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溃
【拼音】: bēn kuì 【注音】: ㄅㄣㄎㄨㄟˋ 【结构】: 奔(上下结构)溃(左右结构) 【简体】: 奔溃 【繁体】: 奔潰奔溃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逃散,败逃。2.奔逃溃散。奔溃[bēnkuì]⒈逃散,败逃。⒉犹崩溃。
引证解释⒈逃散,败逃。引《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於是勒姐、当煎大豪东岸等愈惊,遂同时奔溃。”《宋史·吴芾传》:“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檜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餘毒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六·安邦试录》:“奈彼氐秦生心猾夏……赖风声鹤唳之威,居然奔溃。”⒉犹崩溃。引丁玲《韦护》第三章五:“他现在是无力抵拒,只觉得自己精神的奔溃。”
网络解释奔溃奔溃,汉语词汇。
释义1、奔逃,溃散。2.同“崩溃”。
综合释义逃散,败逃。《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於是勒姐、当煎大豪东岸等愈惊,遂同时奔溃。”《宋史·吴芾传》:“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檜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餘毒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六·安邦试录》:“奈彼氐秦生心猾夏……赖风声鹤唳之威,居然奔溃。”奔逃溃散。丁玲《韦护》第三章五:“他现在是无力抵拒,只觉得自己精神的奔溃。”
网友释义奔溃,汉语词汇。拼音:bēnkuì释义:1、奔逃,溃散。2.同“崩溃”。《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於是勒姐、当煎大豪东岸等愈惊,遂同时奔溃。”
汉语大词典(1).逃散,败逃。《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于是勒姐、当煎大豪东岸等愈惊,遂同时奔溃。”《宋史·吴芾传》:“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馀毒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六·安邦试录》:“奈彼氐秦生心猾夏……赖风声鹤唳之威,居然奔溃。”(2).犹崩溃。丁玲《韦护》第三章五:“他现在是无力抵拒,只觉得自己精神的奔溃。”
国语辞典奔逃溃散。奔溃[bēnkuì]⒈奔逃溃散。引《三国演义·第二回》:「孙坚首先登城,斩贼二十余人,贼众奔溃。」近溃退
辞典修订版奔逃溃散。《三国演义.第二回》:「孙坚首先登城,斩贼二十余人,贼众奔溃。」
英语phut
其他释义1.逃散﹐败逃。2.犹崩溃。
奔溃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溃退
奔溃造句
1.陆雪飞本就勉强保持的平静在瞬间奔溃,脸色一片灰败。
2.永昌王仁自历阳至于江西,高凉王那自山阳至于广陵,诸军皆同日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
3.诸军同日皆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4.雨露不敢耽搁,向着外围飞驰而去,看到四面强敌环伺,而五龙门中四个方向上的前辈无不伤痕累累,这抵抗越来越是微弱,全线奔溃的时刻只在旦夕之间。
5.有为贼所劫者窘急,语象以故,象即卷大树于鼻端,迎战而山,贼皆一时奔溃也,惟有独象时为人害,则阱而杀之。
6.家住汾宁路的何姨每到睡觉时间,楼上木拖鞋走路的咔咔声让本就神经衰弱的她几近奔溃。
7.这些迷失者空洞无物,但却是恐怖至极!只要有人看到其眼睛,瞬间就会道心奔溃!陷入轮回之中。
8.臣提兵深入虏境,颍昌之战,我兵大捷,虏众奔溃,潜入汴京,当时若得戮力齐心,上下相副,并兵一举,大事可成。
9.这个过程足足持续了半柱香的时间,萧杨几次险些晕厥过去,若不是神秘声音的咆哮和怒吼,萧杨绝对已经奔溃了。[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0681/]
奔溃的单词
phut
奔的拼音:bēn(ㄅㄣ)
⒈ 急走,跑:奔跑。奔驰。奔突(横冲直撞;奔驰)。奔流。奔腾。奔忙。奔波(劳苦奔走)。奔放(疾驰。喻气势雄伟,不受拘束)。私奔(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
奔的拼音:bèn(ㄅㄣˋ)
⒈ 直往,趋向:投奔。奔东走。他都奔六十了(将近六十岁)。
⒉ 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奔命。
奔字UNICODE编码U+5954,10进制: 22868,UTF-32: 00005954,UTF-8: E5 A5 94。
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倴渀犇逩
run、rush、flee
会意:从大、从卉
run fast, flee; rush about; run
详细解释◎ 奔的拼音: bē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
(2) 同本义 [run quickly]
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尔雅·释宫》
将奔走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注:“犹赴趣也。”
弗迓克奔。——《书·牧誓》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东奔西跑;奔冲(奔驰,猛冲);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马;奔驹;奔丧(父母丧,儿女由外地赶回安葬守丧)
(4) 逃跑,逃亡 [flee]
大奔曰败。——《左传·庄公十一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溃(败逃)
(6) 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 [marry without the preliminary formalities]
奔者为妾。——《内记·内则》
奔者不禁。——《周礼·媒氏》
文君夜亡奔 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7) 又如:奔女(私奔之女)
◎ 奔的拼音: bēn
〈词性:形〉
(1) 急速 [rapid]
(2) 又如:奔流(流得很急);奔湍(急速的水流);奔泻
(3) 另见 bèn
奔命、奔头儿
溃(潰)的拼音:kuì(ㄎㄨㄟˋ)
⒈ 大水冲开堤岸:溃决。溃堤。
⒉ 散乱,垮台:溃败。溃退。溃散。溃逃。溃不成军。崩溃。溃乱。
⒊ 肌肉组织因腐烂而破了口:溃烂。溃疡。
溃(潰)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同“殨”。
溃字UNICODE编码U+6E83,10进制: 28291,UTF-32: 00006E83,UTF-8: E6 BA 83。
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溃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潰殨
be routed、burst、ulcerate
形声:从氵、贵声
flooding river; militarily defeat
详细解释◎ 溃的拼音:
潰 kuì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贵声。本义:水冲破堤岸)
(2) 同本义 [(of a dike or dam) burst;overflow]
溃,决也。——《说文系传》
溃,漏也。——《说文》
溃,旁决也。——《苍颉篇》
不遵其道曰洚,亦曰溃。——《水经注·河水》注
沸溃渝溢。——木华《海赋》。注:乱流貌。”
溃淡淡而并入。——宋玉《高唐赋》。注:“水相交过也。”
渟涔障溃。——《文选·长笛赋》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上》
溃渭洞 河。—— 班固《西都赋》
(3) 又如:溃围(突围);溃冒(冲决泛滥);溃溢(堤防崩溃,洪水泛滥);溃滥(溃决泛滥);溃渱(水流广大的样子);溃溃(水流的样子);溃流(谓水喷涌而出);溃濩(波浪相激汹涌的样子)
(4) 引申为冲破 [break through an encirclement]
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史记·河渠书》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史记·项羽本纪》
(5) 战败;大败 [be utterly defeated;be routed]
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荀子·议兵》
而民不至于惊溃。——宋· 苏轼《教战守》
夹攻潼关,官军大溃。——《旧唐书·黄巢传》
(6) 又如:溃窜(四处逃散);溃亡(失败逃散);溃走(败逃);溃奔(败逃);溃却(失败而退却)
(7) 毁坏 [decompose]
燔溃其祖庙。——《墨子·非攻》
(8) 又如:溃裂(崩溃);溃遁(崩溃遁逃);溃坠(崩溃)
(9) 腐烂 [fester]
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周礼·疡医》
八方分崩,中夏鱼溃。——《后汉书·刘陶传》
发溃痈肿。——《素问·五常正大论》
涉寒暑不溃。——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溃痈(恶性脓疮溃疡);溃引(溃烂漫延);溃裂(溃烂;破裂)
(11) 达到 [reach;obtain]
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明· 刘基《卖柑者言》
溃败、溃兵、溃不成军、溃决、溃军、溃烂、溃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