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兀
【拼音】: ào wù 【注音】: ㄠˋㄨˋ 【结构】: 傲(左右结构)兀(上下结构) 【简体】: 傲兀 【繁体】: 傲兀傲兀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犹傲岸。傲兀[àowū]⒈犹傲岸。
引证解释⒈犹傲岸。引晋葛洪《抱朴子·疾谬》:“以傲兀无检者为大度,以惜护节操者为涩少。”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羆。”清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平生负傲兀,恃有藜莧腹,咬得菜根断,颇以鄙食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雪芹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犹傲兀,时復纵酒赋诗,而作《石头记》盖亦此际。”
网络解释傲兀傲兀是一个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犹傲岸。晋葛洪《抱朴子·疾谬》:“以傲兀无检者为大度,以惜护节操者为涩少。”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羆。”清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平生负傲兀,恃有藜莧腹,咬得菜根断,颇以鄙食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雪芹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犹傲兀,时復纵酒赋诗,而作《石头记》盖亦此际。”傲兀[àowù]高傲不屈貌,犹言傲岸。唐、韩愈〈赠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唐、黄庭坚〈书韩退之诗后〉:「傲兀无以为娱。」
汉语大词典犹傲岸。晋葛洪《抱朴子·疾谬》:“以傲兀无检者为大度,以惜护节操者为涩少。”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清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平生负傲兀,恃有藜苋腹,咬得菜根断,颇以鄙食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雪芹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犹傲兀,时复纵酒赋诗,而作《石头记》盖亦此际。”
其他解释高傲不屈貌,犹言傲岸。唐、韩愈〈赠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唐、黄庭坚〈书韩退之诗后〉:「傲兀无以为娱。」
其他释义1.犹傲岸。
关于傲兀的诗词
《浪淘沙·傲兀溯西江》 《四绝·崔郎傲兀见孤罴》 《咏怀诗·傲兀乘尸素》
傲的拼音:ào(ㄠˋ)
⒈ 自高自大:骄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傲视。高傲。孤傲。
⒉ 藐视,不屈:傲然。傲霜斗雪。
傲字UNICODE编码U+50B2,10进制: 20658,UTF-32: 000050B2,UTF-8: E5 82 B2。
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㜜奡嫯慠敖遨
defy、proud
形声:从亻、敖声
proud, haughty, overbearing
详细解释◎ 傲的拼音: ào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2) 同本义 [proud;arrogant]
傲,倨也。——《说文》
(3) 经传以敖为之
凡视上于面则敖。——《礼记·曲礼》
彼交匪敖。——《诗·小雅·桑柔》
不吴不敖。——《诗·周颂·丝衣》
敖而无足数者。——《史记·游侠传》
执币,傲。——《左传·文公九年》
齐音傲辟乔志。——《礼记·乐记》
图傲救世之士哉。——《庄子·天下》
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傲。——《贾子道术》
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韩非子·内储说下》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魏征《十三斩不克终疏》
(4) 又如:傲兀(高傲不屈的样子);傲睨(傲然睨视,形容倨傲,看不上一切);傲态
(5) 急躁 [irrascible;irritable;impatient]
不问而告谓之傲。——《荀子·劝学》
◎ 傲的拼音: ào
〈词性:动〉
(1) 傲慢而轻视 [despise]
民慕其利而傲其罪。——《韩非子·六反》
恃才傲物。 ——《南史·萧子显传》
(2) 如:傲俗(蔑视俗人);傲上(对上倨傲)
傲岸、傲骨、傲慢、傲气、傲然、傲视
兀的拼音:wù(ㄨˋ)
⒈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⒉ 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⒊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 )(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兀字UNICODE编码U+5140,10进制: 20800,UTF-32: 00005140,UTF-8: E5 85 80。
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兀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㐳
stand upright
会意
to cut off the feet
详细解释◎ 兀的拼音: wū
(1) ——“兀秃” wūtu :同“乌涂” wūtu 。
(2) 另见 wù
◎ 兀的拼音: wù
〈词性:形〉
(1)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towering and level]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4) 光秃(如毛发)的 [bald]
蜀山兀。——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6) 茫然无知 [utterly ignorant]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7)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8) 不够稳定 [unstable]。如:兀突突(形容心跳不安)
(9) 独立 [independent]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清· 吴从先《金小品传》
(10) 昏沉 [dazed]。如:兀兀腾腾(昏昏沉沉)
◎ 兀的拼音: wù
〈词性:动〉
动摇,摇晃 [shake]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后汉书》
◎ 兀的拼音: wù
〈词性:副〉
(1) 还;仍然;到目前依旧 [still]。如:兀子(仍然;还);兀自(兀子。还,仍然)
(2) 笔挺地 [upright]。如:兀坐(端坐)
◎ 兀的拼音: wù
〈词性:代〉
(1) 这,那 [this;that]。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2) [名]∶姓
(3) 另见 wū
兀傲、兀的、兀立、兀臬、兀然、兀突、兀兀、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