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匕箸的拼音_bǐ zhu是什么意思

匕箸

【拼音】: bǐ zhù 【注音】: ㄅ一ˇㄓㄨˋ 【结构】: 匕(独体结构)箸(上下结构) 【简体】: 匕箸 【繁体】: 匕箸

匕箸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匕筯'。食具﹐羹匙和筷子。指饮食。

基础解释亦作/'匕筯/'。食具﹐羹匙和筷子。指饮食。

引证解释⒈亦作“匕筯”。⒉食具,羹匙和筷子。引《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方食,失匕箸。”唐刘禹锡《为杜相公谢就宅赐食状》:“举其匕筯,若负丘山。”《金史·僕散端传》:“楠方食,掷匕筯于案。”苏曼殊《绛纱记》:“此人不胜匕箸,何能为盗?”⒊指饮食。引宋陆游《晓出湖边摘野蔬》诗:“行迎风露衣巾爽,浄洗膻荤匕筯香。”清戴名世《吴宏表稿序》:“顾有思得山海之珍、远方之奇异以为快,虽其未必皆可於口,而匕箸之所须,非是不饱焉。”

网络解释匕箸匕箸,亦作“匕筯”,汉语词汇。

释义1.食具,羹匙和筷子。2、指饮食。

网友释义匕箸,亦作“匕筯”。释义,指饮食。

汉语大词典亦作“匕箸”。(1).食具,羹匙和筷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方食,失匕箸。”唐刘禹锡《为杜相公谢就宅赐食状》:“举其匕箸,若负丘山。”《金史·仆散端传》:“楠方食,掷匕箸于案。”苏曼殊《绛纱记》:“此人不胜匕箸,何能为盗?”(2).指饮食。宋陆游《晓出湖边摘野蔬》诗:“行迎风露衣巾爽,净洗膻荤匕箸香。”清戴名世《吴宏表稿序》:“顾有思得山海之珍、远方之奇异以为快,虽其未必皆可于口,而匕箸之所须,非是不饱焉。”

国语辞典进食用的羹匙和筷子。

辞典修订版进食用的羹匙和筷子。《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传》:「先主方食,失匕箸。」《北齐书.卷二十三.崔?传》:「裴自携匕箸,姿情饮啖。」

其他释义1.亦作'匕筯'。2.食具﹐羹匙和筷子。3.指饮食。

关于匕箸的诗词

《逍遥吟·饥餐匕箸饭》 《贶以凯歌和韵·谁知匕箸落轰雷》

匕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一ˇ   
部首  匕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XTN  仓颉  UH  郑码  RRA  四角  22710  结构  单一电码  0552  区位  5616  统一码  5315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匕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匕首〕短剑。

⒉ 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匕箸”。

统一码

匕字UNICODE编码U+5315,10进制: 21269,UTF-32: 00005315,UTF-8: E5 8C 95。

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枇鈚比牝

造字法

象形:像汤匙形

English

spoon, ladle; knife, dir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匕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汤匙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勺子。按:一说“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2)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ancient laddle for rice]

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3) 又如:比筋(羹匙与筷子)

(4) 匕首 [dagger]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常用词组

匕首

  拼音  zhù   注音  ㄓㄨˋ   
简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TFTJ  仓颉  HJKA  郑码  MBM  四角  88604  结构  上下电码  4632  区位  8371  统一码  7BB8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箸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筷子。

⒉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⒊ 古同“著”,明显。

统一码

箸字UNICODE编码U+7BB8,10进制: 31672,UTF-32: 00007BB8,UTF-8: E7 AE B8。

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櫡筯著

造字法

形声:从竹、者声

English

chopstick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箸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 [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

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辍箸叹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

亦辍箸曰。

(3) 又

独一箸间。

(4)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词性变化

箸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通“著”。显明;显示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

(2) 撰写,写作。后作“著” [write]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

(3)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