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恨
【拼音】: chēn hèn 【注音】: ㄔㄣㄏㄣˋ 【结构】: 嗔(左右结构)恨(左右结构)嗔恨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怨恨。嗔恨[chēnhèn]⒈怨恨。
引证解释⒈怨恨。引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俯念微躯,又不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而无嗔恨。”明沉璟《义侠记·萌奸》:“告官人,休把奴嗔恨,我失手把竿儿褪。”
网络解释嗔恨嗔恨指怨恨。出自明朝李贽的《代常通病僧告文》和沉璟的《义侠记·萌奸》。
综合释义怨恨。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俯念微躯,又不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而无嗔恨。”明沉璟《义侠记·萌奸》:“告官人,休把奴嗔恨,我失手把竿儿褪。”
网友释义裴春,精心钻研国画,仿芥子园作法绘成画谱,分山水、人物、鸟兽、鱼虫、草木、花卉、楼阁、写生8册。毕生清贫,醉心于艺术。
汉语大词典怨恨。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俯念微躯,又不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而无嗔恨。”明沈璟《义侠记·萌奸》:“告官人,休把奴嗔恨,我失手把竿儿褪。”
其他释义1.怨恨。
嗔恨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恩惠 感恩 宽恕
嗔恨造句
1.贪婪,嗔恨,愚痴让我们一错再错,必须重返自性叩问我们真正的生命意义!
2.只有看连累人的大小程度了,阿修罗本性虽善可是他们嗔恨之念太盛,自己根本把握不住自己,稍有不妥便会动怒,加上他们拥有大法力危害也就更大。
3.贪嗔恨怨皆为苦,弹指瞬间,刹那芳华,匆匆已是数十年,有什么非要念念不忘?
4.如此,地狱的一切遗迹:秘密的罪愆、深隐的嗔恨,就会消失于无形。
5.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就不会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别人身上,而能够发展宽恕的态度,这就是走向断除嗔恨心的重要一步。
6.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桐华
7.如果我们可以从自身的角度看待这个事实,我们就不会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别人身上,而能够生发出宽恕的态度,这就是真实断除嗔恨心的方法。
8.玫瑰花的刺,是攀摘的人的嗔恨,是她自己的慰乐。冰心
9.过去种种痴嗔恨怨,在这一刻凝成了三寸眸光,——一寸天堂,一寸地狱,她在中间。天下归元
10.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桐华
嗔的拼音:chēn(ㄔㄣ)
⒈ 怒,生气:嗔怒。嗔喝(hè ㄏㄜˋ )。嗔诟。嗔斥。嗔睨。
⒉ 对人不满,怪罪:嗔着。嗔怪。嗔责。
嗔字UNICODE编码U+55D4,10进制: 21972,UTF-32: 000055D4,UTF-8: E5 97 94。
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嗔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謓㥲
be angry
形声:从口、真声
be angry at, scold, rebuke
详细解释◎ 嗔的拼音: chē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2) 同本义。也作“謓” [get angry]
謓,恚也。——《说文》
(3) 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4) 责怪;埋怨 [blame;complain]。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5) 用同“謓”。睁大眼睛 [stare angrily]。如:嗔目
嗔怪
◎ 嗔的拼音: ti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盛大。同“阗”) 同“阗”。盛大 [grand]
嗔,盛气也。从口,真声。——《说文》
盛气颠(嗔)实。——《礼记·玉藻》
(2) 另见 chēn
恨的拼音:hèn(ㄏㄣˋ)
⒈ 怨,仇视:怨恨。愤恨。仇恨。痛恨。
⒉ 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恨事。悔恨。遗恨。抱恨终天。
恨字UNICODE编码U+6068,10进制: 24680,UTF-32: 00006068,UTF-8: E6 81 A8。
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ate、regret
爱
形声:从忄、艮声
hatred, dislike; resent, hate
详细解释◎ 恨的拼音: hè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艮( gèn )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2) 同本义 [hate]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 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4) 遗憾;后悔 [regret]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史记·魏公子列传》
叹息痛恨。——诸葛亮《出师表》
恨晨光之熹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以是为恨。——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5) 又如:悔恨;怨恨;恨咤(遗憾嗟叹);;恨悔(悔恨);恨怅(遗憾惆怅)
(6) 违逆;不听从。通“很” [disobey]
今不听,是恨秦也;听之,是恨天下也。——《战国策》
恨不得、恨不能、恨恨、恨事、恨铁不成钢、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