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半
【拼音】: bèi bàn 【注音】: ㄅㄟˋㄅㄢˋ 【结构】: 倍(左右结构)半(独体结构) 【简体】: 倍半 【繁体】: 倍半倍半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倍半[bèibàn]⒈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
引证解释⒈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引《晋书·蔡谟传》:“又是时袞州、洛阳、关中皆举兵击季龙,今此三处反为其用,方之於前,倍半之觉也。若石生不能敌其半,而征西(庾亮)欲当其倍,愚所疑也。”
网络解释倍半倍半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èibàn,意思是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
综合释义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晋书·蔡谟传》:「方之于前,倍半之觉也。」
网友释义倍半是一个汉语词汇,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
汉语大词典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晋书·蔡谟传》:“又是时衮州、洛阳、关中皆举兵击季龙,今此三处反为其用,方之于前,倍半之觉也。若石生不能敌其半,而征西(庾亮)欲当其倍,愚所疑也。”
其他解释一倍半。《晋书·蔡谟传》:「方之于前,倍半之觉也。」
英语time and a halfvalencene
其他释义1.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
倍半造句
1.给出了一定分布电流下,整数倍半波天线辐射场的平均能流密度、辐射总功率及辐射电阻。
2.书贾通常要讨上一倍半的谎价钱,北平人送给他一个别名,叫做‘老虎摊’,就是说他们总在张着口准备吃人的意思。
3.海绵中含有多种多样的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和三萜。
4.同时含有少量倍半萜和二萜类物质。
5.青蒿素是倍半萜烯的一种内过氧化物,这种物质由于其极复杂的结构,因此很难被有效合成。
6.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倍半萜内酯类抗疟化合物。
7.蒸馏油主要含有单萜、倍半萜烯类化合物,未见生姜特有的辣味成分。
8.该分子骨架拓扑在迄今已知的倍半萜内酯中只与银袋内酯丙相似。
9.它们主要是单萜烯、单萜烯醇、单萜烯乙酸酯和倍半萜烯。
10.吉马烷型倍半萜是众多倍半萜结构骨架类型中最为丰富的一种。
倍半的单词
time and a half valencene
倍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等于原数的两个:加倍。事倍功半。倍道而行(兼程而行)。
⒉ 某数的几倍等于用几乘某数:二的五倍是十。
⒊ 更加,非常:“每逢佳节倍思亲”。倍加。倍儿精神。
⒋ 增益:“焉用亡郑以倍邻?”
⒌ 古同“背”,背弃,背叛。
⒍ 古同“背”,背诵。
倍字UNICODE编码U+500D,10进制: 20493,UTF-32: 0000500D,UTF-8: E5 80 8D。
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背
again、double、times
形声:从亻、咅声
times, fold, multiple times
详细解释◎ 倍的拼音: bèi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 tǒu )声。本义:通“背”。反;背向)
(2) 同本义 [back towards]
倍,反也。——《说文》
倍正南方。——《周髀算经下》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传》
(3) 背弃;背叛。后作“背” [abandon;betray]
无倍畔之心。——《汉书·贾谊传》
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荀子·大略》
而民不倍。——《礼记·大学》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倍畔(同背叛);倍上(背叛尊上)
(5) 通“背”。违反;违背 [violate]
倍本弃事而安怠傲。——《墨子·非儒》
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大臣者,危主也。——《管子·任法》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6) 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7) 加倍,照原数等加 [double]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晁错《论贵粟疏》
(8) 又如:倍日(一天时间当两天用);倍半(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倍多(成倍增加)
(9) 通“背”。背诵 [recite from memory]
郑注:“倍文曰讽”。——《周礼·大司乐》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韩信《韩滂墓志铭》
(10) 又如:倍文(背诵书文);倍讽(背诵);倍读(背诵)
◎ 倍的拼音: bèi
〈词性:量〉
(1) 倍数 [times;-fold]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五倍;三的五倍是十五;倍百(百倍);倍差(一倍半)
倍道、倍儿、倍加、倍里尼、倍赏、倍数、倍增
半的拼音:bàn(ㄅㄢˋ)
⒈ 二分之一: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
⒉ 不完全的: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
⒊ 在中间:半空。半路上。半夜。
⒋ 喻很少:一星半点。
半字UNICODE编码U+534A,10进制: 21322,UTF-32: 0000534A,UTF-8: E5 8D 8A。
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半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alf、in the middle
会意
half
详细解释◎ 半的拼音: bàn
〈词性:形〉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half;semi-]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in the middle;halfway]。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partly;about half]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very little]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半百、半班、半…半…、半半拉拉、半饱、半辈子、半壁、半壁江山、半边人、半边天、半彪子、半波、半成品、半导体、半岛、半道儿、半点,半点儿、半吊子、半懂不懂、半对数、半封建、半复赛、半高跟拖鞋,半高跟凉鞋、半工半读、半官方、半罐水、半酣、半机械化、半价、半斤八两、半径、半就业、半决赛、半开化、半空、半空中、半拉、半拉子、半劳动力、半老徐娘、半流质、半路、半路出家、半亩方塘、半面之交,半面之旧、半明半暗、半瓶醋,半瓶子醋、半旗、半球、半日、半日制学校、半山、半晌、半身不遂、半身像、半生、半生半熟、半失业、半时、半世、半熟练、半数、半衰期、半死不活;半死半活、半天、半头、半途、半途而废,半途而罢、半推半就、半吞半吐、半托、半脱产、半文不白、半文盲、半无产阶级、半心半意、半信半疑、半休、半掩门、半腰、半夜、半夜敲门不吃惊;半夜敲门心不惊、半夜三更、半音、半影、半元音、半圆、半月、半月刊、半载、半支莲、半直线、半殖民地、半中间,半中间儿、半中腰、半周期、半周刊、半子、半自动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