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嗔拳的拼音_chēn quan是什么意思

嗔拳

【拼音】: chēn quán 【注音】: ㄔㄣㄑㄨㄢˊ 【结构】: 嗔(左右结构)拳(上下结构)

嗔拳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谓因恼怒而挥拳。2.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嗔拳[chēnquán]⒈谓因恼怒而挥拳。⒉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

基础解释谓因恼怒而挥拳。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

引证解释⒈谓因恼怒而挥拳。引宋王洋《遣兴》诗:“贫病欺人须服弱,嗔拳笑面却应休。”金元好问《王主簿革<寄答刘京叔>》诗序:“﹝革﹞初在太原作诗,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⒉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引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嗔拳》:“江淮之俗,每作诸戏,必先设嗔拳笑面……按《荆楚岁时记》有谚语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除。’今南方为此戏者,必戴面如胡人状,作勇士之势,谓之嗔拳,则知其为荆楚故旧矣。”

网络解释嗔拳嗔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ēnquán,是指因恼怒而挥拳;古时南方娱乐项目。

综合释义谓因恼怒而挥拳。宋王洋《遣兴》诗:“贫病欺人须服弱,嗔拳笑面却应休。”金元好问《王主簿革<寄答刘京叔>》诗序:“﹝革﹞初在太原作诗,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嗔拳》:“江淮之俗,每作诸戏,必先设嗔拳笑面……按《荆楚岁时记》有谚语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除。’今南方为此戏者,必戴面如胡人状,作勇士之势,谓之嗔拳,则知其为荆楚故旧矣。”

网友释义嗔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ēnquán,是指因恼怒而挥拳;古时南方娱乐项目。

汉语大词典(1).谓因恼怒而挥拳。宋王洋《遣兴》诗:“贫病欺人须服弱,嗔拳笑面却应休。”金元好问《王主簿革〈寄答刘京叔〉》诗序:“﹝革﹞初在太原作诗,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2).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嗔拳》:“江淮之俗,每作诸戏,必先设嗔拳笑面……按《荆楚岁时记》有谚语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除。’今南方为此戏者,必戴面如胡人状,作勇士之势,谓之嗔拳,则知其为荆楚故旧矣。”

嗔拳造句

1.嗔拳不打笑面,平民尚且如此,那是一个讲究“礼尚往来”。

嗔的意思

  拼音  chēn   注音  ㄔㄣ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KFHW  仓颉  RJBC  郑码  JELO  四角  64081  结构  左右电码  0838  区位  6433  统一码  55D4  笔顺  丨フ一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嗔的拼音:chēn(ㄔㄣ)  

⒈ 怒,生气:嗔怒。嗔喝(hè ㄏㄜˋ  )。嗔诟。嗔斥。嗔睨。

⒉ 对人不满,怪罪:嗔着。嗔怪。嗔责。

统一码

嗔字UNICODE编码U+55D4,10进制: 21972,UTF-32: 000055D4,UTF-8: E5 97 94。

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嗔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謓㥲

汉英互译

be angry

造字法

形声:从口、真声

English

be angry at, scold, rebu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嗔的拼音: chē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2) 同本义。也作“謓” [get angry]

謓,恚也。——《说文》

(3) 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4) 责怪;埋怨 [blame;complain]。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5) 用同“謓”。睁大眼睛 [stare angrily]。如:嗔目

常用词组

嗔怪

基本词义

嗔的拼音: ti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盛大。同“阗”) 同“阗”。盛大 [grand]

嗔,盛气也。从口,真声。——《说文》

盛气颠(嗔)实。——《礼记·玉藻》

(2) 另见 chēn  

  拼音  quán   注音  ㄑㄨㄢˊ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UDRJ  五笔98  UGRJ  仓颉  FQQ  郑码  UBMD  四角  90502  结构  上下电码  2164  区位  4013  统一码  62F3  笔顺  丶ノ一一ノ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拳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屈指卷(juǎn   )握起来的手:拳头(“头”读轻声)。

⒉ 徒手的武术:拳术。打拳。太极拳。拳谱。拳脚。

⒊ 肢体弯曲:拳曲。拳起腿来。

⒋ 量词,用于拳头打人的动作:打他几拳。

统一码

拳字UNICODE编码U+62F3,10进制: 25331,UTF-32: 000062F3,UTF-8: E6 8B B3。

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㩲搼

汉英互译

boxing、fist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fist; various forms of box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形声。夲义:紧握的手。俗称拳头)

(2) 同本义 [fist]

拳,手也。——《说文》。按,张之为掌,卷之为拳。”

鲁君许诺,乃使吏鞟其拳。——《吕氏春秋》

(3) 又如:挥拳;赤手空拳

(4) 拳术;拳击 [boxing]。如:拳经(谈拳术的文字;拳术);打拳;太极拳;拳技(拳击的技法);拳法(拳击的技法)

(5) 通“弮”。弓弩 [bows]

士张空拳。——《汉书·李广传》

(6) 姓

词性变化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动〉

(1) 通“蜷”。屈曲;卷曲 [curl]

其棱细则拳曲。——《庄子·人间世》

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颜氏家训·勉学》

(2) 又如:拳拳弯弯(卷曲的样子);拳毛(卷曲的毛发);拳挛(拳曲;屈曲);拳毛(毛发卷曲);拳足(卷曲脚爪);拳发(头发卷曲)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形〉

(1) 勇壮 [brave]

无拳无勇。——《诗·巧言》。传:“力也。”

有拳勇股肱之力。——《国语·齐语》。注:“人勇为拳。”

(2) 如:拳果(壮勇果断);拳勇(勇壮);拳捷(勇壮敏捷);拳猛(勇猛);拳腕(犹勇力);拳儇(勇壮矫捷)

(3) 诚挚 [honest]

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胜拳拳。——《汉书·贡禹传》

(4) 又如:拳拳好善(诚心诚意行善);拳挚(诚挚)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量〉

(1) 表示动量,用于拿拳头打人的动作

你便在我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妨!——《水浒传》

(2) 表示物量,相当于“桩”、“件”

我这一去,不得一拳儿好买卖不回来。——张国宾《合汗衫》

常用词组

拳棒、拳打、拳打脚踢、拳击、拳脚、拳曲、拳拳、拳师、拳术、拳坛、拳套、拳头、拳头产品、拳王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