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责
【拼音】: bèi zé 【注音】: ㄅㄟˋㄗㄜˊ 【结构】: 备(上下结构)责(上下结构) 【繁体】: 備責备责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谓求其全备。谓广为索求。备责[bèizé]⒈谓求其全备。⒉谓广为索求。
引证解释⒈谓求其全备。引汉班固《白虎通·考黜》:“君幼稚唯考不黜者何?君子不备责童子焉。”明李贽《杂述·豫约》:“但有一能,即为贤者,岂容备责?”⒉谓广为索求。引《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四年》:“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歷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
网络解释备责备责,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èizé,释义为求其全备;或广为索求。
综合释义谓求其全备。汉班固《白虎通·考黜》:“君幼稚唯考不黜者何?君子不备责童子焉。”明李贽《杂述·豫约》:“但有一能,即为贤者,岂容备责?”谓广为索求。《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四年》:“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歷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
网友释义备责,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èizé,释义为求其全备;或广为索求。
汉语大词典(1).谓求其全备。汉班固《白虎通·考黜》:“君幼稚唯考不黜者何?君子不备责童子焉。”明李贽《杂述·豫约》:“但有一能,即为贤者,岂容备责?”(2).谓广为索求。《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四年》:“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历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
其他释义1.谓求其全备。2.谓广为索求。
备责造句
1.莫非张柏芝此次接受访问是为了给自己洗底做好复出准备?责怪陈冠希博取同情?复出就复出,何必这样?其实,陈冠希的复出也是必然。
2.伙计一不留神,把咖啡泼在了西装少年的身上,少年即刻声色俱厉地备责了他。【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9721/备责造句】
备(備)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具备;完备:具备。完备。求全责备(要求全面、完美)。
⒉ 预备;准备:预备。防备。准备。筹备。备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备注。备忘录。
⒊ 设备:设备。装备。军备。
备字UNICODE编码U+5907,10进制: 22791,UTF-32: 00005907,UTF-8: E5 A4 87。
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備俻偹僃㑲
have、prepare
prepare, ready, perfect
详细解释◎ 备的拼音:
備 bèi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備( bèi )声。本义:谨慎、警惕)
(2) 同本义 [cautious]
事戒不虞曰知备。——《大戴礼记·小辨》
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
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国语·周语》
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
(3)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
(4) 完备;齐备 [complete]
备,具也。——《广雅·释诂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
前人之述备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请备述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
(6) 通“惫”。疲乏;困顿 [dog-tired;very tired]
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吕氏春秋·慎人》
◎ 备的拼音:
備 bèi
〈词性:动〉
(1) 准备;预备 [prepare]
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备马;备他充饥;备办;备课
(3) 防备;戒备 [guard against]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
(4)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
(5) 储备 [store]
而设法备贮弹药。——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
(7) 提供或装备 [有用的或必需的设施] [be equipped with]
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8) 又如: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备榜(张榜;出榜)
(9) 凑数;充数 [simply fill the post;make up the number]
吾尝备位将相。——《汉书·萧望之传》
(10) 又如: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备员(凑数,充数)
(11) 守备 [perform garrison duty]。如:备伍;备守(守备之器用);备边;备卫
◎ 备的拼音:
備 bèi
〈词性:名〉
(1) 设备;设施 [equipment;facilities]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
(2) 又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3) 又如:军备;装备
◎ 备的拼音:
備 bèi
〈词性:副〉
全部;完全;尽 [completely;entirely]
农事备收。——《礼记·月令》
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备鞍、备案、备办、备不住、备查、备尝辛苦、备份、备耕、备荒、备件、备具、备考、备课、备课、备料、备品、备取、备忘录、备用、备用品、备员、备战、备至、备注
责(責)的拼音:zé(ㄗㄜˊ)
⒈ 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⒉ 要求:责求。责令。责成。
⒊ 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⒋ 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
⒌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
责的拼音:zhài(ㄓㄞˋ)
⒈ 古同“债”。
责字UNICODE编码U+8D23,10进制: 36131,UTF-32: 00008D23,UTF-8: E8 B4 A3。
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責㥽
blame、demand、duty、punish、repove、require、responsibility
形声:下形上(cì)声
one's responsibility, duty
详细解释◎ 责的拼音:
責 zé
〈词性: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 cì )声。( zhài )本义:债款,债务)
(2) 索取(财物) [ask for;demand]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3) 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4) 责备 [reproach;blame;reprove]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过严地责备);责嚷(责备;训斥);责劝(责备并规劝);责黜(责备和贬黜);谴责(严加申斥);责让(责备、谴责);贬责(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
(6) 惩罚 [punish]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崇患太祖慵惰不作业,数加笞责。——《新五代史·梁家人传》
(7) 又如:笞责;责惩(责罚惩处);责知(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责杖(以杖刑责罚)
(8) 诘问 [question closely;interrogate]
收奴婢十余人去,责以杀婢事。——《汉书·赵严韩张两王传》
(9) 又如:责诘(责问);责究(责问追究)
(10) 责令;要求 [order;demand]
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盐铁论·本议》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赦罪责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责成人之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又如:责报(让人报答;图报);责办(责成办理);责买(责成购买)
◎ 责的拼音:
責 zé
〈词性:名〉
(1) 责任,差使 [duty;responsibility]
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史记·项羽本纪》
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韩非子》
救护之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专责(专门担负的某项责任);权责(权力和责任);负责(担负责任);卸责(推卸责任);职责(职务和责任);罪责(罪行的责任)
(3) 另见 zhài
责备、责成、责打、责罚、责怪、责令、责骂、责难、责任、责任心、责问、责无旁贷、责有攸归
◎ 责的拼音:
責 zhài
〈词性:名〉
(1) 欠别人的财物。后作“债”[debt]
听称责以傅别。——《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
薄敛已责。——《左传·昭公二十年》
使无券契之责。——《管子·轻重乙》
博言负责数百万。——《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书·金滕》
宋多责赂于 郑。——《左传·桓公十三年》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汉书·高帝纪上》
(2) 另见 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