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
【拼音】: biàn gé 【注音】: ㄅ一ㄢˋㄍㄜˊ 【词性】: 动词。 【结构】: 变(上下结构)革(独体结构) 【简体】: 变革 【繁体】: 變革变革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变革biàngé。(1)对本质的改变(多指制度、法度而言)。变革[biàngé]⒈对本质的改变(多指制度、法度而言)英reformation;change;
基础解释(动)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社会|历史~。[近]改革|革新。
引证解释⒈改变,改革。引《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孙犁《秀露集·关于诗》:“时代在决定着诗的形式的变革。”⒉改朝换代。引明徐枋《朱师母六十寿序》:“变革之际,丧乱频仍。”⒊指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网络解释变革(汉语词语)变革,汉语词汇。动词,
综合释义改变,改革。《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孙犁《秀露集·关于诗》:“时代在决定着诗的形式的变革。”改朝换代。明徐枋《朱师母六十寿序》:“变革之际,丧乱频仍。”指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网友释义变革,动词。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
汉语大词典(1).改变,改革。《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孙犁《秀露集·关于诗》:“时代在决定着诗的形式的变革。”(2).改朝换代。明徐枋《朱师母六十寿序》:“变革之际,丧乱频仍。”(3).指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国语辞典改变更动。变革[biàngé]⒈改变更动。引《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近变动变更变化改革反沿习
辞典修订版改变更动。《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辞典简编版改变更动,常指社会、政治制度上的变动而言。 【造句】近年来中国发生重大的变革,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局势。
英语revolutionarrevolutionrevolutionizereactionarythe course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reformationstandpattismpeaceful change
法语transformation、transformer、changement、changer、révolutionner、révolution
其他释义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社会ㄧ伟大的历史~。
变革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变化 改良 革新 改造 改革 厘革 改变 沿革
反义词 沿习 保守 守旧
变革造句
1.这次胜利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变革,这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做出变革的机会。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
3.如果中国人丰衣足食,那需要以什么名义来变革?
4.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5.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
6.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历经沧桑,在奋起斗争的过程中进行了伟大的历史变革。
7.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必须变革。
8.近年,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9.这场伟大的变革惊心动魄,意义深远。
10.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变革,行业在发展,技术在创新,崭新的变革大潮来之迅猛,锐不可挡,我们又一次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大潮之中。
变革的单词
revolutionar revolution revolutionize reactionary the course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 reformation standpattism peaceful change
变(變)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变字UNICODE编码U+53D8,10进制: 21464,UTF-32: 000053D8,UTF-8: E5 8F 98。
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變変㜻㣐
become、change
原为形声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详细解释◎ 变的拼音:
變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孌( luán )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rebel;revolt]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 变的拼音:
變 biàn
〈词性: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catastrophe]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变把戏、变本加厉、变产、变成、变电站、变调、变调、变动、变法、变法儿、变革、变格、变更、变工、变故、变卦、变化、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坏、变幻、变幻莫测、变换、变价、变节、变局、变脸、变量、变乱、变卖、变卖典质、变迁、变色、变色龙、变色眼镜、变数、变数器、变速、变速运动、变态、变态心理、变体、变天、变天账、变通、变危为安、变位、变味,变味儿、变戏法、变相、变相、变小、变心、变形、变性、变压、变压、变样,变样儿、变异、变易、变音、变元音、变诈、变徵、变质、变种、变子、变奏、变阻器
革的拼音:gé(ㄍㄜˊ)
⒈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⒉ 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
⒊ 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⒌ 姓。
革字UNICODE编码U+9769,10进制: 38761,UTF-32: 00009769,UTF-8: E9 9D A9。
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䩯䪂諽愅韚
change、hide、leather、transform
象形
leather, animal hides; rad. 177
详细解释◎ 革的拼音: gé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leather;hide]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leather armor and weaponry]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ornament on the front of cart]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lè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headstall;halter]
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 革的拼音: gé
〈词性:动〉
(1) 变革,更改 [change]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remove from office;expel]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jí
革出、革出教门、革除、革故鼎新、革履、革面洗心、革命、革命烈士、革囊、革新、革新、革新能手、革职、革制品
◎ 革的拼音: jí
〈词性:形〉
(1) 通“亟”。[病情] 危急 [in a desperate sieuation;critical]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g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