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酬
【拼音】: chàng chóu 【注音】: ㄔㄤˋㄔㄡˊ 【结构】: 唱(左右结构)酬(左右结构)唱酬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唱詶”。唱酬[chàngchóu]⒈亦作“唱詶”。
基础解释亦作“唱詶”。以诗词相酬答。
引证解释⒈亦作“唱酧”。亦作“唱詶”。以诗词相酬答。引唐白居易《<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明唐寅《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清吴伟业《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稷下高贤共唱酬。”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网络解释唱酬唱酬,古代诗词术语,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亦作以诗词相酬答。
综合释义亦作“唱酧”。亦作“唱詶”。以诗词相酬答。唐白居易《<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明唐寅《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清吴伟业《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稷下高贤共唱酬。”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汉语大词典亦作“唱酬”。亦作“唱詶”。以诗词相酬答。唐白居易《〈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谑。”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明唐寅《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清吴伟业《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稷下高贤共唱酬。”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其他释义作诗词互相酬答:两位老人常相唱酬|华年佳节,诗人们唱酬记盛。
唱酬造句
1.后杨慎谪戍永昌,二人白首唱酬,终生相伴《滇志》卷十四《张志淳传》、《太史升庵遗集》卷二十三《南园先生集序》。
2.洹上“养疴”三年,弄舟垂钓,与僚友唱酬,写了二十几首诗。
3.顺风顺水掀起广东流行音乐浪潮的日子里,陈小奇偶尔也会搦管操翰和书画界的朋友尺幅唱酬,深入研究书法创作则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
4.梦霞来蓉湖,至此已逾匝月,穷乡独客,举目无亲,幸得一阃中腻友,终日唱酬,藉慰寂寞。
5.二人创作风格相近,作品多为表现与友人的唱酬赠别、对人事的感怀以及描写日常生活的闲适等。
6.儿在京身体尚佳,精神亦适,风雨芸窗,友朋甚广,赋诗唱酬,不虞寂寞,媳妇来京反嫌不便。
7.七贤作侣同谈道,六逸为朋共唱酬。
8.日咏霓裳且唱酬,暮扫落红和清音。曹雪芹
9.袁世凯此次“养疴”三年,闲居养寿园,寄兴山水,弄舟垂钓,与一干僚友唱酬,所得诗作存世者计有二十多首。
10.中国古代的诗人大多数是写山水诗的高手,行迹所至,记游唱酬,留下来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佳作。
关于唱酬的诗词
《次朱必先与师是唱酬韵》 《唱酬韵·拙与时乖勿误谋》 《庐陵刘兄焱袖诗编稿相访借所和施从可唱酬韵》 《唱酬韵·天憎我辈韵孤清》 《游西溪秋雪庵看芦花用倦知庸庵闲止唱酬韵》 《次韵畏庐石遗唱酬之作》 《蔚讲师儿示方使君唱酬诗次韵》 《教授秘书见示学馆唱酬诗稿辄书累句以谢》 《蛰云表兄避地侍养近寄书云为加沙一集皆栩园唱酬之作病》 《某伏蒙丈人佥判出示尝与侍郎郑公浅沙泉唱酬》
包含唱酬的歇后语
耍大刀里唱小生 吃香油唱曲子 百灵鸟唱歌
唱的拼音:chàng(ㄔㄤˋ)
⒈ 依照乐(yuè ㄩㄝˋ )律发声:唱歌。唱腔。唱段。唱功。唱和(hé ㄏㄜˊ )。歌唱。
⒉ 高呼,大声叫:唱名。唱收。
⒊ 歌曲:唱个唱儿。
⒋ 古同“倡”,倡导。
⒌ 姓。
唱字UNICODE编码U+5531,10进制: 21809,UTF-32: 00005531,UTF-8: E5 94 B1。
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倡昌誯
sing
形声:从口、昌声
sing, chant, call; ditty, song
详细解释◎ 唱的拼音: ch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2) 同本义 [precent]
唱,导也。——《说文》
取其唱予和女。——《左传·昭公十六年》注
唱和有应。——《荀子·乐论》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3) 又如:唱和(唱歌时此唱彼和)
(4) 倡导;发起。后作“倡” [promote]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唱义(倡导起义);唱谋(率先策划);唱始(倡始;首倡)
(6) 歌唱,吟咏 [sing]。如:唱书(说唱演奏小说中的故事。用絃、琴伴奏的,称作唱书);唱诗(吟诗);唱月(对月吟唱)
(7) 表演 [play]。如:唱白脸
(8) 叫,呼 [call out;cry]。如:鸡唱三遍;唱晓(鸡鸣报晓);唱好(喝采叫好)
◎ 唱的拼音: chàng
〈词性:名〉
歌曲 [song]。如:唱论(书名。关于戏曲声乐方面的理论)
唱白脸、唱本、唱段、唱对台戏、唱反调、唱高调、唱歌、唱功、唱和、唱机、唱片、唱票、唱腔、唱喏、唱双簧、唱头、唱戏、唱针
酬的拼音:chóu(ㄔㄡˊ)
⒈ 劝酒:酬酢。
⒉ 用财物报答:酬劳。酬谢。酬金。报酬。
⒊ 交际往来:应(yìng )酬。酬对。酬和(hè )(用诗词应答)。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⒋ 实现愿望:壮志未酬。
酬字UNICODE编码U+916C,10进制: 37228,UTF-32: 0000916C,UTF-8: E9 85 AC。
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詶酧醻
fulfil、reward
形声:从酉、州声
toast; reward, recompense
详细解释◎ 酬的拼音:
詶、酧、醻 chóu
〈词性:动〉
(1) (形声。从酉,夀声。本义: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
(2) 同本义 [exchange of toast]
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
(3) 又如:酬献(相互劝酒);酬劝(劝酒)
(4) 酬答,报答 [reciprocate]
主人酬宾。——《仪礼·士冠礼》。注:“饮宾客而从之以财货,曰酬,所以申畅厚意也。”
交酬好货皆厚。——《国语·周语》。注:“交酬相酬之币也。”
吾无以酬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梁启超《谭嗣同传》
天将以酬长厚者。——《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酬知(酬报知己者);酬赏(报答他人而赏给财物)
(6) 应对;对答 [answer;reply]
可与酬酢。——《易·系辞》。注:“犹应对也。”
(7) 又如:酬抗(酬对;对答);酬决(应对决断);酬奉(旧时奉召应对诗文)
(8) 酬诗,以诗文互相赠答 [present each other]。如:酬寄(以诗文酬和寄赠);酬赓(指诗词应和)
(9) 赏赐 [grant a reward]。如:酬偿(报偿;偿还);酬赎(以钱偿值赎回);酬庸(酬劳)
(10) 筹划 [plan and prepare]。如:酬想(想像,设想);酬款(筹划借款)
(1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酬阻(因报复而加阻止)
(12) 酹祭 [offer a sacrifice to]。如:酬酒(以酒酹祭);酬神(祭谢神灵);酬地(以酒祭地)
◎ 酬的拼音: chóu
〈词性:名〉
报酬 [reward;payment]。如:计酬(计算报酬);同工同酬
酬报、酬宾、酬唱、酬答、酬对、酬和、酬金、酬劳、酬劳、酬谢、酬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