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北邙的拼音_běi mang是什么意思

北邙

【拼音】: běi máng 【注音】: ㄅㄟˇㄇㄤˊ 【结构】: 北(左右结构)邙(左右结构) 【简体】: 北邙 【繁体】: 北邙

北邙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山名,北邙山的简称。2.坟墓,埋葬死人的地方。北邙[běimáng]⒈亦作“北芒”。⒉山名。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⒊借指墓地或坟墓。

引证解释⒈亦作“北芒”。⒉山名。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引汉梁鸿《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唐沉佺期《邙山》诗:“北邙山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洛城。”《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⒊借指墓地或坟墓。引晋陶潜《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唐欧阳詹《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王闿运《哀江南赋》:“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网络解释北邙(洛阳名山)北邙又名邙山,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白居易诗:“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谚说:“生在苏杭,葬于北邙”。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其最高峰为翠云峰,在今市区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庙。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唐代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邙山晚眺”,被称为“洛阳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天津晓月、洛浦秋风、铜驼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游)之一。

综合释义亦作“北芒”。山名。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汉梁鸿《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唐沉佺期《邙山》诗:“北邙山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洛城。”《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借指墓地或坟墓。晋陶潜《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唐欧阳詹《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王闿运《哀江南赋》:“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汉语大词典亦作“北芒”。(1).山名。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汉梁鸿《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唐沈佺期《邙山》诗:“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2).借指墓地或坟墓。晋陶潜《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唐欧阳詹《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厮杀把眉攒,长嗟叹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王闿运《哀江南赋》:“鬼踯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国语辞典坟墓,埋葬死人的地方。北邙[běimáng]⒈坟墓,埋葬死人的地方。引唐·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长嗟叹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车坦萧然。』」⒉北邙山的简称。参见「北邙山」条。英语MtMangatLuoyanginHenan,withmanyHan,WeiandJindynastyroyaltombs

辞典修订版坟墓,埋葬死人的地方。唐.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长嗟叹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车坦萧然。』」北邙山的简称。参见「北邙山」条。

其他释义1.亦作'北芒'。2.山名。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3.借指墓地或坟墓。

北邙造句

1.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新王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龙争虎斗。单田芳 

2.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3.越王侗使人运回洛仓米入城,遣兵五千屯丰都市,五千屯上春门,五千屯北邙山,为九营,首尾相应,以备密。

4.只可惜,曾经能使豪主怔营的壮士,现在已经永远地葬身北邙了。

5.北魏迁都前,陵域在今山西大同方山一带,迁都洛阳后,陵域选择在洛阳泸河以西的北邙山。

6.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韩愈 

7.御武界北邙域白莽城,深冬的夜空中飘洒着白茫茫的一片,林府内一处独院里一位五六岁左右的俊俏小男孩身着一袭血红色长衫单衣正独自坐在凉亭内。

8.是章帝时诗人梁鸿所作,梁鸿也是登北邙山回望帝京叹国事蜩螗,民生艰难。

9.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10.掌线曲折刻画魔障,心若苍茫悲欢如浪,焚香在北邙,听风祝颂和梵唱。少司命 

关于北邙的诗词

《北邙行·洛阳北门北邙道》 《过北邙山·汤汤北邙野》 《北邙行(一作北邙山)》 《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 《北邙山·芒芒北邙山》 《北邙山·北邙山草又青青》 《邙山·北邙山上列坟茔》 《北邙行(一作白邙山)》 《吊北邙》 《吊北邙·山下望山上》

北的意思

  拼音  běi bèi   注音  ㄅㄟˇ ㄅㄟˋ   
部首  匕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XN  仓颉  LMP  郑码  TIRR  四角  12110  结构  左右电码  0554  区位  1717  统一码  5317  笔顺  丨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北的拼音:běi(ㄅㄟˇ)  

⒈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⒉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其他字义

北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古同“背”,违背,违反。

统一码

北字UNICODE编码U+5317,10进制: 21271,UTF-32: 00005317,UTF-8: E5 8C 97。

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or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orth; northern; northw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北的拼音: běi  

〈词性: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north]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defeated troops]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4) 姓

词性变化

北的拼音: běi  

〈词性:动〉

(1) 败北 [be defeated]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retreat]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3) 另见 bèi  

常用词组

北边、北兵、北部、北半球、北辰、北大荒、北狄、北斗,北斗七星、北伐战争、北方、北方方言、北方话、北方人、北风、北瓜、北关、北国、北海、北寒带、北极、北极圈、北极星、北极熊、北京话、北京时间、北京猿人、北昆、北虏、北面、北冥、北平、北曲、北堂、北纬、北温带、北洋、北洋军阀、北岳区

  拼音  máng   注音  ㄇㄤˊ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邑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NBH  仓颉  YVNL  郑码  SHY  四角  07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715  区位  5888  统一码  9099  笔顺  丶一フ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邙的拼音:máng(ㄇㄤˊ)  

⒈ 〔北邙〕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统一码

邙字UNICODE编码U+9099,10进制: 37017,UTF-32: 00009099,UTF-8: E9 82 99。

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邙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造字法

形声:从阝、亡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邙的拼音: máng  

〈词性:名〉

(1) 古邑名 [Mang village]。也作“亡”、“芒”。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

(2) 山名 [Mang mountain]。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山连偃师、巩县、孟津3县地,绵亘400余里。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