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爨
【拼音】: bǐ cuàn 【注音】: ㄅ一ˇㄘㄨㄢˋ 【结构】: 匕(独体结构)爨(上中下结构)匕爨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匕﹐羹匙;爨﹐灶。借指炊事。匕爨[bǐcuàn]⒈匕,羹匙;爨,灶。借指炊事。
引证解释⒈匕,羹匙;爨,灶。借指炊事。引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觉妻》:“陈觉微时,为宋齐丘之客。及为兵部侍郎也,其妻李氏妬悍,亲执匕爨,不置妾媵。”
网络解释匕爨匕,羹匙;爨,灶。借指炊事。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觉妻》:“陈觉微时,为宋齐丘之客。及为兵部侍郎也,其妻李氏妬悍,亲执匕爨,不置妾媵。”
网友释义酸菜焖海蛎子是一道简单的家常菜,所用材料为酸莱、海蛎子、香菜。
其他释义1.匕﹐羹匙;爨﹐灶。借指炊事。
匕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匕首〕短剑。
⒉ 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匕箸”。
匕字UNICODE编码U+5315,10进制: 21269,UTF-32: 00005315,UTF-8: E5 8C 95。
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枇鈚比牝
象形:像汤匙形
spoon, ladle; knife, dirk
详细解释◎ 匕的拼音: bǐ
〈词性:名〉
(1) (象形。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汤匙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勺子。按:一说“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2)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ancient laddle for rice]
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3) 又如:比筋(羹匙与筷子)
(4) 匕首 [dagger]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匕首
爨的拼音:cuàn(ㄘㄨㄢˋ)
⒈ 烧火做饭:分居各爨。
⒉ 灶:“客传萧寒爨不烟。”
⒊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爨》。《文房四宝爨》。
⒋ 演戏:“夫优伶爨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⒌ 姓。
爨字UNICODE编码U+7228,10进制: 29224,UTF-32: 00007228,UTF-8: E7 88 A8。
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爨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㸑熶
oven, cooking stove; cook
详细解释◎ 爨的拼音: cuàn
〈词性:动〉
(1) 烧火做饭 [cook]
爨,炊也。——《广雅》
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2) 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3) 烧;烧煮 [burn]
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
◎ 爨的拼音: cuàn
〈词性:名〉
(1) 炉灶。一种土、陶制的厨房炉子、灶 [an earthern kitchen stove]
翻怜爨下劳薪。——张炎《风人松》
(2)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烟(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