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怒
【拼音】: chēn nù 【注音】: ㄔㄣㄋㄨˋ 【结构】: 嗔(左右结构)怒(上下结构) 【简体】: 嗔怒 【繁体】: 嗔怒嗔怒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恼怒。嗔怒[chēnnù]⒈恼怒。
引证解释⒈恼怒。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西游记》第十五回:“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巴金《家》十四:“淑英露出嗔怒的样子,要拧觉新的膀子。”
网络解释嗔怒嗔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hēnnù,意思是恼怒或愤怒的样子。假怒,表示对方做的不错,只是给别人看。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为耻”。
综合释义发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西游记》第十五回:“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巴金《家》十四:“淑英露出嗔怒的样子,要拧觉新的膀子。”
网友释义嗔怒,汉语词汇。拼音:chēnnù恼怒或愤怒的样子。假怒,表示对方做的不错,只是给别人看。
汉语大词典恼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西游记》第十五回:“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巴金《家》十四:“淑英露出嗔怒的样子,要拧觉新的膀子。”
国语辞典发怒。嗔怒[chēnnù]⒈发怒。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三国演义·第四〇回》:「若入见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病将转增,非孝也。」英语togetangry
辞典修订版发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三国演义.第四零回》:「若入见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病将转增,非孝也。」
辞典简编版发怒。 【造句】看到这样的成绩单,爸爸难免嗔怒责骂。
法语se mettre en colère、se fâcher contre、s'irriter、s'in digner
其他释义1.恼怒。
嗔怒造句
1.了解苏丹的人不免担心巴希尔嗔怒之下又会新生恶端。
2.等着上菜的时间,萧尘和林惜梦开始聊起了天,萧尘可算是博古通今外加时不时穿插一些荤段子,惹的林惜梦时而咯咯直笑,时而嗔怒不已。
3.每每看到妈妈嗔怒的表情,她又会调皮地跑开,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嘟起,故作鬼脸,哄妈妈开心。
4.行者见了越生嗔怒,双手轮铁棒,丢开解数,滚将进去乱打。
5.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6.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愚痴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愿你心中。
7.吕仙望笑嘻嘻推开,任她娇声斥喝,浑不知何义,越发觉得美人就是美人,连嗔怒的神态都俏然可喜。
8.不善之行谓之恶业,身业有三——杀业、偷盗、淫邪;口业有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业有三——贪婪、嗔怒、邪见。
9.宋梦歆蛾眉倒蹙,凤眼圆睁,撅着小嘴嗔怒到。
10.丁当娇唇轻俏,故作嗔怒道我还救了你呢。
嗔的拼音:chēn(ㄔㄣ)
⒈ 怒,生气:嗔怒。嗔喝(hè ㄏㄜˋ )。嗔诟。嗔斥。嗔睨。
⒉ 对人不满,怪罪:嗔着。嗔怪。嗔责。
嗔字UNICODE编码U+55D4,10进制: 21972,UTF-32: 000055D4,UTF-8: E5 97 94。
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嗔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謓㥲
be angry
形声:从口、真声
be angry at, scold, rebuke
详细解释◎ 嗔的拼音: chē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2) 同本义。也作“謓” [get angry]
謓,恚也。——《说文》
(3) 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4) 责怪;埋怨 [blame;complain]。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5) 用同“謓”。睁大眼睛 [stare angrily]。如:嗔目
嗔怪
◎ 嗔的拼音: ti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盛大。同“阗”) 同“阗”。盛大 [grand]
嗔,盛气也。从口,真声。——《说文》
盛气颠(嗔)实。——《礼记·玉藻》
(2) 另见 chēn
怒的拼音:nù(ㄋㄨˋ)
⒈ 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⒉ 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⒋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怒字UNICODE编码U+6012,10进制: 24594,UTF-32: 00006012,UTF-8: E6 80 92。
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㣽
anger、fury、rage
喜
形声:从心、奴声
anger, rage, passion; angry
详细解释◎ 怒的拼音: nù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 同本义 [anger;fury;rage]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 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 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瞋目大怒。
(4)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5) 谴责 [blame]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6) 又如: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7) 奋起;奋发 [do all one can]
[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8) 又如: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9) 激怒 [irritate]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史记》
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宋· 苏洵《权书上》
(10) 超过 [surpass]
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荀子·君子》
◎ 怒的拼音: nù
〈词性:形〉
(1) 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in profusion;burst]
秋高风怒号。——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务 》序
(2)飘风怒吹。——[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怒水(湍急的水流);怒生(蓬勃生长);怒芒(刺射的光芒);怒华(花盛开);怒浪(汹涌的波浪);怒张(波涛汹涌的样子);怒涌(猛烈翻腾);怒发(勃发);怒涨(水势急剧上涨);怒目切齿
(4) 声响巨大 [roaring]。如:怒号;怒涛
◎ 怒的拼音: nù
〈词性:名〉
(1) 通“孥”。妻子儿女[wife and children]
黄帝、 尧、 舜诛而不怒。——《商君书·更法》
(2) 通“帑”。彗星尾[tail]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
怒不可遏、怒潮、怒叱、怒斥、怒冲冲、怒发冲冠、怒放、怒号、怒喝、怒吼、怒火、怒江、怒骂、怒目、怒目切齿、怒气、怒气冲冲、怒气冲天、怒容、怒容满面、怒色、怒视、怒涛、怒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