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致
【拼音】: bié zhì 【注音】: ㄅ一ㄝˊㄓˋ 【词性】: 形容词。 【结构】: 别(左右结构)致(左右结构) 【简体】: 别致 【繁体】: 別致别致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别致biézhi。(1)与众不同,新奇。别致[biézhi]⒈与众不同,新奇。例湘云笑道:“这倒别致。”——《红楼梦》英outoftheordinary;novel;
基础解释(形)新奇,不寻常。[近]新奇。[反]普通|一般。
引证解释⒈另一种解释。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桓水》:“斯乃玄之别致,恐乖《尚书》因桓之义。”⒉别趣。引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艳词非其年所长,然此类亦见别致。”《玉娇梨》第一回:“此诗不但敏捷异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饶有别致。”⒊新奇;与众不同。引《红楼梦》第一回:“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杨朔《海市》:“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挑了一个橡皮做的小火轮,价钱不贵,形状别致。”
网络解释别致汉语形容词,别出心裁,新奇有致之意。
综合释义另一种解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桓水》:“斯乃玄之别致,恐乖《尚书》因桓之义。”别趣。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艳词非其年所长,然此类亦见别致。”《玉娇梨》第一回:“此诗不但敏捷异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饶有别致。”新奇;与众不同。《红楼梦》第一回:“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杨朔《海市》:“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挑了一个橡皮做的小火轮,价钱不贵,形状别致。”
汉语大词典(1).另一种解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桓水》:“斯乃玄之别致,恐乖《尚书》因桓之义。”(2).别趣。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艳词非其年所长,然此类亦见别致。”《玉娇梨》第一回:“此诗不但敏捷异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饶有别致。”(3).新奇;与众不同。《红楼梦》第一回:“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杨朔《海市》:“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挑了一个橡皮做的小火轮,价钱不贵,形状别致。”
国语辞典新奇,与众不同。《红楼梦.第五九回》:「怪道人赞你的手巧,这顽意儿却也别致。」也作「别致」。别致[biézhì]⒈新奇,与众不同。也作「别致」。引《红楼梦·第五九回》:「怪道人赞你的手巧,这顽意儿却也别致。」近新奇新鲜反寻常
其他解释另有风味也。《红楼梦·第一回》:「莫如我不借此套者,反到新奇别致。」
英语chicpertquaintlyinteresting and novelnew and unusal
法语original、extraordinaire、peu conventionnel、inédit
其他释义新奇;别有情趣:衣服的式样很别致|这座园林显得小巧别致。
别致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新颖 希奇 新鲜 新奇 簇新 稀奇 特别 精巧 三道
反义词 普通 寻常 平常
别致造句
1.这山区的别墅优雅别致,使人有洞天福地之感。
2.十几岁的年纪,将一身的西服,穿出了成熟优雅的别致魅力。
3.生日那天,哥哥送给我一盏造型别致的小台灯。
4.这所别致的小房子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
5.从这座新颖别致的建筑来看,你们工程队里能工巧匠还真不少呢!
6.而真正意义上的香囊,是精巧细致至极的。用五色丝线在彩色丝绸上绣出极精美的图案,再缝制成玲珑别致的小绣囊,细密均匀的针脚里,尽是女子温柔缱绻的心事。
7.此处亭台楼阁,典雅别致,充满了诗情画意。哪怕此刻有倾盆大雨,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留下,欣赏这番美景。
8.这套房子装修得非常典雅别致。
9.桂林的水很美丽,但山更有一番风韵,那些奇形怪状的石林,组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10.奶奶的书桌上总是摆着一只造型别致的小瓷猫。
关于别致的诗词
《寄别致政王中允》 《酬别致用》 《留别致远·堤边杨柳发新枝》
别致的单词
chic pert quaintly interesting and novel new and unusal
别的拼音:bié(ㄅ一ㄝˊ)
⒈ 分离:别离。别情。别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别。告别。久别重逢。分门别类。
⒉ 差别:霄壤之别。
⒊ 分类:类别。性别。职别。级别。派别。
⒋ 另外的:别人。别号。别字。别墅。别论。别开生面。
⒌ 卡住,插住,绷住:别针。别花。
⒍ 不要,不准:别动。
别(彆)的拼音:biè(ㄅ一ㄝˋ)
⒈ 〔别扭〕不顺心,不相投(“扭”读轻声)。
别字UNICODE编码U+522B,10进制: 21035,UTF-32: 0000522B,UTF-8: E5 88 AB。
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別彆
leave、other、distinction、distinction
会意:从刂、从另
separate, other; do not
详细解释◎ 别的拼音: bié
〈词性:动〉
(1) (会意。从冎( guǎ ),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2) 同本义 [cut apart;divide up]
别,分解也。——《说文》
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
(3)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
(4) 分离;分开;分出 [divide;separate;leave;part]
岷山导 江,东别为 沱。——《书·禹贡》
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
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别疏(分离疏远);别宥(除去蒙蔽。指排除主观成见);别脚(破绽)
(6) 区分;辨别 [distinguish]
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荀子·君道》
我又欲与若别之。——《列子·杨朱》
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
(7) 又如:鉴别(辨别);分门别类;别白(分别明白。明辨);别族(区别氏族)
(8) 离别;告别 [leave]
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自君别我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10) 又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别”的时间长;“离”的时间短。)
别君去兮何时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 又如:告别(离别;告辞);话别(别离前在一块儿谈话);别情(离别之情);别绪(离别时的情感)
(12) 送别 [see sb off]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13) 又如:别筵(送别的宴会);别敬(旧时送别时赠钱名目之一)
(14) 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上 [pin]。如:把玫瑰花别在衣服上;把表格别在一起
(15) 扭、转过去 [turn]
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水浒传》
(16) 又如:别转(扭过去;掉转);别折(折断;拗折)
◎ 别的拼音: bié
〈词性:形〉
(1) 另外的,不同的 [another;other]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
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别驾(官名。指州刺吏的佐史。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传车,故称)
(3) 特殊的 [special]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 又如:别致(新奇,特别,不同寻常);别材(特殊的才能);别真(格外纯真);别趣(趋向各异)
(5) 其他 [else]。如:别兵(官名。别兵曹,掌“胡骑”、“越骑等别种族的兵);别请(佛教用语。即在众多的比丘中,特请一位比丘来供养)
◎ 别的拼音: bié
〈词性:副〉
(1) 另外(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 [besides;in addition]
宜别图之。——《资治通鉴》
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资治通鉴》
已别有旨。——《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是无难,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又当别论;别有心肠(别有心肝。别有肺肠。另有打算或企图);别置(另行安排);别婚(另娶)
(3) 各;各自 [by oneself;on one's own;separately]
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贾思勰《齐民要术》
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班固《白虎通》
(4) 又如:别裁(分别裁定,决定取舍);别自(各自);别食(分别进食)
(5) 表示劝阻或禁止 [advise sb.not to]。如:别太悲伤;别自做主张
(6) 表示揣测 [conjure]。如:他今天不来上班,别是生病了
(7) 另见 biè
别扭
致(緻)的拼音:zhì(ㄓˋ)
⒈ 送给,给予:致仕(退休)。致辞。致电。致力。致哀。致命。
⒉ 招引,使达到:致病。致使。以致。专心致志。
⒊ 样子,情趣:大致。别致。景致。兴(xìng )致。
⒋ 细密,精细:致密。精致。
致字UNICODE编码U+81F4,10进制: 33268,UTF-32: 000081F4,UTF-8: E8 87 B4。
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緻
cause、deliver、devote、extend、delicate、fine、incur、send
形声:从攵、至声
详细解释◎ 致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同本义 [deliver;extend;send]
致,送诣也。——《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
卿致馆。——《诗·卫风·聘礼》
殷人既葬而致事。——《仪礼·曾子问》
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致敬亭于幕府。——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致电上海。——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致聘(送交定亲礼品)
(3) 招引;招致 [incur;result in;cause]
致天下之士。——汉· 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今宜厚待刘禅,以致 孙休。——《三国演义》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4) 又如:导致(引起);致病;致残;致人(招致人才);致士(招引贤士);致聘(征聘)
(5) 造成;导致 [create;bring about;cause]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致负诚托。——唐· 李朝威《柳毅传》
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致郁郁死。——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致得(致使)
(7) 求取;获得 [gain;get]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无以致疑。——清· 刘开《问说》
致一己之能。——[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数数百金。——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致知格物(获得知识在于研究事物);致效(效力);致养(得到养育)
(9) 表达 [express]
妇前致问。——唐· 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10) 又如:致诚(表达诚挚的情意);致精(显示精巧)
(11) 奉献;献纳 [sacrifice]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论语》
(12) 又如:致君泽民(为皇帝效力,为百姓造福);致身(原指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致福(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
(13) 转告;回报 [pass on (word);communicate;repay;requite]
荆轲遂见太子,言 田光己死,致 光之言。——《史记》
(14) 又如:致事(上报施政情况)
(15) 施加;施行 [carry out]
君子以折狱致刑。——《易·丰》
我乃明致天罚。——《书·多士》
(16) 又如:致化(施行教化);致罚(施加惩罚);致礼(向人施礼)
(17) 归还;交还 [return]
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三国演义》
(18) 又如:致政(致仕);致仕(辞去官职);致位(辞去职位)
(19) 放置 [place;put]。如:致之度外(置之度外);致之死地而后生(兵家用语。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
(20) 集中心、力于某一方面 [devote oneself efforts to]。如:致功(把精力和功夫专用于某一方面);致一(专一);致志(集中注意力);致思(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致意(关注;集中心思)
(21) 通“至”。到达[arrive;reach]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庄子·外物》
卒先致缘陵。——《管子·大匡》
(22) 又
邢君出致于 齐。
◎ 致的拼音: zhì
〈词性:副〉
(1) 通“至”。极,尽 [very]
致赏则匮。——《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致思于天文。——《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致曲(尽力研究细微的事理)
◎ 致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情趣;兴致 [manner or style that engages attention or arouses interest]
[蒋]干还,称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有致(富有情趣);别致;景致;致度(神采风度)
(3) 书卷,契据 [books]
献田宅者操书致。——《礼记·曲礼》
◎ 致的拼音:
緻 zhì
〈词性:形〉
(1) 结构上细密 [fine and close]
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礼记·月令》
(2) 又如:精致(精巧细致);密致(结构紧密;致密)
(3) 周密 [careful]
德产之致也精微。——《礼记·礼器》
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4) 又如:细致(精细周密)
致哀、致残、致辞、致富、致贺、致敬、致冷、致力、致密、致命、致命伤、致热、致伤、致使、致仕、致死、致谢、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