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八仙的拼音_bā xiān是什么意思

八仙

【拼音】: bā xiān 【注音】: ㄅㄚㄒ一ㄢ 【词性】: 名词。 【结构】: 八(独体结构)仙(左右结构) 【简体】: 八仙 【繁体】: 八仙

八仙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八仙bāxiān。(1)神话传说中道教八位神仙,即汉钟离、李铁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bāxiān]⒈神话传说中道教八位神仙,即汉钟离、李铁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英theEightImmortals;

基础解释(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引证解释⒈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即汉锺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故事已见于唐、宋、元人记载,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以上八人。参阅《浦江清文录·八仙考》。⒉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谯秀《蜀纪》以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故3.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皆好饮酒赋诗,称为“酒中八仙人”。见《新唐书·李白传》。唐杜甫有《饮中八仙歌》。

网络解释八仙(古代神话人物)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据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

综合释义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即汉锺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故事已见于唐、宋、元人记载,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以上八人。参阅《浦江清文录·八仙考》。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谯秀《蜀纪》以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故3.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皆好饮酒赋诗,称为“酒中八仙人”。见《新唐书·李白传》。唐杜甫有《饮中八仙歌》。

汉语大词典(1).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故事已见于唐、宋、元人记载,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以上八人。参阅《浦江清文录·八仙考》。(2).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谯秀《蜀纪》以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故3.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皆好饮酒赋诗,称为“酒中八仙人”。见《新唐书·李白传》。唐杜甫有《饮中八仙歌》。

国语辞典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1)​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见《四游记.东游记.第五五回》。(2)​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见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一三》。八仙[bāxiān]⒈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1)​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见《四游记·东游记·第五五回》。(2)​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见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一三》。⒉唐代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位皆善饮酒赋诗,称为「八仙」。英语theEightImmortals(Daoistmythology)​德语dieachtUnsterblichen法语Huitimmortels

辞典修订版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1)汉锺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见《四游记.东游记.第五五回》。(2)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见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一三》。也称为「蜀中八仙」。唐代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位皆善饮酒赋诗,称为「八仙」。

辞典简编版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为汉锺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 【造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英语seven-barkssquare table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其他释义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相传神通广大,一日同赴蟠桃会,归途中经过大海,他们乘上各自的宝物渡海。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

八仙造句

1.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在改革开放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有择善而从,才不致迷失方向。

3.浪说八仙模样似,八仙安得有香来。

4.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5.昨天我们欣赏了瑰奇的寿山石雕,上面雕有八仙过海的精美图案。

6.在经商大潮中,人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在商界站稳了脚。

7.在技术革新运动中,车间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快解决了生产中的十几项关键问题。

8.在技术革新运动中,车间人人出主意,想办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快就解决了生产中的十几项关键问题。

9.大家围拢在老爷爷身边,听他讲八仙过海的故事。

10.漂亮的给领导抛抛媚眼,平庸的送送礼物,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关于八仙的诗词

《谪仙怨·长安八仙庵》 《瑶台聚八仙·仙人山在县北七十里》 《唱和见寄·狂醉何为号八仙》 《饮中八仙歌》 《聚八仙花》 《聚八仙花·密团粉腻翠枝擎》 《浣溪沙·高会横山酒八仙》 《三醉石·巍巍八仙坛》 《八仙·瑶林琼树非人世》 《聚八仙·圆整装花蕊》

八仙的单词

seven-barks square table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包含八仙的歇后语

王八碰桥桩

八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ㄚ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TY  仓颉  HO  郑码  OA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360  区位  1643  统一码  516B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统一码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捌丷

汉英互译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八的拼音: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词性变化

八的拼音: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常用词组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

  拼音  xiān   注音  ㄒ一ㄢ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MH  仓颉  OU  郑码  NLL  四角  22270  结构  左右电码  0103  区位  4741  统一码  4ED9  笔顺  ノ丨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仙的拼音:xiān(ㄒ一ㄢ)  

⒈ 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仙人。仙女。仙子。仙界。仙境(a.仙人居住的地方;b.形容景物美好的地方)。仙风道骨。仙山琼阁(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景)。

⒉ 具有高超才能的人:诗仙。酒仙。

⒊ 婉称死:仙去。仙逝。

统一码

仙字UNICODE编码U+4ED9,10进制: 20185,UTF-32: 00004ED9,UTF-8: E4 BB 99。

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㒨仚僊僲屳鮮佡

汉英互译

celestial being、immortal

造字法

会意:表示人升高成为仙

English

Taoist super-being, transcendent, immort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仙的拼音:

xiān  

〈词性:名〉

(1)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2) 同本义 [celestial being;immortal]

僊,长生迁去也。——《说文》

求僊人羡门之属。——《汉书·郊祀志》

仙圣为之臣。——《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

(3) 神仙,古代神话和宗教中指修炼得道长生不死的人,或指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仙之人兮。——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听仙乐。——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仙机玄奥(深奥不可知晓);仙人劝驾(指有威望的人从中调解);仙醪(仙酒);仙闼(神仙的住处);仙机(奥秘);仙车(驾临);仙缘(可成仙的缘分)

(5) 超越凡品的人或事。如: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仙;歌仙;仙郎;仙卫;仙手

(6) 用于称道教的人和事物。如:仙箓(道仙的名册);仙翁(对老年道士的尊称);仙长(对道士的尊称);仙师(对道士、和尚的尊称)

(7) 仙女 [fairy]

(8) 民间传说故事中住在仙境(有时下凡)但又常善意地干预人间事务的年轻貌美的仙女。如:仙姿

(9) 中国古代用为艳妇、美女、妓女、女道士等的代称。如:怀仙;梦仙诗;仙妓

(10) 旧时对美分(百分之一美元)音译名生脱的简称,现在香港、台湾仍用;香港货币的分亦称“仙” [cent]

(11) 用于死或死者的婉词 [dead]。如:仙去(去世);仙輀(灵车);仙久(去世已久);仙游(游于仙界,成仙);仙逝;仙几(死者灵前之几。几,老人凭靠之物)

词性变化

仙的拼音: xiān  

<动〉

成仙 [immortalize]

举家皆仙。——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

仙的拼音: xiān  

<形〉

轻松,自在 [light;relaxed;at ease]

行迟更觉仙。——杜甫《览镜呈柏中丞》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