量》
(14)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对英俊少年的爱称);郎秀(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大家豪族称秀;平凡家庭称郎)
(15) 仆人称主人为郎 [landlord]
为两郎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16) 又
孰若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17) 又如:郎主(门生家奴称其主;对外族首领的称呼)
(18) 通“廊”。室外有顶的过道 [veranda;covered corridor]
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汉书·东方朔传》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汉书·董仲舒传》
(19) 通“廊”。朝廷 [court]
茤荛之言,可择郎庙。——三国· 魏· 钟繇《宣示帖》
郎才女貌、郎当、郎当、郎舅、郎君、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