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视
【拼音】: chēn shì 【注音】: ㄔㄣㄕˋ 【结构】: 嗔(左右结构)视(左右结构) 【繁体】: 嗔視嗔视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表示生气地看。嗔视[chēnshì]⒈怒目而视。
引证解释⒈怒目而视。引唐孟郊韩愈《城南联句》:“妖残梟鵅惸,窟穷尚嗔视。”茅盾《昙》四:“女人嗔视着有两三秒钟之久,然后粗暴地抓着男子的臂膊,走向树径中去了。”冰心《观舞记》:“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网络解释嗔视嗔视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表示生气地看,出自唐孟郊韩愈《城南联句》。
综合释义生气地看。唐孟郊韩愈《城南联句》:“妖残梟鵅惸,窟穷尚嗔视。”茅盾《昙》四:“女人嗔视着有两三秒钟之久,然后粗暴地抓着男子的臂膊,走向树径中去了。”冰心《观舞记》:“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汉语大词典怒目而视。唐孟郊韩愈《城南联句》:“妖残枭鵅茕,窟穷尚嗔视。”茅盾《昙》四:“女人嗔视着有两三秒钟之久,然后粗暴地抓着男子的臂膊,走向树径中去了。”冰心《观舞记》:“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其他释义1.怒目而视。
嗔视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怒视 张目 静穆
反义词 仰视
嗔视造句
1.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2.看着她嗔视着我的目光,我低下了头,不敢和她对视。
3.女人嗔视着有两三秒钟之久,然后粗暴地抓着男子的臂膊,走向树径中去了。
4.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5.然而两人初会时,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6.生在背后戏褰其裳,女转身怒目嗔视。
7.后嗔视之,帝乃乐,知后未变矣。
8.我回头嗔视,“徐姑姑!
9.用嗔视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嗔的拼音:chēn(ㄔㄣ)
⒈ 怒,生气:嗔怒。嗔喝(hè ㄏㄜˋ )。嗔诟。嗔斥。嗔睨。
⒉ 对人不满,怪罪:嗔着。嗔怪。嗔责。
嗔字UNICODE编码U+55D4,10进制: 21972,UTF-32: 000055D4,UTF-8: E5 97 94。
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嗔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謓㥲
be angry
形声:从口、真声
be angry at, scold, rebuke
详细解释◎ 嗔的拼音: chē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2) 同本义。也作“謓” [get angry]
謓,恚也。——《说文》
(3) 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4) 责怪;埋怨 [blame;complain]。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5) 用同“謓”。睁大眼睛 [stare angrily]。如:嗔目
嗔怪
◎ 嗔的拼音: ti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盛大。同“阗”) 同“阗”。盛大 [grand]
嗔,盛气也。从口,真声。——《说文》
盛气颠(嗔)实。——《礼记·玉藻》
(2) 另见 chēn
视(視)的拼音:shì(ㄕˋ)
⒈ 看: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⒉ 亲临某事:视事。视察。
⒊ 看待:藐视。重视。等闲视之。
⒋ 看望:探视。省(xǐng )视。
⒌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⒍ 古同“示”,表明。
视字UNICODE编码U+89C6,10进制: 35270,UTF-32: 000089C6,UTF-8: E8 A7 86。
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視眂眎
inspect、look at、regard、watch
瞅、顾、观、看、瞥、瞧、望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详细解释◎ 视的拼音:
視、眡、眎 shì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look at]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4) 考察,察看,审察 [inspect]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5)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6) 治理,处理 [administer;treat]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8) 看待 [regard;look upon]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10) 通“示”。向…表示 [show]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11)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12) 比照 [compare]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14) 效法 [imit]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15)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16) 接纳 [admit]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7) 照顾,照看 [care for]。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8) 发令 [give order]。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 视的拼音:
視 shì
〈词性:名〉
(1) 眼;眼力;视线 [sight;vision]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3) 水名。即“涀水” [Shi River]。在河南省叶县西
视差、视察、视而不见、视界、视距、视觉、视力表、视盲、视区、视如粪土、视如敝屣、视如寇仇、视如土芥、视若路人、视若无睹、视事、视死如归、视死如饴、视听、视同儿戏、视网膜、视为畏途、视险如夷、视线、视学、视野、视阈、视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