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
【拼音】: bā liáo 【注音】: ㄅㄚㄌ一ㄠˊ 【结构】: 八(独体结构)髎(左右结构)八髎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中医学名词,即尻骨两旁的四孔。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八髎[bāliáo]⒈中医学名词,即尻骨两旁的四孔。
引证解释⒈中医学名词,即尻骨两旁的四孔。引《史记·货殖列传》“马蹄躈千”唐司马贞索隐引《埤仓》云:“尻骨谓八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尾骶骨: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
网络解释八髎八髎,中医基础理论名词。即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称。
综合释义中医学名词,即尻骨两旁的四孔。《史记·货殖列传》“马蹄躈千”唐司马贞索隐引《埤仓》云:“尻骨谓八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尾骶骨: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
汉语大词典中医学名词,即尻骨两旁的四孔。《史记·货殖列传》“马蹄噭千”唐司马贞索隐引《埤仓》云:“尻骨谓八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尾骶骨: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
其他释义1.中医学名词﹐即尻骨两旁的四孔。
包含八髎的歇后语
王八碰桥桩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捌丷
eight
指事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八的拼音: bā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 八的拼音: bā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
髎的拼音:liáo(ㄌ一ㄠˊ)
⒈ 髋骨。
⒉ 骨的空隙处。
⒊ 骨空间的穴位,数目较多。
髎字UNICODE编码U+9ACE,10进制: 39630,UTF-32: 00009ACE,UTF-8: E9 AB 8E。
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hip bone
详细解释◎ 髎的拼音: liáo
〈词性:名〉
骨节空隙处 [joint cavity]
髎音寥,骨空处也。——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