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刬除的拼音_chǎn chu是什么意思

刬除

【拼音】: chǎn chú 【注音】: ㄔㄢˇㄔㄨˊ 【结构】: 刬(左右结构)除(左右结构) 【繁体】: 剗除

刬除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铲除;废除。刬除[chǎnchú]⒈铲除;废除。

引证解释⒈铲除;废除。引《南史·萧惠开传》:“寺内所住斋前,嚮种花草甚美,惠开悉剗除别种白杨。”《新唐书·虞世南传》:“秦始皇剗除六国,隋煬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清史稿·选举志二》:“遂詔自丙午科始,停止各省乡、会试及岁、科试……於是沿袭千餘年之科举制度,根本剗除。”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七:“人道的运动,应该倍加的努力,以图刬除人类在前史中所受的恶习染,所养的恶性质,不可单靠物质的变更。”

网络解释刬除刬除,铲除;废除。

综合释义铲除;废除。《南史·萧惠开传》:“寺内所住斋前,嚮种花草甚美,惠开悉剗除别种白杨。”《新唐书·虞世南传》:“秦始皇剗除六国,隋煬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清史稿·选举志二》:“遂詔自丙午科始,停止各省乡、会试及岁、科试……於是沿袭千餘年之科举制度,根本剗除。”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七:“人道的运动,应该倍加的努力,以图刬除人类在前史中所受的恶习染,所养的恶性质,不可单靠物质的变更。”

汉语大词典铲除;废除。《南史·萧惠开传》:“寺内所住斋前,向种花草甚美,惠开悉刬除别种白杨。”《新唐书·虞世南传》:“秦始皇刬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清史稿·选举志二》:“遂诏自丙午科始,停止各省乡、会试及岁、科试……于是沿袭千馀年之科举制度,根本刬除。”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七:“人道的运动,应该倍加的努力,以图刬除人类在前史中所受的恶习染,所养的恶性质,不可单靠物质的变更。”

国语辞典除去、消灭。刬除[chǎnchú]⒈除去、消灭。引《南史·卷一八·萧思话传》:「寺内所住斋前,向种花草甚美,惠开悉刬除种白杨。」《新唐书·卷一〇二·虞世南传》:「秦始皇刬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

其他释义1.铲除;废除。

刬的意思

  拼音  chǎn chàn   注音  ㄔㄢˇ ㄔㄢˋ   繁体    
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JH  五笔98  GAJH  仓颉  IJLN  郑码  HMKD  四角  520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73  统一码  522C  笔顺  一一フ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刬(剗)的拼音:chǎn(ㄔㄢˇ)  

⒈ 同“铲”。

其他字义

刬(剗)的拼音:chàn(ㄔㄢˋ)  

⒈ 〔一刬〕方言,全部,一律,如“刬刬都是平川”。

⒉ (剗)

统一码

刬字UNICODE编码U+522C,10进制: 21036,UTF-32: 0000522C,UTF-8: E5 88 AC。

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刂、戋声

English

to level off; to trim; to pare dow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刬的拼音:

ch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戋( jiān  )声。本义:削去,铲平)

(2) 同本义 [pare]

刬,削也。——《广雅》

刬,平也。——《声类》

攻板曰刬。——《通俗文》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唐·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3) 又如:刬削(削除,背违);刬平(削平)

(4) 铲除,灭除 [spade;exterminate;abolish;root out]

刬戾旧章。——《后汉书·胡广传》

刬革五等,更立郡县。——《后汉书·左雄传》

(5) 又如:刬革(废除改革);刬灭(废除,消灭);刬剔(删除,剔除)

词性变化

刬的拼音:

chǎn  

〈词性:名〉

同“铲”。农具名。铲子 [spade]。如:刬子箭(箭的一种。箭头较阔,似铲形)

其它字义的拼音:

刬的拼音:

chàn  

〈词性:副〉

(1) 一概,一味地 [simply]。如:一刬都是新的。如:刬新(崭新)

(2) 另见 chǎn  

  拼音  chú   注音  ㄔㄨˊ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BWTY  五笔98  BWGS  仓颉  NLOMD  郑码  YOMF  四角  78294  结构  左右电码  7110  区位  1993  统一码  9664  笔顺  フ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除的拼音:chú(ㄔㄨˊ)  

⒈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

⒉ 改变,变换: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⒊ 不计算在内:除非。除外。

⒋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除法。

⒌ 台阶:阶除。庭除。

⒍ 任命官职:除拜(授官)。除授。除书(授官的诏令)。

统一码

除字UNICODE编码U+9664,10进制: 38500,UTF-32: 00009664,UTF-8: E9 99 A4。

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et rid of、divide、except、remove

造字法

形声:从阝、余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2) 同本义 [steps of palace]

除,殿阶也。——《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

自前殿南下椒除。——《汉书·王莽传》

登自东除。——张衡《东京赋》

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 一般建筑的台阶 [steps leading to a house]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4) 泛指台阶 [step]

听事前除,雨后犹湿。——《世说新语·政事》

除谓之阶。——宋· 李诫《营造法式》

词性变化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动〉

(1) 拜受官位 [confer a official]

初除之官。——《汉书·景帝纪》。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

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除授(授予[官职]);除召(为任官而被召);除官(授官,除去旧职以任新职)

(3) 清除,去掉 [eliminate;get rid of]

除恶务本。——《书·泰誓》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燕策》

(4) 又如:根除(彻底铲除);除恶务尽(清除邪恶势力,务必彻底);消除(使不存在,除去)

(5) 修治、修整 [repair;mend]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6) 打扫 [sweep;clean]

由帅其属而修除。——《周礼·典祀》

(7) 又如:除舍(打扫房舍);除宫(打扫宫殿。比喻宫廷更换主人)

(8) 诛灭 [exterminate]

诛乱除害。——《史记·秦始皇本纪》

(9) 又如:除残祛暴(驱除残暴邪恶势力)

(10) 算法的一种 [devide]。把总数折为若干分。如:除法(数学名词。算术中四则运算之一。其符号为÷。例如30÷6=5即为简单的除法)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副〉

(1) 不计算在内[besides;except;with the exception]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除他以外,我都认识

(3) 常跟“还”、“又”、“也”等配搭,表示在此之外,还有别的 [except]。如:一天到晚,他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常用词组

除暴安良、除草、除尘、除掉、除恶务尽、除法、除非、除根、除号、除旧布新、除了、除了…以外、除名、除去、除却、除数、除外、除夕、除夜、除…以外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