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恚
【拼音】: chēn huì 【注音】: ㄔㄣㄏㄨㄟˋ 【结构】: 嗔(左右结构)恚(上下结构)嗔恚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又作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嗔恚[chēnhuì]⒈恼怒。
引证解释⒈恼怒。引明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先生佯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纳笔墨故处而已。”
网络解释嗔恚又作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综合释义又作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明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先生佯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纳笔墨故处而已。”
汉语大词典恼怒。明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先生佯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纳笔墨故处而已。”
其他释义1.恼怒。
嗔恚造句
1.如果仍起嗔恚、愚痴、染污、悭贪、嫉妒等心,亦复如是。
2.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鸠摩罗什
关于嗔恚的诗词
《逍遥咏·善念销嗔恚》
嗔的拼音:chēn(ㄔㄣ)
⒈ 怒,生气:嗔怒。嗔喝(hè ㄏㄜˋ )。嗔诟。嗔斥。嗔睨。
⒉ 对人不满,怪罪:嗔着。嗔怪。嗔责。
嗔字UNICODE编码U+55D4,10进制: 21972,UTF-32: 000055D4,UTF-8: E5 97 94。
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嗔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謓㥲
be angry
形声:从口、真声
be angry at, scold, rebuke
详细解释◎ 嗔的拼音: chē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2) 同本义。也作“謓” [get angry]
謓,恚也。——《说文》
(3) 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4) 责怪;埋怨 [blame;complain]。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5) 用同“謓”。睁大眼睛 [stare angrily]。如:嗔目
嗔怪
◎ 嗔的拼音: ti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盛大。同“阗”) 同“阗”。盛大 [grand]
嗔,盛气也。从口,真声。——《说文》
盛气颠(嗔)实。——《礼记·玉藻》
(2) 另见 chēn
恚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恨,怒:恚恨。恚怒。恚望。恚愤。怒恚。
恚字UNICODE编码U+605A,10进制: 24666,UTF-32: 0000605A,UTF-8: E6 81 9A。
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恚字收录于 现通表 。
㤬
形声:从心、圭声
anger, rage
详细解释◎ 恚的拼音: huì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圭声。本义:怨恨,愤怒) 同本义 [anger]
恚,恨也。——《说文》
恚,怒也。——《广雅·释诂二》
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战国策·齐策三》
恚目。——《管子·地员》
恚而语女曰。——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懋卿恚甚。——《明史》
承畴大恚。——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恚碍(愤怒抵触);恚忌(愤怒嫉忌);恚忿(愤怒);恚责(愤怒斥责)
◎ 恚的拼音: huì
〈词性:副〉
愤怒地,生气地;发怒地 [angrily]
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汉书》
恚恨、恚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