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口
【拼音】: chàng kǒu 【注音】: ㄔㄤˋㄎㄡˇ 【结构】: 唱(左右结构)口(独体结构)唱口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指歌唱者。2.歌唱。3.指杂剧。唱口[chàngkǒu]⒈指歌唱者。⒉歌唱。⒊指杂剧。
基础解释指歌唱者。歌唱。3.指杂剧。
引证解释⒈指歌唱者。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丹阳蒋璋……善謌。城中唱口宗之,谓蒋派,又呼之为蒋胯子。”⒉歌唱。引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四:“叙述的体裁是由说白和唱口合成,很像弹词,但又不十分像弹词。”⒊指杂剧。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元人唱口,元气漓淋,直与唐诗宋词争衡,今惟臧晋叔编百种行於世。”
网络解释唱口(1).指歌唱者。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丹阳蒋璋……善謌。城中唱口宗之,谓蒋派,又呼之为蒋胯子。”
综合释义指歌唱者。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丹阳蒋璋……善謌。城中唱口宗之,谓蒋派,又呼之为蒋胯子。”歌唱。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四:“叙述的体裁是由说白和唱口合成,很像弹词,但又不十分像弹词。”指杂剧。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元人唱口,元气漓淋,直与唐诗宋词争衡,今惟臧晋叔编百种行於世。”
汉语大词典(1).指歌唱者。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丹阳蒋璋……善歌。城中唱口宗之,谓蒋派,又呼之为蒋胯子。”(2).歌唱。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四:“叙述的体裁是由说白和唱口合成,很像弹词,但又不十分像弹词。”(3).指杂剧。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元人唱口,元气漓淋,直与唐诗宋词争衡,今惟臧晋叔编百种行于世。”
包含唱口的歇后语
一口吹灭火焰山 耍大刀里唱小生 吃香油唱曲子 百灵鸟唱歌
唱的拼音:chàng(ㄔㄤˋ)
⒈ 依照乐(yuè ㄩㄝˋ )律发声:唱歌。唱腔。唱段。唱功。唱和(hé ㄏㄜˊ )。歌唱。
⒉ 高呼,大声叫:唱名。唱收。
⒊ 歌曲:唱个唱儿。
⒋ 古同“倡”,倡导。
⒌ 姓。
唱字UNICODE编码U+5531,10进制: 21809,UTF-32: 00005531,UTF-8: E5 94 B1。
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倡昌誯
sing
形声:从口、昌声
sing, chant, call; ditty, song
详细解释◎ 唱的拼音: ch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2) 同本义 [precent]
唱,导也。——《说文》
取其唱予和女。——《左传·昭公十六年》注
唱和有应。——《荀子·乐论》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3) 又如:唱和(唱歌时此唱彼和)
(4) 倡导;发起。后作“倡” [promote]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唱义(倡导起义);唱谋(率先策划);唱始(倡始;首倡)
(6) 歌唱,吟咏 [sing]。如:唱书(说唱演奏小说中的故事。用絃、琴伴奏的,称作唱书);唱诗(吟诗);唱月(对月吟唱)
(7) 表演 [play]。如:唱白脸
(8) 叫,呼 [call out;cry]。如:鸡唱三遍;唱晓(鸡鸣报晓);唱好(喝采叫好)
◎ 唱的拼音: chàng
〈词性:名〉
歌曲 [song]。如:唱论(书名。关于戏曲声乐方面的理论)
唱白脸、唱本、唱段、唱对台戏、唱反调、唱高调、唱歌、唱功、唱和、唱机、唱片、唱票、唱腔、唱喏、唱双簧、唱头、唱戏、唱针
口的拼音:kǒu(ㄎㄡˇ)
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⒌ 破裂的地方:口子。
口字UNICODE编码U+53E3,10进制: 21475,UTF-32: 000053E3,UTF-8: E5 8F A3。
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叩
gob、jaws、meatus、mouth、ora、orifice、ostium、scoop、stoma、stomata
心
象形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详细解释◎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passage]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population]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words]。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eloquence]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age]。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pass]。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口]∶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departments]。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port]。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edge]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rim]。如:碗口;杯口
◎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形〉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量〉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口岸、口碑、口北、口不应心、口才、口称、口吃、口齿、口臭、口传、口疮、口淡、口袋、口调、口耳相传、口风、口锋、口服、口福、口辅、口腹、口感、口供、口垢、口过、口号、口红、口惠、口技、口角、口角春风、口角生风、口紧、口径、口诀、口角、口渴、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苦、口快、口里、口粮、口令、口络、口蜜腹剑、口沫、口气、口器、口钳、口浅、口腔、口琴、口轻、口若悬河、口哨儿、口舌、口声、口实、口食、口试、口是心非、口授、口熟、口述、口水、口说无凭、口诵、口诉、口算、口谈、口题、口条、口头、口头,口头儿、口头,口头上、口头禅、口头文学、口头语,口头语儿、口外、口味、口吻、口误、口涎、口香片、口信、口形、口羞、口血未干、口译、口音、口淫、口语、口谕、口罩、口重、口诛笔伐、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