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埽
【拼音】: bà sào 【注音】: ㄅㄚˋㄙㄠˋ 【结构】: 坝(左右结构)埽(左右结构) 【繁体】: 壩埽坝埽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坝埽bàsào。(1)以前在黄河上用埽构筑的挡水护堤屏障。坝埽[bàsào]⒈以前在黄河上用埽构筑的挡水护堤屏障。英fastentreebranches,stones,straw,etc.togetherwithropes,andmakethemsth.roundtoprotectthebanksalongtheYellowRiver;
基础解释[fastentreebranches,stones,straw,etctogetherwithropes,andmakethemsthroundtoprotectthebanksalongtheYellowRiver]以前在黄河上用埽构筑的挡水护堤屏障
引证解释⒈束水工程建筑的一种。因与河堤成丁字形,今名丁坝。它可以固定河道,保护堤岸免受水流的冲刷;在较宽的河道里,则可使河床束窄,河槽刷深,以利通航;于河道的弯曲的凹岸一侧,则起转变流向,保护凹岸的作用。
网络解释坝埽束水工程建筑的一种。因与河堤成丁字形,今名丁坝。它可以固定河道,保护堤岸免受水流的冲刷;在较宽的河道里,则可使河床束窄,河槽刷深,以利通航;于河道的弯曲的凹岸一侧,则起转变流向,保护凹岸的作用。
其他释义1.束水工程建筑的一种。因与河堤成丁字形,今名丁坝。它可以固定河道,保护堤岸免受水流的冲刷;在较宽的河道里,则可使河床束窄,河槽刷深,以利通航;于河道的弯曲的凹岸一侧,则起转变流向,保护凹岸的作用。
坝埽造句
1.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坝埽挡不住。
坝(壩)的拼音:bà(ㄅㄚˋ)
⒈ 截住河流的构筑物:拦河坝。堤坝。
⒉ 河工险要处、巩固堤防的构筑物。
⒊ 平地(多用于地名):雁门坝(在中国四川省)。
⒋ 方言,沙滩,沙洲。
坝字UNICODE编码U+575D,10进制: 22365,UTF-32: 0000575D,UTF-8: E5 9D 9D。
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壩垻䃻
dam、embankment
形声:从土、贝声
embankment; dam
详细解释◎ 坝的拼音:
壩 bà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霸声。本义:堤坝)
(2) 截河拦水的堤堰。堤坝 [dam]
其河自西坝至东坝十六里有余。——单锷《吴中水利书》
(3) 又如:丁坝;坝埽;顺坝
(4) 堤岸 [dyke;embankment]。如:坝田(堤岸旁边的田地);坝地(在山沟里打坝,拦流土而淤成的农田)
(5) 平地 [flatland;plain]
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坝里紫彭亨。——黄庭坚《谢杨履道》
(6) 又如:坝子(中国西南地区称平地或平原);坪坝;晒坝
坝基、坝埽、坝趾
埽的拼音:sào(ㄙㄠˋ)
⒈ 治河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用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而成。
⒉ 用秫秸修成的堤坝或护堤。
埽的拼音:sǎo(ㄙㄠˇ)
⒈ 古同“扫”,打扫。
埽字UNICODE编码U+57FD,10进制: 22525,UTF-32: 000057FD,UTF-8: E5 9F BD。
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埽字收录于 现通表 。
掃
会意
broom; to sweep, clear away
详细解释◎ 埽的拼音: sào
〈词性:名〉
(1) 旧时治河,将秫秸、石块、树枝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 [fascine]
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梦溪笔谈》
(2) 用埽做成的挡水建筑物,亦泛指堤岸 [fascined bank]。如:埽岸;埽鍕(绑扎成束的埽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