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
【拼音】: bīng xuě 【注音】: ㄅ一ㄥㄒㄩㄝˇ 【词性】: 名词。 【结构】: 冰(左右结构)雪(上下结构) 【简体】: 冰雪 【繁体】: 冰雪冰雪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冰雪bīngxuě。(1)比喻清纯。冰雪[bīngxuě]⒈比喻清纯。英bepurelikeiceandsnow;
引证解释⒈冰和雪。引《后汉书·西羌传论》:“﹝段熲﹞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唐杜甫《人日》诗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鶯难至,春寒花较迟。”《云笈七籤》卷三:“人之情性为利欲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陈毅《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⒉指冻雪。引唐杜甫《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邱林。”仇兆鳌注:“冰雪犹言冻雪。”⒊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引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浄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唐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诗:“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羣。”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明吴肃公《江氏双节妇》诗:“海水亦何深,明月亦何皎,两两冰雪心,天地无终老。”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归熙甫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艷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⒋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引唐孟郊《送窦庐策归别墅》诗:“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携。”唐贾岛《酬栖上人》诗:“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唐李咸用《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分明古雅声,讽諭成凄切。”⒌形容肌肤洁白滑润。引《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穀,吸风饮露。”郭庆藩集释:“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云笈七籤》卷六四:“﹝王屋真人﹞夫妇之颜俱若冰雪,探幽索隐,每亦相随。”元萨都剌《鬻女谣》:“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飢饿嗁长途。”
网络解释冰雪(词语释义)冰雪,指冰和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语出《后汉书·西羌传论》:“﹝段熲﹞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
综合释义冰和雪。《后汉书·西羌传论》:“﹝段熲﹞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唐杜甫《人日》诗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鶯难至,春寒花较迟。”《云笈七籤》卷三:“人之情性为利欲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陈毅《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指冻雪。唐杜甫《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邱林。”仇兆鳌注:“冰雪犹言冻雪。”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浄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唐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诗:“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羣。”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明吴肃公《江氏双节妇》诗:“海水亦何深,明月亦何皎,两两冰雪心,天地无终老。”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归熙甫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艷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唐孟郊《送窦庐策归别墅》诗:“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携。”唐贾岛《酬栖上人》诗:“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唐李咸用《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分明古雅声,讽諭成凄切。”形容肌肤洁白滑润。《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穀,吸风饮露。”郭庆藩集释:“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云笈七籤》卷六四:“﹝王屋真人﹞夫妇之颜俱若冰雪,探幽索隐,每亦相随。”元萨都剌《鬻女谣》:“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飢饿嗁长途。”
网友释义冰雪,指冰和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语出《后汉书·西羌传论》:“﹝段熲﹞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
汉语大词典(1).冰和雪。《后汉书·西羌传论》:“﹝段颎﹞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唐杜甫《人日》诗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笈七签》卷三:“人之情性为利欲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陈毅《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2).指冻雪。唐杜甫《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邱林。”仇兆鳌注:“冰雪犹言冻雪。”(3).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净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唐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诗:“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明吴肃公《江氏双节妇》诗:“海水亦何深,明月亦何皎,两两冰雪心,天地无终老。”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阅归熙甫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4).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唐孟郊《送窦庐策归别墅》诗:“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携。”唐贾岛《酬栖上人》诗:“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唐李咸用《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分明古雅声,讽谕成凄切。”形容肌肤洁白滑润。《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郭庆藩集释:“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云笈七签》卷六四:“﹝王屋真人﹞夫妇之颜俱若冰雪,探幽索隐,每亦相随。”元萨都剌《鬻女谣》:“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饥饿啼长途。”
国语辞典冰与雪。比喻晶莹纯洁。冰雪[bīngxuě]⒈冰与雪。比喻晶莹纯洁。引《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文苑英华·卷二三三·南朝陈·江总·再游栖霞寺言志诗》:「静心抱冰雪,暮齿通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英语iceandsnow法语glaceetneige
辞典修订版冰与雪。比喻晶莹纯洁。《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文苑英华.卷二三三.南朝陈.江总.再游栖霞寺言志诗》:「静心抱冰雪,暮齿通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英语ice and snowcryosphereiglooIce and Snow Festivala world of ice and snowextremely intelligent
其他释义1.冰和雪。2.指冻雪。3.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4.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
冰雪造句
1.我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2.想我菲帅冰雪聪明,这题岂能难得到我!
3.仲永小的时候冰雪聪明,长大了却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4.天气暖和了,冰雪自动会融化。
5.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雪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6.她听说伯爵夫人冰雪聪明。
7.只有挺拔的松柏,才能在冰雪中矗立。
8.地球的南北两极终年被冰雪覆盖着。
9.南极洲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雪。
10.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枝头的冰雪渐渐开始消融。
关于冰雪的诗词
《冰雪窝·道人冰雪窝》 《玉炉三涧雪·最苦三冬冰雪》 《雪后·石径留冰雪》 《梅韵·贞姿抱冰雪》 《月庭·佳人冰雪姿》 《偶成·赤日途中嚼冰雪》 《盐城阻冰雪赠陈德美》 《静江商宰书来且索鄙语要道其冰雪相看之意古》 《蝶恋花·骨秀肌香冰雪莹》 《春雨·冰雪消融万木晞》
冰雪的单词
ice and snow cryosphere igloo Ice and Snow Festival a world of ice and snow extremely intelligent
包含冰雪的歇后语
石刻底下的冰瘤子
冰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⒉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⒊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⒋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冰上。
⒌ 洁白明彻:冰绡。冰心。冰清玉洁。冰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冰字UNICODE编码U+51B0,10进制: 20912,UTF-32: 000051B0,UTF-8: E5 86 B0。
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仌冫氷凝
ice
炭
会意:从冫、从水
ice; ice-cold
详细解释◎ 冰的拼音:
氷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ice]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go-between;match-maker]。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结冰,冻结 [freeze;ice over]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ice]。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feel cold]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形〉
(1) 冷,凉 [cold]。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crystal]。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clear]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冰棒、冰雹、冰暴、冰茶、冰碴儿、冰川、冰船、冰床、冰镩、冰袋、冰蛋、冰刀、冰灯、冰点、冰冻、冰斗、冰堆、冰封、冰糕、冰挂、冰棍儿、冰河、冰壶秋月、冰花、冰魂雪魄、冰肌玉骨、冰激凌、冰鉴、冰窖、冰晶、冰景、冰窟、冰库、冰冷、冰凉、冰凌、冰片、冰淇淋、冰清玉洁、冰球、冰人、冰山、冰上运动、冰蚀、冰释、冰霜、冰炭、冰糖、冰糖葫芦、冰天雪地、冰箱、冰消瓦解、冰心、冰雪、冰雪节、冰原、冰镇、冰镇汽水
雪的拼音:xuě(ㄒㄩㄝˇ)
⒈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⒉ 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⒊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⒋ 姓。
雪字UNICODE编码U+96EA,10进制: 38634,UTF-32: 000096EA,UTF-8: E9 9B AA。
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䨮彐
grue、snow
形声:从雨、彗省声
snow; wipe away shame, avenge
详细解释◎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名〉
(1) (会意。从雨,从彗,彗( huì )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2) 同本义 [snow]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礼记·月令》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3)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词性:形〉
(1) 借喻白色 [white]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唐·杜牧《鹭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 又如:雪厾(白银);雪练(色泽像雪白的绢一样);雪花银(白银);雪肌(白细如雪的肌肤);雪色(白色)
〈词性:形〉
(1) 比喻高洁 [noble and unsillied]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宋· 杨万里诗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唐·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2) 又如:雪格(比喻高洁的品格);雪淡(态度淡漠,不热心)
(3) 姓
◎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动〉
(1) 下雪 [snow]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世说新语》
(2) 又如:雪夜访普(宋太祖赵匡胤曾于雪夜到大臣赵普家商谈国事的故事);雪峰(积雪的山峰);雪云(降雪的阴云)
(3) 洗刷,昭雪 [wipe out;rehabilitate]
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淮南子·氾论》
(4) 又如:雪正(昭雪更正);雪谤(洗雪污蔑之词)
(5) 擦净;揩干 [wipe]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韩非子》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唐·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6) 又如:雪泣(揩拭眼泪);雪除(清除);雪烦(消除烦闷);雪涕(拭泪);雪桃(拭桃)
雪白、雪豹、雪暴、雪崩、雪冰、雪车、雪尘、雪耻、雪堤、雪貂、雪堆、雪盖、雪糕、雪恨、雪花、雪茄、雪晶、雪镜、雪卷、雪壳、雪栏、雪里红,雪里蕻、雪亮、雪盲、雪泥鸿爪、雪片、雪橇、雪桥、雪青、雪山、雪上加霜、雪水、雪松、雪线、雪冤、雪原、雪照云光、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