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八拜的拼音_bā bai是什么意思

八拜

【拼音】: bā bài 【注音】: ㄅㄚㄅㄞˋ 【结构】: 八(独体结构)拜(左右结构) 【简体】: 八拜 【繁体】: 八拜

八拜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指结为异姓兄弟。八拜[bābài]⒈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⒉指结为异姓兄弟。

引证解释⒈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引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俄潞公代魏公为留守,未至,扬言云:‘李稷之父绚,我门下士也。闻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稷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北京,李稷謁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⒉指结为异姓兄弟。引《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当下徐信遂与刘俊卿八拜为交,置酒相待。”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臣与英布同乡,又是少年八拜至交的兄弟。”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八拜相交,三年间隔,只是回头欠早。”

网络解释八拜在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综合释义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俄潞公代魏公为留守,未至,扬言云:‘李稷之父绚,我门下士也。闻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稷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北京,李稷謁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指结为异姓兄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当下徐信遂与刘俊卿八拜为交,置酒相待。”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臣与英布同乡,又是少年八拜至交的兄弟。”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八拜相交,三年间隔,只是回头欠早。”八拜[行八次礼:古时对神明所行的礼节。#####《儒林外史.第四零回》:「萧云仙纱帽补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古时对父执辈所行的礼节。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零》:「韩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国子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为较,待之甚礼。……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结拜为异姓兄弟姊妹。参见「八拜之交」条。]行八次礼:古时对神明所行的礼节。《儒林外史.第四零回》:「萧云仙纱帽补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古时对父执辈所行的礼节。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零》:「韩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国子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为较,待之甚礼。……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结拜为异姓兄弟姊妹。参见「八拜之交」条。

汉语大词典(1).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俄潞公代魏公为留守,未至,扬言云:‘李稷之父绚,我门下士也。闻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稷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北京,李稷谒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2).指结为异姓兄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当下徐信遂与刘俊卿八拜为交,置酒相待。”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臣与英布同乡,又是少年八拜至交的兄弟。”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八拜相交,三年间隔,只是回头欠早。”

国语辞典行八次礼:(1)​古时对神明所行的礼节。《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纱帽补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2)​古时对父执辈所行的礼节。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韩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国子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为较,待之甚礼。……久之,公著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八拜[bābài]⒈行八次礼:(1)​古时对神明所行的礼节。(2)​古时对父执辈所行的礼节。宋·邵伯温。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萧云仙纱帽补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闻见前录·卷一〇》:「韩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国子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为较,待之甚礼。……久之,公著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⒉结拜为异姓兄弟姊妹。参见「八拜之交」条。

辞典修订版行八次礼:(1)古时对神明所行的礼节。《儒林外史.第四零回》:「萧云仙纱帽补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2)古时对父执辈所行的礼节。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零》:「韩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国子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为较,待之甚礼。……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结拜为异姓兄弟姊妹。参见「八拜之交」条。

英语sworn brotherho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worn brothers

其他释义1.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2.指结为异姓兄弟。

八拜造句

1.我的父亲和他曾有八拜之交。

2.他祖父同我祖父是八拜之交,我母亲又是他姑姑,所以我们两家渊源很深。

3.八拜之交,情同手足;刎颈之交,义同生死。

4.八拜之交这种事,在现代社会中,已很少见了。

5.春节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不烦恼!四拜不变老!五拜幸福绕!六拜忧愁抛!七拜收入高!八拜平安罩!九拜乐逍遥。

6.六拜儿女孝;七拜好运转;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年;十拜乐逍遥。

7.一拜哥俩好;二拜平安罩;三拜烦恼消;四拜心不老;五拜收入高;六拜幸福绕;七拜好运交;八拜乐逍遥。愿和我“八拜之交”的你,元旦快乐,一生幸福。

8.新年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

9.原来您叫孙悟空!老大,俺如今也不是天上的仙了,自然也做不成那威风凛凛的天蓬元帅了!俺们既然八拜为交,不妨也替俺取个姓名得了!

10.一言一行尽显你才高八斗,一张一弛方显你八面玲珑,一心一意祝愿你八面来财,一生一世愿和你八拜之交。朋友,八一到了,祝你永远开心快乐!

八拜的单词

sworn brotherho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worn brothers

包含八拜的歇后语

王八碰桥桩

八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ㄚ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TY  仓颉  HO  郑码  OA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360  区位  1643  统一码  516B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统一码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捌丷

汉英互译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八的拼音: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词性变化

八的拼音: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常用词组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

  拼音  bài   注音  ㄅㄞˋ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RDFH  仓颉  HQMQJ  郑码  MDAC  四角  21550  结构  左右电码  2157  区位  1661  统一码  62DC  笔顺  ノ一一ノ一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拜的拼音:bài(ㄅㄞˋ)  

⒈ 表示敬意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

⒉ 恭敬地: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①拜见;②瞻仰陵墓、碑碣)。

⒊ 行礼祝贺:拜年。拜寿。

⒋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jiàng  )。拜相(xiàng   )。拜师。拜把子。

⒌ 姓。

统一码

拜字UNICODE编码U+62DC,10进制: 25308,UTF-32: 000062DC,UTF-8: E6 8B 9C。

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o obeisance、make a courtesy call

造字法

会意:从两手、从下

English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拜的拼音: bài  

〈词性:动〉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do obeisance]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express one's thanks]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visit]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offer official post]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receive official post]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acknowledge sb. as one's master,godfather,etc.]。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offer greetings]。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present;submit]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词性变化

拜的拼音: bài  

〈词性:副〉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常用词组

拜把子、拜拜、拜拜、拜别、拜忏、拜辞、拜赐、拜倒、拜倒辕门、拜祷、拜垫、拜读、拜恩私室、拜访、拜佛、拜官、拜会、拜会、拜见、拜将封侯,拜相封侯、拜教、拜节、拜金、拜金主义、拜爵、拜客、拜恳、拜聆、拜领、拜伦、拜门、拜盟、拜年、拜请、拜师、拜识、拜手、拜寿、拜堂、拜托、拜望、拜物教、拜匣、拜谢、拜谒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