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匕鬯的拼音_bǐ chang是什么意思

匕鬯

【拼音】: bǐ chàng 【注音】: ㄅ一ˇㄔㄤˋ 【结构】: 匕(独体结构)鬯(上下结构) 【简体】: 匕鬯 【繁体】: 匕鬯

匕鬯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代指宗庙祭祀。2.泛指饮食用具。匕鬯[bǐchàng]⒈《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⒉泛指饮食用具。

引证解释⒈后因代指宗庙祭祀。引《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南朝陈徐陵《皇太子临辟雍颂》:“皇太子耀彼重离,光兹匕鬯,仪以天文,化成天下。”唐陈子昂《大周受命颂》:“臣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岂不宜乎!”清刘岩《赠人》诗:“匕鬯苟不隳,何妨惊百里。”⒉泛指饮食用具。引清曹寅《闻静夫伤臂口占二诗慰之》之一:“偶然成缺陷,匕鬯改前持。”

网络解释匕鬯匕鬯是一个汉语词汇,泛指饮食用具。

综合释义匕鬯是一个汉语词汇,泛指饮食用具。南朝陈徐陵《皇太子临辟雍颂》:“皇太子耀彼重离,光兹匕鬯,仪以天文,化成天下。”唐陈子昂《大周受命颂》:“臣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岂不宜乎!”清刘岩《赠人》诗:“匕鬯苟不隳,何妨惊百里。”泛指饮食用具。清曹寅《闻静夫伤臂口占二诗慰之》之一:“偶然成缺陷,匕鬯改前持。”

汉语大词典(1).《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南朝陈徐陵《皇太子临辟雍颂》:“皇太子耀彼重离,光兹匕鬯,仪以天文,化成天下。”唐陈子昂《大周受命颂》:“臣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岂不宜乎!”清刘岩《赠人》诗:“匕鬯苟不隳,何妨惊百里。”(2).泛指饮食用具。清曹寅《闻静夫伤臂口占二诗慰之》之一:“偶然成缺陷,匕鬯改前持。”

国语辞典匕,勺子。鬯,秬麦酿的香酒。匕鬯指古祭祀宗庙时所用的器具。匕鬯[bǐchàng]⒈匕,勺子。鬯,秬麦酿的香酒。匕鬯指古祭祀宗庙时所用的器具。引《易经·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三国魏·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

辞典修订版匕,勺子。鬯,秬麦酿的香酒。匕鬯指古祭祀宗庙时所用的器具。《易经.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三国魏.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

其他释义1.《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2.泛指饮食用具。

匕鬯造句

1.这支军队所到之处匕鬯不惊,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2.虽有人离去,但空挡迅速被他人补上,来一批,走一批,匕鬯不惊。

3.她跟庆王奕劻内外相维,宫中居然匕鬯不惊,供应无缺,颇为慈禧太后所嘉许。

4.他表面匕鬯不惊,方才侧过身确如紫衣中年人所说,转变了被身后夹击逆势。

5.我寒飑军乃威武正义之师,素来军法严明、恪守吾皇所定‘三纪八规’,此来炽霰,经过处匕鬯不惊,不期竟有人在此犯罪,烧毁集镇、杀害人命。

6.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7.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8.语出惊人,所有人皆匕鬯不惊地看着她,一脸的诧异,林宏也低声劝道:“前辈,此事不必闹僵,再拖延几日亦可。

9.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10.有了“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的气魄,当然就不惧任何邪恶晦气了。www。chazidian。com/zj-22834/查字典造句

匕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一ˇ   
部首  匕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XTN  仓颉  UH  郑码  RRA  四角  22710  结构  单一电码  0552  区位  5616  统一码  5315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匕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匕首〕短剑。

⒉ 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匕箸”。

统一码

匕字UNICODE编码U+5315,10进制: 21269,UTF-32: 00005315,UTF-8: E5 8C 95。

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枇鈚比牝

造字法

象形:像汤匙形

English

spoon, ladle; knife, dir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匕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汤匙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勺子。按:一说“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2)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ancient laddle for rice]

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3) 又如:比筋(羹匙与筷子)

(4) 匕首 [dagger]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常用词组

匕首

  拼音  chàng   注音  ㄔㄤˋ   
部首  鬯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QOBX  五笔98  OBXB  仓颉  UIP  郑码  OSZR  四角  22712  结构  上下电码  7598  区位  5943  统一码  9B2F  笔顺  ノ丶丶丶丶丶フ丨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鬯的拼音:chàng(ㄔㄤˋ)  

⒈ 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⒉ 同“畅”。

统一码

鬯字UNICODE编码U+9B2F,10进制: 39727,UTF-32: 00009B2F,UTF-8: E9 AC AF。

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鬯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English

sacrificial wine; unhinder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鬯的拼音: chà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器皿中盛酒形,中有小点,表示酒糟。本义:古代祭祀、宴饮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

(2) 同本义 [tulip wine used in the offering sacrifice]

共介鬯。——《周礼·鬯人》

凡挚子鬯。——《礼记·曲礼》

(3) 也代指宗庙祭祀

荐鬯之夕。——《汉书·宣帝纪》

(4) 又如:鬯圭(古代礼器,玉制,酌鬯酒);鬯酒(用于祭祀的香酒)

(5) 通“韔”。弓袋 [bow case]

抑鬯弓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词性变化

鬯的拼音: chàng  

〈词性:形〉

(1) 通“畅”。旺盛 [flourishing]

草木鬯茂。——《汉书·郊祀志》

(2) 又如:鬯逐(生物生长舒肆旺盛)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