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殷
【拼音】: běi yīn 【注音】: ㄅㄟˇ一ㄣ 【结构】: 北(左右结构)殷(左右结构)北殷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复姓。相传为成汤之后。见《史记.殷本纪论》及司马贞索隐。北殷[běiyīn]⒈复姓。相传为成汤之后。见《史记·殷本纪论》及司马贞索隐。
基础解释复姓。相传为成汤之后。见《史记.殷本纪论》及司马贞索隐。
引证解释⒈复姓。相传为成汤之后。见《史记·殷本纪论》及司马贞索隐。
网络解释北殷北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ěiyīn,意思是复姓。相传为成汤之后。
北的拼音:běi(ㄅㄟˇ)
⒈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⒉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北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古同“背”,违背,违反。
北字UNICODE编码U+5317,10进制: 21271,UTF-32: 00005317,UTF-8: E5 8C 97。
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背
north
南
会意
north; northern; northward
详细解释◎ 北的拼音: běi
〈词性: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north]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defeated troops]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4) 姓
◎ 北的拼音: běi
〈词性:动〉
(1) 败北 [be defeated]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retreat]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3) 另见 bèi
北边、北兵、北部、北半球、北辰、北大荒、北狄、北斗,北斗七星、北伐战争、北方、北方方言、北方话、北方人、北风、北瓜、北关、北国、北海、北寒带、北极、北极圈、北极星、北极熊、北京话、北京时间、北京猿人、北昆、北虏、北面、北冥、北平、北曲、北堂、北纬、北温带、北洋、北洋军阀、北岳区
殷的拼音:yīn(一ㄣ)
⒈ 富裕,富足:殷实。殷阜。殷富。
⒉ 深厚,恳切:情意甚殷。殷切。殷勤。
⒊ 众,多:“士与女,殷其盈矣”。
⒋ 盛,大:殷祭。
⒌ 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殷墟。
⒍ 姓。
殷的拼音:yān(一ㄢ)
⒈ 黑红色:殷红。
殷的拼音:yǐn(一ㄣˇ)
⒈ 雷声:“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⒉ 震动:“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字UNICODE编码U+6BB7,10进制: 27575,UTF-32: 00006BB7,UTF-8: E6 AE B7。
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殷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慇磤
abundant、ardent、blackish red、eager、rich
形声:右形左声
many, great; abundant, flourishing
详细解释◎ 殷的拼音: yān
〈词性:形〉
(1) 黑红色[blackish red]。如:殷妍(红艳);殷殷(殷红的样子)
(2) 另见 yīn
殷红
◎ 殷的拼音: yīn
〈词性:形〉
(1) (会意。从殷从殳。本义:盛乐)
(2) 同本义 [grand music]
殷,作乐之盛称殷。——《说文》。按,殷者,舞之容,殳者,舞之器。
五年而殷祭。——《公羊传·文公二年》
服除而后殷祭。——《礼记·曾子问》
月半不殷奠。——《仪礼·士丧礼》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易·豫》。王弼注:“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
神其来思,时歆荐殷。——《金史》
(3) 大 [grand]
殷,大也;众也。——《广雅》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庄子》
(4) 又如:殷奠(大祭);殷喜(大喜);殷祭(盛大的祭典);殷袔(天子、诸侯在太庙对远近祖先的盛大合祭);殷殷轸轸(盛大众多的样子);殷礼(盛大的祭礼);殷事(指初一、十五日的盛大祭祀)
(5) 众,多 [abundant]
士与女,殷其盈矣。——《诗·郑风·溱洧》
(6) 又如:殷大(众多);殷众(众多);殷猥(繁杂);殷远(繁多而深远);殷碎(繁杂琐碎);殷广(繁多而广泛);殷繁(繁多;众多);殷旷(繁多而拖延日久)
(7) 盛 [flourishing]
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 又如:殷盛(茂盛;繁盛);殷流(盛行);殷殷屯屯(繁盛的样子);殷炽(殷阗。繁盛);殷草(茂盛的草)
(9) 富裕 [rich;abundant]
民殷国富。——《三国志·诸葛亮传》
(10) 又如:殷户(殷实的人家);殷充(充裕,丰盛);殷足(殷实,富足);殷昌(富庶,昌盛);殷阜(富足);殷厚(殷实,富裕);殷然(充裕);殷强(富裕强健);殷饶(富饶,富裕);殷盈(丰盈,富足)
(11) 深,深切 [deep]
在殷忧而弗违。——陆机《叹逝赋》
情意甚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2) 又如:殷握(深深地了解;掌握);殷谢(深切致谢)
(13) 恳切 [earnest]
书中情意其殷。——宗臣《报刘一丈书》
(14) 又如:殷挚(恳切诚挚);殷重(恳切深厚)
(15) 热情接待客人或陌生人的 [hospitable]。如:招待甚殷
◎ 殷的拼音: yīn
〈词性:名〉
(1) 殷朝 [Yin Dynasty]。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是商代迁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后改用的称号
殷周之世。——《韩非子·五蠹》
(2) 又如:殷士(殷人);殷正(殷历正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殷冬(旧历十一月);殷民(殷商的百姓。亦指殷代遗民);殷宗(殷人的宗祀。指殷朝);殷契(殷墟书契的省称,即殷商甲骨文字);殷理(刑法);殷虚(殷墟);殷见(殷同。周代各方诸侯于一年四季分批朝见天子);殷国(周代天子在侯国行殷见之礼);殷历(起于周末而传于汉初的六种古历之一;亦指殷商时所用历法)
(3) 古都邑名 [Yin city],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迁都于此。后世称为“殷墟”
(4) 深厚的情意 [deep feeling;profound friendship]
有怀载殷。——张昭远《旧唐书》
(5) 姓
(6) 另见 yān
殷富、殷鉴、殷鉴不远、殷切、殷勤、殷实、殷殷、殷殷屯屯、殷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