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具
【拼音】: bǎo jù 【注音】: ㄅㄠˇㄐㄨˋ 【结构】: 宝(上下结构)具(上下结构) 【繁体】: 寶具宝具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珍贵的器物。2.珍贵的贝壳。宝具[bǎojù]⒈珍贵的器物。⒉珍贵的贝壳。
基础解释珍贵的器物。珍贵的贝壳。
引证解释⒈珍贵的器物。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入内上寿》:“诸女童队出右掖门,少年豪俊,争以宝具供送饮食酒果迎接,各乘骏骑而归。”《元典章·户部十三·解典》:“缘珍珠与金银均是宝具,难与疋帛衣物相比。”⒉珍贵的贝壳。参见“宝贝”。引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碑》:“岂徒照车十乘,列隋氏之明珠;盈篚万金,积大颠之宝具而已。”
网络解释宝具(Fate系列作品中的用语)作为从者(Servant)的最终武装。物质化的奇迹,Servant持有的英雄之证。人类祈求奇迹的思念的结晶,被称为“贵い幻想(尊贵的幻想,NoblePhantasm)”的最强武器,与魔术类似。以人类的幻想作为骨架造出来的武装。它是Servant所持有的武装、象征(Symbol)、绝招,当然也是优良的武器,也可能是某种技能。
综合释义珍贵的器物。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入内上寿》:“诸女童队出右掖门,少年豪俊,争以宝具供送饮食酒果迎接,各乘骏骑而归。”《元典章·户部十三·解典》:“缘珍珠与金银均是宝具,难与疋帛衣物相比。”珍贵的贝壳。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碑》:“岂徒照车十乘,列隋氏之明珠;盈篚万金,积大颠之宝具而已。”参见“宝贝”。宝具[bǎojù]
汉语大词典(1).珍贵的器物。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入内上寿》:“诸女童队出右掖门,少年豪俊,争以宝具供送饮食酒果迎接,各乘骏骑而归。”《元典章·户部十三·解典》:“缘珍珠与金银均是宝具,难与疋帛衣物相比。”(2).珍贵的贝壳。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碑》:“岂徒照车十乘,列隋氏之明珠;盈篚万金,积大颠之宝具而已。”参见“宝贝”。
宝具造句
1.阿尔塞莉娅,金发绿眼的少女,宝具是名为艾克斯卡力巴的圣剑,大多数的时候都穿着骑士铠甲,拥有着英伦之王和圣剑之骑士的称号。
2.漫天的斧刃宛若河流般在星空飘荡,向着大秃鹰倾泻而下,斧刃滔天,符文闪烁,大秃鹰祭出宝具把自己扣在蛋壳之中,任他风吹浪打,我自漂流沉浮。
3.这里有真气与道法,有灵兽与宝具,有天地可鉴的兄弟情谊,有可歌可泣的父母恩情,有命运之局的难舍难得,当然,也少不了主角光环下虐心但完满的不狗血爱情。
4.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你们如何打破我结发妻子守护在我身上的宝具。
5.用脱硫石膏配制石膏基自流平材料可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开发前景。
6.用磷石膏配制石膏基自流平材料可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开发前景。
7.楚桐来到了神器的失乐园——幻想乡,并且在里面收集各种各样的宝具的故事。
8.哎,原来是这样子操纵着她的啊,真是过分呢。不过真是吓到了,没想到真的能使用我所不知道的宝具。——似乎我的锁链,对蛮神的假货,也能好好地发挥作用啊。吉尔伽美什
9.李凌只感觉到可惜,第一件宝具就与他插身而过,叹息道:“难道就没有办法修复吗?”。
10.你这可恶的小偷,就让我见识见识,能承受我多少只宝具!吉尔伽美什(查字典www.chazidian.com宝具造句)
宝(寳)的拼音:bǎo(ㄅㄠˇ)
⒈ 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宝贝。宝剑。宝物。宝藏(zàng )。国宝。财宝。珍宝。传(chuán )家宝。如获至宝。宝贵。
⒉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宝座。登大宝(皇帝登基)。
⒊ 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宝地。宝刹(称呼庙字)。宝号(称呼别人的店铺)。
⒋ 指金属货币:元宝。
⒌ 赌具的一种:开宝。押宝。
宝字UNICODE编码U+5B9D,10进制: 23453,UTF-32: 00005B9D,UTF-8: E5 AE 9D。
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寶珤寚寳靌㻄
treasure、preciousness
会意:从宀、从玉
treasure, jewel; precious, rare
详细解释◎ 宝的拼音:
寶 bǎo
〈词性: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2) 同本义 [treasure]
宝,珍也。——《说文》
稼穑维宝。——《诗·大雅·桑柔》
以作尔宝。——《诗·大雅·崧高》
宝玉者,封圭也。——《谷梁传·定公八年》
以其宝来奔。——《国语·鲁语》。注:“玉也。”
怀其宝。——《论语》
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珠宝;宝函(宝匣);珍宝(珠玉宝石等);宝肆(出售珍宝的店铺);宝冕(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宝钏(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宝钗(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4) 珍贵的东西 [precious thing]
轻敌几丧吾宝。——《老子》。注:“身也。”
啬其大宝。——《吕氏春秋·先已》。注:“身也。”
正得秋而万宝成。——《庄子·庚桑楚》
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献宝;财宝;传家宝;文房四宝
(6) 印信符玺 [jade token]
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红楼梦》
(7) 又如:宝札(玺书。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私人书信的敬辞);宝符(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8) 对小孩儿亲爱的称呼 [darling]。如:我的小宝
(9) 一种赌具。方形,用牛角或硬木做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加赌博的人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a kind of gambling device]
开宝,你们有胆子没有?—— 老舍《骆驼祥子》
(10) 货币 [money]。如:通宝;元宝
(11) 姓
◎ 宝的拼音:
寳、寶 bǎo
〈词性:动〉
(1) 珍爱,珍视 [treasure]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韩非子·解老》
(2) 又如:宝身(珍惜身躯);宝重(珍惜重视);宝惜(珍惜)
(3) 珍藏 [collect]。如:宝录,宝蓄(珍藏)
◎ 宝的拼音:
寳、寶 bǎo
〈词性:形〉
(1) 珍贵的,宝贵的 [treasured]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李斯《谏逐客书》
(2) 又如:宝刀(珍贵的战刀);宝玉(珍贵的玉);宝书(宝籍。珍贵的书籍)
(3) 贵重的;由于其美丽、稀有或硬度而在商业上具有极高价值的 [precious]。如:宝衣(贵重的衣服);宝床(贵重的坐具或卧具)
(4) 敬词 [term of respect]
(5) 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如:宝字(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宝位(帝位)
(6) 敬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宝鼎(香炉);宝篆(形容香炉之烟缕缕曲折上升,状如篆文)
(7) 敬称与道教有关的事物。如:宝忏(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宝诀(道教修炼的秘诀)
(8) 敬称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如:宝斋;宝舟;宝号
宝宝、宝贝、宝刹、宝钞、宝刀、宝刀不老、宝地、宝典、宝贵、宝贵、宝号、宝鸡、宝剑、宝眷、宝库、宝璐、宝蓝、宝山空回、宝石、宝塔、宝物、宝藏、宝座
具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器物:器具。
⒉ 备有: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⒊ 备,办: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
⒋ 古同“俱”,都,完全。
⒌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座钟一具。一具男尸。
具字UNICODE编码U+5177,10进制: 20855,UTF-32: 00005177,UTF-8: E5 85 B7。
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俱
tool、utensil、possess、provide
会意
tool, implement; draw up, write
详细解释◎ 具的拼音: jù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2)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prepare]
具,供置也。——《说文》
具,备也,办也。——《广韵》
以食具告。——《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
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
寿为具召武帝显。——《汉书·何武传》
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
具器械。——《孙子·谋攻》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具觞(备酒。觞:酒杯);具状(备办词状;写状子);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
(4) 写,题 [write]
李具状求在狱。—— 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具衔(题写官衔);知名不具;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
(6) 具备,有 [have;possess]
具乎其前。——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各具情态。——明· 魏学洢《核舟记》
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具寿(和尚的通称。师父呼弟子或长老呼少年和尚时常用。具有尽其寿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具眼(具有鉴别事物的见识和能力);具足(具备)
(8) 判决;定案 [verdict]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 具的拼音: jù
〈词性:名〉
(1) 用具;器械 [tool]
实战之具。——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奉生送死之具。——《史记·货殖列传》
虑患之具。——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具理(瓶罐之类的器皿);农具;文具;刑具;卧具;茶具;道具;餐具;量具
(3) 才能;才干 [talent]
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干诚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酒席 [feast]
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史记》
(5) 饭食 [food]
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则佐长者视具。——《礼记·内则》。注:“馔也。”
分曹携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具的拼音: jù
〈词性:副〉
(1) 完备;详尽 [in detail]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3) 假借为“俱”。都;全 [entirely;completely]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
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
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墨子·备梯》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
具答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 具的拼音: jù
〈词性:量〉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如:一具尸体
具保、具备、具尔、具结、具领、具名、具庆、具体、具体而微、具文、具象、具有、具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