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叭儿的拼音_bā er是什么意思

叭儿

【拼音】: bā ér 【注音】: ㄅㄚㄦˊ 【结构】: 叭(左右结构)儿(独体结构) 【繁体】: 叭兒

叭儿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即“哈巴狗”,常用来比喻受主子豢养的温顺的奴才。叭儿[bāér]⒈见“叭儿狗”。

基础解释见“叭儿狗”,即“哈巴狗”,常用来比喻受主子豢养的温顺的奴才。

引证解释⒈见“叭儿狗”。

汉语大词典见“叭儿狗”。《汉语大词典》:叭儿狗(叭儿狗)  拼音:bāérgǒu又名哈巴狗。狗的一个品种。体小,腿短,毛长。供玩赏。常用来比喻受主子豢养的温顺的奴才。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都集中在军阀官僚和他们的叭儿狗。”亦省作“叭儿”。鲁迅《花边文学·倒提》:“愈下劣者,愈得主人的爱伶,所以西崽打叭儿,则西崽被斥,平人忤西崽,则平人获咎。”鲁迅《南腔北调集·〈萧伯纳在上海〉序》:“在前三个部门之中,就将文人、政客、军阀、流氓、叭儿的各式各样的相貌,都在一个平面镜里映出来了。”

其他释义1.见'叭儿狗'。

叭儿造句

1.玛丽埃塔的面孔的一副丑相,活象北京叭儿狗。

2.符老爷喝两杯,骂两句;符太太只管拿骨头来逗着叭儿狗顽。

3.余樊君陪着笑给女人又是打拱又是作揖,样子像极了一条见到主人不断摇着尾巴的叭儿狗。

4.金叶打头自顾走了,周家旺把酒醉的哥哥交待店家,便如一只叭儿狗般,急不可待地在金叶屁股后头跟着去了。

5.那个顽童打扮的中年汉子,却嬉笑着在他旁边蹲下来,像一只叭儿狗一般,任那年轻人在他头顶上摆弄,知趣儿的向那年轻人一个个的介绍这山顶上到来的名人。

6.王小见一个金丝叭儿狗,脖上套着铃铛,摇头摆尾,蹦蹦跳跳。 

7.那来这么多废话!这是我们古城的明文规定,我现在就问你一句话,这只叭儿狗,你到底缴不缴?

8.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从庙会买来,记得似乎原有名字,子君却给它另起了一个,叫作阿随。

9.见中年男子露了这一手,卡庸脸上敬畏之色更浓重了,叭儿狗般亦步亦趋的紧紧跟随身后,无比谦恭的道。

10.鲁迅先生对吠形吠声的“叭儿们”是深恶痛绝的。

包含叭儿的歇后语

孩儿的脊梁 卸架的黄烟叶儿 麻秸秆儿打狼

叭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ㄚ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KWY  仓颉  RC  郑码  JOVV  四角  68000  结构  左右电码  0665  区位  1640  统一码  53ED  笔顺  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叭的拼音:bā(ㄅㄚ)  

⒈ 象声词:叭的一声,弦断了。

统一码

叭字UNICODE编码U+53ED,10进制: 21485,UTF-32: 000053ED,UTF-8: E5 8F AD。

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叭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口、八声

English

trump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叭的拼音:   

〈词性:动〉

(1) 将食物扒入口中 [mouth]

只三叭两咽,就是一碗。——《金瓶梅词话》

(2) 叼;含在口中 [keep in the mouth]

移开叭在口里的旱烟袋。——周立波《牛》

词性变化

叭的拼音:   

<象>

(1) 形容开合声 [crack1e]。如:叭叭(形容双唇开合发声);叭哒;叭嗒

(2) 另见 ba;pā  

其它字义的拼音:

叭的拼音:   

(1) ——见“喇叭”

(2) 另见 bā;pā  

其它字义的拼音:

叭的拼音:   

〈词性:象〉

(1) 形容拍击、破碎声 [clackle]。如:叭叭(形容拍击声);叭啦(形容玻璃窗振动的声音)

(2) 另见 bā;ba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繁体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QTN  仓颉  LU  郑码  RD  四角  22010  结构  单一电码  0334  区位  2289  统一码  513F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儿(兒)的拼音:ér(ㄦˊ)  

⒈ 小孩子:婴儿。儿戏。

⒉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⒊ 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⒋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⒌ 助詞:①多用作名词后缀。②用于形容词后。

统一码

儿字UNICODE编码U+513F,10进制: 20799,UTF-32: 0000513F,UTF-8: E5 84 BF。

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人兒

汉英互译

son、child、childre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child, pl. children]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child]。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child]。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son]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young man]。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youngster]。如:健儿

(10) 我 [I]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帝]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词性变化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形〉

(1) 雄性——多指牲畜 [male]。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my]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儿的拼音:

ér  

<后缀>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常用词组

儿辈、儿曹、儿齿、儿妇、儿歌、儿化、儿皇帝、儿科,儿科学、儿郎、儿马、儿男、儿女、儿女情、儿女情长、儿女债、儿时、儿孙、儿童、儿童节、儿童乐园、儿童文化宫、儿童文学、儿童片、儿童心理学、儿媳妇、儿戏、儿语、儿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