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傍戟的拼音_bang jǐ是什么意思

傍戟

【拼音】: bàng jǐ 【注音】: ㄆㄤˊㄐ一ˇ 【结构】: 傍(左右结构)戟(左右结构)

傍戟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傍,通'方'。

基础解释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傍,通/'方/'。

引证解释⒈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傍,通“方”。引《淮南子·泰族训》:“紂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餘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四》:“傍应读方……《孟子·梁惠王》‘方命虐民’注:‘方犹逆也’。按方命即背命,方与背一声之转,故训为逆。《书·尧典》‘方命圮族’,《史记·五帝记》‘方’作‘负’。《广雅·释詁》:‘背,负也。’背通偝。《礼记·明堂位》‘天子负斧依’注:‘负之言偝也。’《释文》:‘偝本又作背。’‘方戟而战’,犹言背戟而战,上言‘倒矢而射’,‘倒’与‘方’互文耳。”

网络解释傍戟傍戟,pángjǐ,释义: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

综合释义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傍,通“方”。《淮南子·泰族训》:“紂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餘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四》:“傍应读方……《孟子·梁惠王》‘方命虐民’注:‘方犹逆也’。按方命即背命,方与背一声之转,故训为逆。《书·尧典》‘方命圮族’,《史记·五帝记》‘方’作‘负’。《广雅·释詁》:‘背,负也。’背通偝。《礼记·明堂位》‘天子负斧依’注:‘负之言偝也。’《释文》:‘偝本又作背。’‘方戟而战’,犹言背戟而战,上言‘倒矢而射’,‘倒’与‘方’互文耳。”傍戟[bàngjǐ]

网友释义傍戟,pángjǐ,释义: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

汉语大词典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傍,通“方”。《淮南子·泰族训》:“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馀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四》:“傍应读方……《孟子·梁惠王》‘方命虐民’注:‘方犹逆也’。按方命即背命,方与背一声之转,故训为逆。《书·尧典》‘方命圮族’,《史记·五帝记》‘方’作‘负’。《广雅·释诂》:‘背,负也。’背通背。《礼记·明堂位》‘天子负斧依’注:‘负之言背也。’《释文》:‘背本又作背。’‘方戟而战’,犹言背戟而战,上言‘倒矢而射’,‘倒’与‘方’互文耳。”

其他释义1.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傍,通'方'。

傍的意思

  拼音  bàng   注音  ㄅㄤ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UPY  五笔98  WYUY  仓颉  OYBS  郑码  NSWS  四角  20227  结构  左右电码  0266  区位  1688  统一码  508D  笔顺  ノ丨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傍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靠:依山傍水。

⒉ 临近:傍晚。傍黑。傍亮。

统一码

傍字UNICODE编码U+508D,10进制: 20621,UTF-32: 0000508D,UTF-8: E5 82 8D。

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䧛徬

汉英互译

be close to、draw near

造字法

形声:从亻、旁声

English

by side of, beside, near, clo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傍的拼音: bàng  

〈词性:副〉

(1) (形声。从人,旁声。本义:靠近,临近)同本义 [beside;be close to]

傍,近也。——《说文》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又如:傍边(靠近边沿);傍通(靠近四方通达之地);傍境(边境);傍户而立

词性变化

傍的拼音: bàng  

〈词性:动〉

(1) 依附,依靠 [depend on]。如:傍人门户;傍依(依靠之物);傍靠(依靠,紧靠)

(2) 辅佐 [assist a ruler in governing a country]

四贤傍之。——《新书》

(3) 顺着;沿着 [follow]。如:傍照(依照,仿照)

(4) 陪随,陪伴 [accompany]。如:傍个影儿(露面;亮相)

傍的拼音: bàng  

〈词性:名〉

(1) 同“旁”。旁边,侧 [side]

傍,近也。——《说文》。按,与旁别,四旁四方皆当作此,犹边际也。

傍,侧也。——《广韵》

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世说新语·夙惠》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孔稚圭《白马篇》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傍门(佛教指学佛而得正误者为正果,指外道为傍门;道家以修炼金丹、全身保真为正道,余皆为傍门);傍支(分支);傍览(从旁观看、打量);傍观(在近旁观看);傍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3) 他人 [other]。如:傍舍(他人的房舍);傍说(他人的主张)

(4) 旁系 [side]。如:傍尊(指伯父、叔父等旁系尊长);傍荫(旁系亲属袭封官职爵位);傍亲(旁系亲属);傍继(出继旁系亲属)

(5) 唐代州名。在今云南双柏县境 [Pang prefecture]

傍的拼音: bàng  

〈词性:形〉

(1) 广博;普遍。同“旁” [extensive]。如:傍施(博施;广被);傍及(遍及;推及);傍通(学问广博通达);傍接(广为交接、应酬);傍概(广泛概括);傍落(坠入他途)

(2) [动]∶交错 [interlock;crisscross]。如:傍午(纵横交错);傍生(交错丛生)

常用词组

傍边儿、傍黑儿、傍近、傍亮儿、傍柳随花、傍人篱壁、傍人门户、傍晌,傍晌儿、傍晚、傍午

  拼音    注音  ㄐ一ˇ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FJAT  五笔98  FJAY  仓颉  JJI  郑码  EDEH  四角  43450  结构  左右电码  2060  区位  7410  统一码  621F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戟的拼音:jǐ(ㄐ一ˇ)  

⒈ 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钩戟。戟指。铁戟。青铜戟。

统一码

戟字UNICODE编码U+621F,10进制: 25119,UTF-32: 0000621F,UTF-8: E6 88 9F。

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戟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㦸屰撠

汉英互译

halberd、halber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halberd with crescent bla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戟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戈,从榦( gàn  )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2) 同本义 [halberd]。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说文》

戟广寸有半。——《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

修我矛戟。——《诗·秦风·无衣》

交戟之卫士。——《史记·项羽本纪》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3) 如:戟戈(戟和戈,泛指兵器);戟盾(戟和盾);戟牙(戟上横出的刃);戟吏(仪仗中持戟的人)

(4) 仪仗名 [guard of honour's name]。如:戟节(戟级。戟仗和符节);戟槊(门戟和长矛);戟幢(门戟和饰以羽毛的旗帜)

词性变化

戟的拼音:   

〈词性:动〉

(1) 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人[point at another and scold him]

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宋· 苏轼《后怪石供》

(2) 又如:戟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状似戟,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

(3) 刺激 [stimulate]

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本草纲目·大戟》

(4) 又如:戟口(刺口,唇受刺激如戟刺);戟喉(喉受刺激)

常用词组

戟指、戟指怒目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