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窜
【拼音】: bēn cuàn 【注音】: ㄅㄣㄘㄨㄢˋ 【结构】: 奔(上下结构)窜(上下结构) 【简体】: 奔窜 【繁体】: 奔竄奔窜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奔窜bēncuàn。(1)奔走逃窜。奔窜[bēncuàn]⒈奔走逃窜。例敌军被打得四处奔窜。英fleeabout;
基础解释奔走逃窜敌军被打得四处奔窜
引证解释⒈逃走隐匿;慌乱逃跑。引《后汉书·冯绲传》:“州郡将吏,死职之臣,相逐奔窜,曾不反顾,可愧言也。”唐杜甫《破船》诗:“所悲数奔窜,白屋难久留。”刘揆一《黄兴传记》:“﹝万福华﹞鎗击王之春时,扳机十餘次,不见手弹射出。王则奔窜狂呼,西捕随入,捕万而繫之老捕房。”
网络解释奔窜奔窜,指奔走逃窜。语出《后汉书·冯绲传》:“州郡将吏,死职之臣,相逐奔窜,曾不反顾,可愧言也。”
综合释义逃走隐匿;慌乱逃跑。《后汉书·冯绲传》:“州郡将吏,死职之臣,相逐奔窜,曾不反顾,可愧言也。”唐杜甫《破船》诗:“所悲数奔窜,白屋难久留。”刘揆一《黄兴传记》:“﹝万福华﹞鎗击王之春时,扳机十餘次,不见手弹射出。王则奔窜狂呼,西捕随入,捕万而繫之老捕房。”奔窜[bēncuàn]奔走逃窜。《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文选.潘岳.西征赋》:「或开关以延敌,竞遯逃以奔窜。」
汉语大词典(1).奔逃窜伏。宋王禹偁《训杨遂》诗:“官小力不支,奔窜避枪刀。”(2).放逐。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莱公富贵时,送人使岭南,云:‘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人以为警绝。晚窜海康,至境首,雷吏呈图经迎拜于道。公问州去海近远?曰:‘只可十里。’憔悴奔窜已兆于此矣。”
国语辞典奔走逃窜。奔窜[bēncuàn]⒈奔走逃窜。引《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文选·潘岳·西征赋》:「或开关以延敌,竞遯逃以奔窜。」
辞典修订版奔走逃窜。《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文选.潘岳.西征赋》:「或开关以延敌,竞遯逃以奔窜。」
英语flee aboutflee and hide scuttle off
其他释义走投无路地乱跑;狼狈逃跑:敌军被打得四处~。
奔窜造句
1.马因为报纸在地上被风吹动著而奔窜。
2.辽东七虎口中所说的云顶天宫所在便是靠山屯后的象牙高山,酷似象牙的两座山峰一高一低,山中夏日里飞鸟啼鸣,走兽奔窜,冬日里白雪皑皑,幽静清寂。
3.它一路上发狂奔窜,触动了不少的阵法。
4.十余头细腰长腿的狼犊兽从城门中奔窜而出,迅如捷电,铁爪撕地,凄嚎破空,挟着滚滚黄尘向北疾冲。
5.盈盈秋水,温柔明净的似母亲的眼睛,最是一泓浓情,溪水从隙石间奔窜出来,跳动着明快活泼的音符,流淌着秋天的身影和神韵。
6.而在意识到自己确实被发现之后,娇小的身影一阵奔窜后旋即消失在向上的阶梯里。
7.其时骄阳在天,树欲静而风不止,片片落叶,男子奔窜在乡间的小路,忽然从心底涌现无限悲凉,情不自禁地,簌簌流下了眼泪。
8.在石头的缝隙间飞快地奔窜,充满了恐惧。
9.又过了一个时辰后,车队到了一处丘陵地带,两边的乱石密集,惶恐的逃亡队伍不敢放慢速度,没命地向前方奔窜。
10.敌人溃不成军,四处奔窜。
奔窜的单词
flee about flee and hide scuttle off
奔的拼音:bēn(ㄅㄣ)
⒈ 急走,跑:奔跑。奔驰。奔突(横冲直撞;奔驰)。奔流。奔腾。奔忙。奔波(劳苦奔走)。奔放(疾驰。喻气势雄伟,不受拘束)。私奔(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
奔的拼音:bèn(ㄅㄣˋ)
⒈ 直往,趋向:投奔。奔东走。他都奔六十了(将近六十岁)。
⒉ 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奔命。
奔字UNICODE编码U+5954,10进制: 22868,UTF-32: 00005954,UTF-8: E5 A5 94。
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倴渀犇逩
run、rush、flee
会意:从大、从卉
run fast, flee; rush about; run
详细解释◎ 奔的拼音: bē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
(2) 同本义 [run quickly]
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尔雅·释宫》
将奔走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注:“犹赴趣也。”
弗迓克奔。——《书·牧誓》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东奔西跑;奔冲(奔驰,猛冲);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马;奔驹;奔丧(父母丧,儿女由外地赶回安葬守丧)
(4) 逃跑,逃亡 [flee]
大奔曰败。——《左传·庄公十一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溃(败逃)
(6) 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 [marry without the preliminary formalities]
奔者为妾。——《内记·内则》
奔者不禁。——《周礼·媒氏》
文君夜亡奔 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7) 又如:奔女(私奔之女)
◎ 奔的拼音: bēn
〈词性:形〉
(1) 急速 [rapid]
(2) 又如:奔流(流得很急);奔湍(急速的水流);奔泻
(3) 另见 bèn
奔命、奔头儿
窜(竄)的拼音:cuàn(ㄘㄨㄢˋ)
⒈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窜犯。窜扰。窜逃。窜踞。流窜。抱头鼠窜。
⒉ 放逐:窜逐。
⒊ 修改文字:窜改。窜定(删补改定)。点窜(删减涂改)。
窜字UNICODE编码U+7A9C,10进制: 31388,UTF-32: 00007A9C,UTF-8: E7 AA 9C。
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竄篡䞼
change、flee、scurry
形声:从穴、串声
run away; revise, edit; expel
详细解释◎ 窜的拼音:
竄 cuàn
〈词性:动〉
(1) (会意。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简化为“窜”,形声,从穴,串声。本义:躲藏)
(2) 同本义 [hide]。如:窜迹(遁迹;隐迹);窜身(藏身)
(3) 奔逃 [scuttle;scurry off]
(4) 又如:逃窜(逃跑流窜);窜亡(逃亡;逃跑);窜走(逃跑;潜逃。奔走;乱跑)
(5) 放逐 [exile;banish]。如:窜投(放逐);窜死(贬逐而死);窜官(流放的官员)
(6) 删改 [adulterate;distort]。如:窜句(改易文字);窜削(犹删改);窜易(改动);窜附(改动和增益);窜益(改动和增益);窜寄(更改并混入)
(7) 羼杂;混入 [mix]。如:窜言(参与议论);窜杂(搀杂;混杂)
(8) 骚扰 [disturb]。如:窜挠(犹“骚扰”)
(9) 跳;往上冲 [spring;jump]。如:窜动(激烈地跳动)
(10) 怂恿 [instigate]。如:窜掇(劝诱;怂恿);窜谋(暗中谋划)
窜犯、窜改、窜红、窜踞、窜扰、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