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厨
【拼音】: bīng chú 【注音】: ㄅ一ㄥㄔㄨˊ 【结构】: 兵(上下结构)厨(半包围结构) 【繁体】: 兵廚兵厨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兵厨[bīngchú]⒈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基础解释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
引证解释⒈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见《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引宋苏辙《戏作家酿》诗之一:“嗣宗尚出仕,兵厨可常到。”宋吕颐浩《与程晋道书》:“自到此,每月酿四五斗,虽气味浓香不逮兵厨,自有野醪真趣。”宋刘克庄《木兰花慢·赵叟生日》词之六:“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金元好问《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緑泛兵厨酒,红依幕府莲。”
网络解释兵厨兵厨,典故名,典出《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阮籍》。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综合释义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见《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宋苏辙《戏作家酿》诗之一:“嗣宗尚出仕,兵厨可常到。”宋吕颐浩《与程晋道书》:“自到此,每月酿四五斗,虽气味浓香不逮兵厨,自有野醪真趣。”宋刘克庄《木兰花慢·赵叟生日》词之六:“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金元好问《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緑泛兵厨酒,红依幕府莲。”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汉语大词典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见《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宋苏辙《戏作家酿》诗之一:“嗣宗尚出仕,兵厨可常到。”宋吕颐浩《与程晋道书》:“自到此,每月酿四五斗,虽气味浓香不逮兵厨,自有野醪真趣。”宋刘克庄《木兰花慢·赵叟生日》词之六:“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金元好问《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绿泛兵厨酒,红依幕府莲。”
其他释义1.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关于兵厨的诗词
《饮兵厨羔羊酒》 《再和·自笑兵厨吏不虔》 《觅酒·兵厨酿乏吻生烟》 《再和三篇·兵厨酿酒宅连池》 《西湖曲水·兵厨酒色似鹅儿》 《家酿·闻道兵厨盛》
兵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⒉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兵字UNICODE编码U+5175,10进制: 20853,UTF-32: 00005175,UTF-8: E5 85 B5。
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rms、soldiers
卒
会意:从丘、从八
soldier, troops
详细解释◎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arm;weapon]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army;troop]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soldier]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military affairs;war,warefare]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tactics;strategy]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pawn]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kill]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injure]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兵备道、兵变、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部、兵差、兵车、兵船、兵丁、兵法、兵费、兵符、兵工、兵工厂、兵荒马乱、兵火、兵祸、兵家、兵甲、兵舰、兵谏、兵力、兵连祸结、兵临城下、兵乱、兵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俑、兵痞、兵器、兵强马壮、兵权、兵刃、兵戎、兵戎相见、兵舍、兵士、兵事、兵势、兵书、兵头、兵团、兵无斗志、兵衅、兵役、兵役法、兵役制、兵营、兵勇、兵员、兵源、兵站、兵制、兵仗、兵种、兵卒
厨的拼音:chú(ㄔㄨˊ)
⒈ 做饭菜的场所:厨房。庖厨(厨房)。厨师。厨子。名厨。厨娘。厨具。
厨字UNICODE编码U+53A8,10进制: 21416,UTF-32: 000053A8,UTF-8: E5 8E A8。
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廚㕏㕑
hutch、kitchen
kitchen; closet; cupboard
详细解释◎ 厨的拼音:
廚 chú
〈词性:名〉
(1) (形声。从广( yǎn ),尌( shù )声。本义:厨房)
(2) 同本义 [kitchen]
厨,庖屋也。——《说文》
《孟子》始有厨字,是周初名庖, 周末名厨也。——《说文句读》
厨主食者也。——《苍颉篇》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饰厨传,俗字误作厨。——《汉书·宣帝纪》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张籍《新嫁娘》
厨冷难留乌止屋。——白居易《酬梦得贫居咏怀》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达。——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厨下(厨房);厨头(厨房);厨仓(厨房与粮仓);厨帐(账幕式厨房)
(4) 主持烹饪的人 [head of cooking]。如:厨下儿(炊事工);厨人(厨师。又称:厨户,厨司,厨子,厨下儿);厨娘(烹调食物的妇女)
(5) 操办官食的官 [official in charge of mess]
贤母病,长安厨给祠食。——《汉书·王嘉传》
(6) 又如:厨吏(厨宰。主持炊事的小吏);厨兵(炊事兵);厨役(担任炊事的仆役)
(7) 菜肴 [dishs]
夫人设厨。——班固《汉武帝内传》
(8) 又如:厨膳(厨馔,饭菜);厨珍(珍贵美味的食品);厨车(运食物的车)
◎ 厨的拼音: chú
〈词性:动〉
(1) 烹饪;烹调 [cooking]
竹里行厨,花下提壶。——元· 曹德《折桂令》
(2) 又如:厨养臣(掌管君主膳食的官员)
厨房、厨具、厨娘、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