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纸
【拼音】: bàn zhǐ 【注音】: ㄅㄢˋㄓˇ 【结构】: 半(独体结构)纸(左右结构) 【繁体】: 半紙半纸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片纸。半纸[bànzhǐ]⒈片纸。
引证解释⒈片纸。引《宋书·庐江王袆传》:“公(刘褘)未曾有一函之使,遗半纸之书,志弃五弟,以饵讎贼。”《新唐书·萧铣传》:“且吾先人国于此,若徇其请復梁祚,因以半纸檄召羣盗,谁敢不从?”金元好问《杂著》诗:“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塚卧麒麟。”
网络解释半纸半纸是古汉语词汇,意为一片纸。也指宽24-26厘米,长32.5-35厘米的日本纸。
综合释义片纸。《宋书·庐江王袆传》:“公(刘褘)未曾有一函之使,遗半纸之书,志弃五弟,以饵讎贼。”《新唐书·萧铣传》:“且吾先人国于此,若徇其请復梁祚,因以半纸檄召羣盗,谁敢不从?”金元好问《杂著》诗:“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塚卧麒麟。”
网友释义半纸是一种中国古汉语词汇,语义为日本纸的一种。长24-26厘米,宽32.5-35厘米。
汉语大词典片纸。《宋书·庐江王袆传》:“公(刘袆)未曾有一函之使,遗半纸之书,志弃五弟,以饵雠贼。”《新唐书·萧铣传》:“且吾先人国于此,若徇其请复梁祚,因以半纸檄召群盗,谁敢不从?”金元好问《杂著》诗:“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冢卧麒麟。”
其他释义1.片纸。
半纸造句
1.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2.烛花把照争明月,却话相思在谁边?摇忆花边红树下,花开半纸染青山。
3.2009年,石州半纸单独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之后的本美浓纸因“和石州半纸相似”而搁置申遗工作。
4.据悉,此次申遗对象为日本国家级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川纸(埼玉县)、本美浓纸(岐阜县)以及石州半纸(岛根县)。
5.2014年11月,日本和纸的代表“细川纸”和“石州半纸”、“本美浓纸”一起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6.据报道,申遗对象为日本国家级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川纸(埼玉县)、本美浓纸(岐阜县)以及石州半纸(岛根县)。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关于半纸的诗词
《早春·新历才将半纸开》 《缺题·半纸功名百战身》 《清江引·平安信来刚半纸》
半的拼音:bàn(ㄅㄢˋ)
⒈ 二分之一: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
⒉ 不完全的: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
⒊ 在中间:半空。半路上。半夜。
⒋ 喻很少:一星半点。
半字UNICODE编码U+534A,10进制: 21322,UTF-32: 0000534A,UTF-8: E5 8D 8A。
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半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alf、in the middle
会意
half
详细解释◎ 半的拼音: bàn
〈词性:形〉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half;semi-]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in the middle;halfway]。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partly;about half]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very little]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半百、半班、半…半…、半半拉拉、半饱、半辈子、半壁、半壁江山、半边人、半边天、半彪子、半波、半成品、半导体、半岛、半道儿、半点,半点儿、半吊子、半懂不懂、半对数、半封建、半复赛、半高跟拖鞋,半高跟凉鞋、半工半读、半官方、半罐水、半酣、半机械化、半价、半斤八两、半径、半就业、半决赛、半开化、半空、半空中、半拉、半拉子、半劳动力、半老徐娘、半流质、半路、半路出家、半亩方塘、半面之交,半面之旧、半明半暗、半瓶醋,半瓶子醋、半旗、半球、半日、半日制学校、半山、半晌、半身不遂、半身像、半生、半生半熟、半失业、半时、半世、半熟练、半数、半衰期、半死不活;半死半活、半天、半头、半途、半途而废,半途而罢、半推半就、半吞半吐、半托、半脱产、半文不白、半文盲、半无产阶级、半心半意、半信半疑、半休、半掩门、半腰、半夜、半夜敲门不吃惊;半夜敲门心不惊、半夜三更、半音、半影、半元音、半圆、半月、半月刊、半载、半支莲、半直线、半殖民地、半中间,半中间儿、半中腰、半周期、半周刊、半子、半自动步枪
纸(紙)的拼音:zhǐ(ㄓˇ)
⒈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纸张。纸币。纸烟。纸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纸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纸醉。
⒉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纸空文。
纸字UNICODE编码U+7EB8,10进制: 32440,UTF-32: 00007EB8,UTF-8: E7 BA B8。
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紙帋
bumf、paper
形声:从纟、氏声
paper
详细解释◎ 纸的拼音:
紙、帋 zhǐ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mì ),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2) 同本义 [paper]
纸,絮也,一曰苫也。——《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
[帝]令逵自选《公羊》 严、 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后汉书·贾逵传》
(3) 又如:纸撚儿(用易燃纸搓成的点火纸卷儿);纸标儿(纸做的出售标志);纸筋(用于做纸浆的废纸);纸阄(带有标记的纸片,用于拈韵);纸衣(以纸制成的衣服)
(4) 冥钱,旧俗为祭奠鬼神而焚化的纸钱 [money of the nether world]
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西游记》
(5) 又如:纸劄(纸糊的冥器);纸锞(纸钱);纸扎(纸糊的冥器);纸元宝(有金色或银色纸糊制的元宝形冥钱。迷信用品)
(6) 文契,字据 [written pledge]
把小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还不发出纸来。——《儒林外史》
◎ 纸的拼音:
紙 zhǐ
〈词性:量〉
(1) 书信、文件的张;件 [sheet]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颜氏家训》
(2) 又如:一纸空文;纸半张(即半张纸。比喻微不足道);太宗真迹六百纸
纸包不住火、纸币、纸带、纸花、纸灰、纸婚、纸火柴、纸夹、纸浆、纸马,纸马儿、纸煤儿,纸媒儿、纸牌、纸盆、纸钱、纸上谈兵、纸型、纸烟、纸样、纸鹞、纸鱼、纸鸢、纸张、纸醉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