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读
【拼音】: bèi dú 【注音】: ㄅㄟˋㄉㄨˊ 【结构】: 倍(左右结构)读(左右结构) 【繁体】: 倍讀倍读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背诵。倍,通'背'。
基础解释背诵。倍,通/'背/'。
引证解释⒈背诵。倍,通“背”。引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徧,倍读百徧,又通倍读二三十徧。”
综合释义背诵。倍,通“背”。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徧,倍读百徧,又通倍读二三十徧。”
汉语大词典背诵。倍,通“背”。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倍读百遍,又通倍读二三十遍。”
其他释义1.背诵。倍,通'背'。
倍读造句
1.人总要把握好运、把握机遇,自须加倍读书,养精蓄锐,使自己左右逢源,厚积薄发,胜券在握,这就必须掌握各种读书方法。
倍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等于原数的两个:加倍。事倍功半。倍道而行(兼程而行)。
⒉ 某数的几倍等于用几乘某数:二的五倍是十。
⒊ 更加,非常:“每逢佳节倍思亲”。倍加。倍儿精神。
⒋ 增益:“焉用亡郑以倍邻?”
⒌ 古同“背”,背弃,背叛。
⒍ 古同“背”,背诵。
倍字UNICODE编码U+500D,10进制: 20493,UTF-32: 0000500D,UTF-8: E5 80 8D。
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背
again、double、times
形声:从亻、咅声
times, fold, multiple times
详细解释◎ 倍的拼音: bèi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 tǒu )声。本义:通“背”。反;背向)
(2) 同本义 [back towards]
倍,反也。——《说文》
倍正南方。——《周髀算经下》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传》
(3) 背弃;背叛。后作“背” [abandon;betray]
无倍畔之心。——《汉书·贾谊传》
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荀子·大略》
而民不倍。——《礼记·大学》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倍畔(同背叛);倍上(背叛尊上)
(5) 通“背”。违反;违背 [violate]
倍本弃事而安怠傲。——《墨子·非儒》
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大臣者,危主也。——《管子·任法》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6) 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7) 加倍,照原数等加 [double]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晁错《论贵粟疏》
(8) 又如:倍日(一天时间当两天用);倍半(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倍多(成倍增加)
(9) 通“背”。背诵 [recite from memory]
郑注:“倍文曰讽”。——《周礼·大司乐》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韩信《韩滂墓志铭》
(10) 又如:倍文(背诵书文);倍讽(背诵);倍读(背诵)
◎ 倍的拼音: bèi
〈词性:量〉
(1) 倍数 [times;-fold]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五倍;三的五倍是十五;倍百(百倍);倍差(一倍半)
倍道、倍儿、倍加、倍里尼、倍赏、倍数、倍增
读(讀)的拼音:dú(ㄉㄨˊ)
⒈ 依照文字念:读数。读经。读书。宣读。朗读。范读。
⒉ 看书,阅览:阅读。速读。默读。读者。
⒊ 求学:走读。
⒋ 字的念法:读音。读破。
读(讀)的拼音:dòu(ㄉㄡˋ)
⒈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读。
读字UNICODE编码U+8BFB,10进制: 35835,UTF-32: 00008BFB,UTF-8: E8 AF BB。
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讀読
read、attend school
形声:从讠、卖声
read, study; pronounce
详细解释◎ 读的拼音:
讀 dòu
〈词性: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pauses in reading alou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dú
◎ 读的拼音:
讀 dú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chant]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read]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说 [speak;talk]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 [attend]。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 读的拼音:
讀 dú
〈词性: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a style of calligraphy]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 dòu
读本、读后感、读经、读破、读破句、读书、读书人、读数、读头、读物、读音、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