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奔牛坝的拼音_bēn niu ba是什么意思

奔牛坝

【拼音】: bēn niú bà 【注音】: ㄅㄣㄋ一ㄡˊㄅㄚˋ 【结构】: 奔(上下结构)牛(独体结构)坝(左右结构) 【繁体】: 奔牛壩

奔牛坝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古地名。奔牛坝[bēnniúbà]⒈古地名。

引证解释⒈古地名。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丹阳有奔牛坝,相传梁武帝时,有人於石城掘得一僧,瞑目坐土中,奏於帝。帝问誌公,誌公曰:‘此入定耳,可令人於其傍击磬,则出定矣。’帝命试之,果开目,问之不答。引誌公乃话其前事云云。其僧一视誌,即起身向南奔去,帝遣人逐之,至此地化为牛,故因以名也。”

综合释义古地名。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丹阳有奔牛坝,相传梁武帝时,有人於石城掘得一僧,瞑目坐土中,奏於帝。帝问誌公,誌公曰:‘此入定耳,可令人於其傍击磬,则出定矣。’帝命试之,果开目,问之不答。誌公乃话其前事云云。其僧一视誌,即起身向南奔去,帝遣人逐之,至此地化为牛,故因以名也。”

汉语大词典古地名。明谢肇浙《五杂俎·地部二》:“丹阳有奔牛坝,相传梁武帝时,有人于石城掘得一僧,瞑目坐土中,奏于帝。帝问志公,志公曰:‘此入定耳,可令人于其傍击磬,则出定矣。’帝命试之,果开目,问之不答。志公乃话其前事云云。其僧一视志,即起身向南奔去,帝遣人逐之,至此地化为牛,故因以名也。”

其他释义1.古地名。

奔的意思

  拼音  bēn bèn   注音  ㄅㄣ ㄅㄣˋ   
简体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DFAJ  仓颉  KJT  郑码  GDEE  四角  40444  结构  上下电码  1149  区位  1728  统一码  5954  笔顺  一ノ丶一丨一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奔的拼音:bēn(ㄅㄣ)  

⒈ 急走,跑:奔跑。奔驰。奔突(横冲直撞;奔驰)。奔流。奔腾。奔忙。奔波(劳苦奔走)。奔放(疾驰。喻气势雄伟,不受拘束)。私奔(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

其他字义

奔的拼音:bèn(ㄅㄣˋ)  

⒈ 直往,趋向:投奔。奔东走。他都奔六十了(将近六十岁)。

⒉ 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奔命。

统一码

奔字UNICODE编码U+5954,10进制: 22868,UTF-32: 00005954,UTF-8: E5 A5 94。

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倴渀犇逩

汉英互译

run、rush、flee

造字法

会意:从大、从卉

English

run fast, flee; rush about; ru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奔的拼音: bē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

(2) 同本义 [run quickly]

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尔雅·释宫》

将奔走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注:“犹赴趣也。”

弗迓克奔。——《书·牧誓》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东奔西跑;奔冲(奔驰,猛冲);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马;奔驹;奔丧(父母丧,儿女由外地赶回安葬守丧)

(4) 逃跑,逃亡 [flee]

大奔曰败。——《左传·庄公十一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溃(败逃)

(6) 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 [marry without the preliminary formalities]

奔者为妾。——《内记·内则》

奔者不禁。——《周礼·媒氏》

文君夜亡奔 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7) 又如:奔女(私奔之女)

词性变化

奔的拼音: bēn  

〈词性:形〉

(1) 急速 [rapid]

(2) 又如:奔流(流得很急);奔湍(急速的水流);奔泻

(3) 另见 bèn  

常用词组

奔命、奔头儿

  拼音  niú   注音  ㄋ一ㄡˊ   
部首  牛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RHK  五笔98  TGK  仓颉  HQ  郑码  MB  四角  25000  结构  单一电码  3662  区位  3703  统一码  725B  笔顺  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牛的拼音:niú(ㄋ一ㄡˊ)  

⒈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⒉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⒊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⒋ 姓。

统一码

牛字UNICODE编码U+725B,10进制: 29275,UTF-32: 0000725B,UTF-8: E7 89 9B。

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ttle、moggy、moo-cow、ox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Sagitturius]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词性变化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形〉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stubbornness;obstinacy]。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常用词组

牛蒡、牛鼻子、牛鞭、牛车、牛刀小试、牛痘、牛犊,牛犊儿,牛犊子、牛顿、牛轭、牛粪、牛倌,牛倌儿、牛鬼蛇神、牛黄、牛角、牛角尖,牛角尖儿、牛劲、牛栏、牛郎织女、牛马、牛毛、牛毛雨、牛虻、牛奶、牛腩、牛排、牛棚、牛皮、牛皮匠、牛皮癣、牛皮纸、牛脾气、牛气、牛肉、牛溲马勃、牛头刨床、牛头不对马嘴、牛头马面、牛膝、牛性、牛鞅,牛鞅子、牛衣、牛脂、牛仔、牛仔裤、牛仔裤

  拼音    注音  ㄅㄚˋ   繁体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MY  仓颉  GBO  郑码  BLO  四角  47182  结构  左右电码  1056  区位  1651  统一码  575D  笔顺  一丨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坝(壩)的拼音:bà(ㄅㄚˋ)  

⒈ 截住河流的构筑物:拦河坝。堤坝。

⒉ 河工险要处、巩固堤防的构筑物。

⒊ 平地(多用于地名):雁门坝(在中国四川省)。

⒋ 方言,沙滩,沙洲。

统一码

坝字UNICODE编码U+575D,10进制: 22365,UTF-32: 0000575D,UTF-8: E5 9D 9D。

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壩垻䃻

汉英互译

dam、embankment

造字法

形声:从土、贝声

English

embankment; da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坝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霸声。本义:堤坝)

(2) 截河拦水的堤堰。堤坝 [dam]

其河自西坝至东坝十六里有余。——单锷《吴中水利书》

(3) 又如:丁坝;坝埽;顺坝

(4) 堤岸 [dyke;embankment]。如:坝田(堤岸旁边的田地);坝地(在山沟里打坝,拦流土而淤成的农田)

(5) 平地 [flatland;plain]

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坝里紫彭亨。——黄庭坚《谢杨履道》

(6) 又如:坝子(中国西南地区称平地或平原);坪坝;晒坝

常用词组

坝基、坝埽、坝趾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