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拜
【拼音】: chàng bài 【注音】: ㄔㄤˋㄅㄞˋ 【结构】: 唱(左右结构)拜(左右结构)唱拜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朝贺庆吊时,司仪者高声呼唱引导行礼。唱拜[chàngbài]⒈朝贺庆吊时,司仪者高声呼唱引导行礼。
引证解释⒈朝贺庆吊时,司仪者高声呼唱引导行礼。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臚,以唱拜为讚,即古之遗语也。”
网络解释唱拜chàngbàiㄔㄤˋㄅㄞˋ
综合释义朝贺庆吊时,司仪者高声呼唱引导行礼。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臚,以唱拜为讚,即古之遗语也。”
网友释义chàngbàiㄔㄤˋㄅㄞˋ唱拜朝贺庆吊时,司仪者高声呼唱引导行礼。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汉语大词典朝贺庆吊时,司仪者高声呼唱引导行礼。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其他释义1.朝贺庆吊时,司仪者高声呼唱引导行礼。
包含唱拜的歇后语
耍大刀里唱小生 吃香油唱曲子 百灵鸟唱歌
唱的拼音:chàng(ㄔㄤˋ)
⒈ 依照乐(yuè ㄩㄝˋ )律发声:唱歌。唱腔。唱段。唱功。唱和(hé ㄏㄜˊ )。歌唱。
⒉ 高呼,大声叫:唱名。唱收。
⒊ 歌曲:唱个唱儿。
⒋ 古同“倡”,倡导。
⒌ 姓。
唱字UNICODE编码U+5531,10进制: 21809,UTF-32: 00005531,UTF-8: E5 94 B1。
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倡昌誯
sing
形声:从口、昌声
sing, chant, call; ditty, song
详细解释◎ 唱的拼音: ch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2) 同本义 [precent]
唱,导也。——《说文》
取其唱予和女。——《左传·昭公十六年》注
唱和有应。——《荀子·乐论》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3) 又如:唱和(唱歌时此唱彼和)
(4) 倡导;发起。后作“倡” [promote]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唱义(倡导起义);唱谋(率先策划);唱始(倡始;首倡)
(6) 歌唱,吟咏 [sing]。如:唱书(说唱演奏小说中的故事。用絃、琴伴奏的,称作唱书);唱诗(吟诗);唱月(对月吟唱)
(7) 表演 [play]。如:唱白脸
(8) 叫,呼 [call out;cry]。如:鸡唱三遍;唱晓(鸡鸣报晓);唱好(喝采叫好)
◎ 唱的拼音: chàng
〈词性:名〉
歌曲 [song]。如:唱论(书名。关于戏曲声乐方面的理论)
唱白脸、唱本、唱段、唱对台戏、唱反调、唱高调、唱歌、唱功、唱和、唱机、唱片、唱票、唱腔、唱喏、唱双簧、唱头、唱戏、唱针
拜的拼音:bài(ㄅㄞˋ)
⒈ 表示敬意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
⒉ 恭敬地: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①拜见;②瞻仰陵墓、碑碣)。
⒊ 行礼祝贺:拜年。拜寿。
⒋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jiàng )。拜相(xiàng )。拜师。拜把子。
⒌ 姓。
拜字UNICODE编码U+62DC,10进制: 25308,UTF-32: 000062DC,UTF-8: E6 8B 9C。
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拝
do obeisance、make a courtesy call
会意:从两手、从下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详细解释◎ 拜的拼音: bài
〈词性:动〉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do obeisance]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express one's thanks]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visit]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offer official post]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receive official post]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acknowledge sb. as one's master,godfather,etc.]。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offer greetings]。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present;submit]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 拜的拼音: bài
〈词性:副〉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拜把子、拜拜、拜拜、拜别、拜忏、拜辞、拜赐、拜倒、拜倒辕门、拜祷、拜垫、拜读、拜恩私室、拜访、拜佛、拜官、拜会、拜会、拜见、拜将封侯,拜相封侯、拜教、拜节、拜金、拜金主义、拜爵、拜客、拜恳、拜聆、拜领、拜伦、拜门、拜盟、拜年、拜请、拜师、拜识、拜手、拜寿、拜堂、拜托、拜望、拜物教、拜匣、拜谢、拜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