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呈禀的拼音_cheng bǐng是什么意思

呈禀

【拼音】: chéng bǐng 【注音】: ㄔㄥˊㄅ一ㄥˇ 【结构】: 呈(上下结构)禀(上中下结构) 【繁体】: 呈稟

呈禀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犹禀报。呈禀[chéngbǐng]⒈犹禀报。

引证解释⒈犹禀报。引宋岳珂《桯史·朝士留刺》:“昔有一朝士,出謁未归,有客投刺于门,閽者告之以某官不在,留门状,俟归呈禀。”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所有生员,非係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禀。”

网络解释呈禀chéngbǐngㄔㄥˊㄅㄧㄥˇ

综合释义犹禀报。宋岳珂《桯史·朝士留刺》:“昔有一朝士,出謁未归,有客投刺于门,閽者告之以某官不在,留门状,俟归呈禀。”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所有生员,非係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禀。”

汉语大词典犹禀报。宋岳珂《桯史·朝士留刺》:“昔有一朝士,出谒未归,有客投刺于门,阍者告之以某官不在,留门状,俟归呈禀。”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所有生员,非系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禀。”

其他释义1.犹禀报。

呈的意思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GF  仓颉  RHG  郑码  JCVV  四角  60104  结构  上下电码  0701  区位  1942  统一码  5448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呈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显出,露出:呈现。呈祥。

⒉ 恭敬地送上去:呈上。呈报。面呈。

⒊ 下级报告上级的文件:呈文。呈子。

⒋ 古同“程”,规划、法式、标准。

统一码

呈字UNICODE编码U+5448,10进制: 21576,UTF-32: 00005448,UTF-8: E5 91 88。

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sume、submit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ubmit, show; appear; peti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呈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壬( tǐng  )声。本义:平)

(2) 同本义 [flat;level]

呈,平也。——《说文》

(3) 呈现,显现,显露 [appear]

呈,显也。——《广韵》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曹植《洛神赋》。注:“见也。”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呈华(显示才华);呈瑞(呈现祥瑞);呈质(呈现本体)

(5) 送交,呈报——送东西给人的敬词 [submit]。如:呈告(上报);呈案(呈送归案);呈教(呈上请教);呈送(上送);呈阅(送上审阅);呈验(送上检验)

(6) 献 [present]

汝曹呈艺已遍,吾当呈艺。——《避暑录话》

(7) 又如:呈艺(献技,献艺);呈献(敬献)

(8) 推荐 [recommend]。如:呈见(举荐而使谒见);呈试(举荐考试)

词性变化

呈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旧时公文的一种,用于下对上 [petition]

老爹,我而今就写呈去首。——《儒林外史》

(2) 又如:呈稿(呈本。呈文的底稿);呈子(状子)

常用词组

呈报、呈递、呈交、呈露、呈请、呈上、呈文、呈现、呈献、呈正、呈子

  拼音  bǐng   注音  ㄅ一ㄥˇ   繁体    
部首  示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YLKI  仓颉  YWRF  郑码  SJJB  四角  00901  结构  上中下电码  4390  区位  5787  统一码  7980  笔顺  丶一丨フ丨フ一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禀的拼音:bǐng(ㄅ一ㄥˇ)  

⒈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赋。

⒉ 指下对上报告:禀报。禀复。回禀。

统一码

禀字UNICODE编码U+7980,10进制: 31104,UTF-32: 00007980,UTF-8: E7 A6 80。

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禀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port to, peti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禀的拼音:

bǐng  

〈词性:动〉

(1) (会意。禀为稟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2) 同本义 [grant grain]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3)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谷(官府给予粮食);禀粮(供给粮食);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4) 赋予;给与 [bestow on;give]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5) 又如:禀质(天资);禀才(天赋的才华);禀分(天赋的资质);禀形(天赋的形貌);禀体(天赋的体质)

(6) 承受 [bear]

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7)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8) 报告 [report]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9)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

常用词组

禀白、禀报、禀呈、禀承、禀赋、禀赴、禀告、禀明、禀帖、禀性、禀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