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北廷的拼音_běi ting是什么意思

北廷

【拼音】: běi tíng 【注音】: ㄅㄟˇㄊ一ㄥˊ 【结构】: 北(左右结构)廷(半包围结构)

北廷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北庭'。

基础解释亦作/'北庭/',1.汉时称北匈奴居住的地方。

引证解释⒈见“北庭”。

网络解释北廷释义:(1).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2).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3).唐方镇名。属陇右道。(4).指燕京。即今北京市。元建都燕京,时汉人称之为北庭。

汉语大词典见“北庭”。《汉语大词典》:北庭  拼音:běitíng(1).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复上求灭北庭。”(2).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宋陆游《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群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明都穆《都公谈纂》卷下:“景泰间,广陵伯刘安守大同,郭登为参将,时英宗在北廷。”清孙枝蔚《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3).唐方镇名。属陇右道。以其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辖西北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回纥,继入吐蕃。唐杜甫《近闻》诗:“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清吴伟业《送陇右道吴赞皇之任》诗:“移檄北庭收属国,阅兵西海取封侯。”(4).指燕京。即今北京市。元建都燕京,时汉人称之为北庭。宋文天祥《正气歌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其他释义1.见'北庭'。

北廷造句

1.北廷毫无觉悟,甘心卖国,违反民意,至于此极。

北的意思

  拼音  běi bèi   注音  ㄅㄟˇ ㄅㄟˋ   
部首  匕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XN  仓颉  LMP  郑码  TIRR  四角  12110  结构  左右电码  0554  区位  1717  统一码  5317  笔顺  丨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北的拼音:běi(ㄅㄟˇ)  

⒈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⒉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其他字义

北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古同“背”,违背,违反。

统一码

北字UNICODE编码U+5317,10进制: 21271,UTF-32: 00005317,UTF-8: E5 8C 97。

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or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orth; northern; northw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北的拼音: běi  

〈词性: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north]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defeated troops]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4) 姓

词性变化

北的拼音: běi  

〈词性:动〉

(1) 败北 [be defeated]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retreat]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3) 另见 bèi  

常用词组

北边、北兵、北部、北半球、北辰、北大荒、北狄、北斗,北斗七星、北伐战争、北方、北方方言、北方话、北方人、北风、北瓜、北关、北国、北海、北寒带、北极、北极圈、北极星、北极熊、北京话、北京时间、北京猿人、北昆、北虏、北面、北冥、北平、北曲、北堂、北纬、北温带、北洋、北洋军阀、北岳区

  拼音  tíng   注音  ㄊ一ㄥˊ   
简体部首  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TFPD  仓颉  NKHG  郑码  MBY  四角  12401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1694  区位  4502  统一码  5EF7  笔顺  ノ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廷的拼音:tíng(ㄊ一ㄥˊ)  

⒈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cháo   )廷。宫廷。廷杖。廷试(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廷对(a.在朝廷中当众对答;b.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

统一码

廷字UNICODE编码U+5EF7,10进制: 24311,UTF-32: 00005EF7,UTF-8: E5 BB B7。

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廷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庭閮

造字法

形声:从廴、壬声

English

cou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廷的拼音: tí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廴,壬( tíng  )声。廴( yǐn  ),建之旁。有引长之义。本义:朝廷)

(2) 同本义 [court of a feudal ruler]

廷,朝中也。——《说文》

虎兕争兮于廷中。——《楚辞·王逸·九思逢尤》

游汉廷公卿间。——《汉书·陆逵传》

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见相如。

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廷臣(朝臣);廷吏(朝廷的官吏);廷推(明代用高级官吏,由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后任用);廷魁(科举时廷试头名。即状元)

(4) 官署。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 [government]

[刘邦] 为 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史记》

(5) 庭院;院子。通“庭” [courtyard]

子有廷内。——《诗·唐风·山有枢》

张武军于荧廷。——《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夫差使人立于廷。——《左传·定公十四年》

门廷有事,期年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万里也。——《管子·法法》

门廷车骑以千数。——《史记·李斯列传》

听于廷。——《资治通鉴·唐纪》

(6) 朝位;位置 [position]

奇从奇,正从正,奇与正,恒不同廷。——《马王堆汉墓帛书》

词性变化

廷的拼音: tíng  

〈词性:形〉

公正 [fair-minded]

廷尉,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颜师古注:“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

常用词组

廷臣、廷寄、廷试、廷杖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