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宝盖的拼音_bǎo gai是什么意思

宝盖

【拼音】: bǎo gài 【注音】: ㄅㄠˇㄍㄞˋ 【结构】: 宝(上下结构)盖(上下结构) 【简体】: 宝盖 【繁体】: 寶蓋

宝盖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即宝盖头。详'宝盖头'。

基础解释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即宝盖头。详/'宝盖头/'。

引证解释⒈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引《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於阶道侧竪诸宝幢,无量宝幡悬其幢头,百亿宝盖弥覆其上。”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菩萨飞象,越香土而来仪,五百宝盖,腾光自合。”唐骆宾王《帝京篇》:“小堂綺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云笈七籤》卷一一四:“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沓映,羽旂荫庭。”清黄遵宪《新嘉坡杂诗》之十二:“宝盖逢花网,金函护叶笺。”⒉即宝盖头。详“宝盖头”。

网络解释宝盖(佛道伞盖)宝盖宝盖(汉字偏旁部首)宝盖,bǎogài,汉语词语,是汉字偏旁部首。文字偏旁为「宀」者。

综合释义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於阶道侧竪诸宝幢,无量宝幡悬其幢头,百亿宝盖弥覆其上。”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菩萨飞象,越香土而来仪,五百宝盖,腾光自合。”唐骆宾王《帝京篇》:“小堂綺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云笈七籤》卷一一四:“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沓映,羽旂荫庭。”清黄遵宪《新嘉坡杂诗》之十二:“宝盖逢花网,金函护叶笺。”即宝盖头。详“宝盖头”。宝盖[bǎogài]用珍宝装饰的华盖。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菩萨飞象,越香土而来仪,五百宝盖,腾光自合。」文字偏旁为「宀」者,称为「宝盖」。《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跟手我又在示字上加一个宝盖头,他说这是我们宗室的『宗』字。」。

网友释义宝盖,bǎogài,汉语词语,是汉字偏旁部首。

汉语大词典(1).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于阶道侧竖诸宝幢,无量宝幡悬其幢头,百亿宝盖弥覆其上。”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菩萨飞象,越香土而来仪,五百宝盖,腾光自合。”唐骆宾王《帝京篇》:“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云笈七签》卷一一四:“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沓映,羽旂荫庭。”清黄遵宪《新嘉坡杂诗》之十二:“宝盖逢花网,金函护叶笺。”(2).即宝盖头。详“宝盖头”。

国语辞典用珍宝装饰的华盖。

辞典修订版用珍宝装饰的华盖。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菩萨飞象,越香土而来仪,五百宝盖,腾光自合。」文字偏旁为「宀」者,称为「宝盖」。《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跟手我又在示字上加一个宝盖头,他说这是我们宗室的『宗』字。」

其他释义1.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2.即宝盖头。详'宝盖头'。

宝盖造句

1.飞蛾扑火烧翅膀,暧昧只因白天长,人尔相遇难分别,情棍默默横在心,非常宝车送给你,字字传情去宝盖。。

2.明朝的大功臣,因为他为朝廷立功,皇帝喜欢,就在他的姓上加了一个宝盖头,作为恩赐,于是有日兴就改称宥日兴了。

3.五尊释迦牟尼太子像在两序仪仗队,幢幡高树、香花供养、宝盖高擎及钟鼓齐鸣的氛围中,庄严隆重地恭迎至大雄宝殿。

4.而宙的书写是宝盖头,下一个果字。

5.比如“愛”字,除了中间的“心”,上部“爪”和秃宝盖,以及下部的“友”,均是有解的,但一般人识字,用不着管这些。

6.增勤法师,妙林大和尚双手合十,虔诚祈祷,而身着黄色袈裟的法师们紧跟其后,手执香炉、龙杖、幢幡、宝盖等法器以迎请舍利。

7.工作人员介绍,不那么惹眼的小草花也是成片成片地分布在园子里,很是漂亮,包括黄色小毛茛、黄色蒲公英、绛紫色宝盖草等。

8.如是种种灾难起时,当造千眼大悲心像,面向西方,以种种香华、幢幡、宝盖、或百味饮食,至心供养。

9.字少了四点底,第一个宝字完好无损,第二个宝字却少了个宝盖头,看起来分明变成了“能宝玉军品”。

10.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宝盖头遮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在外的人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人紧紧的系在一起。

关于宝盖的诗词

《大华山·地灵推宝盖》 《悼李莲卿·宝盖银幡好护持》 《游洛阳宝盖寺赠长老道琼》 《进一诗·幡花宝盖满清川》 《凯歌·牙旗宝盖耀星文》 《赠蔡道人·宝盖山前蔡道人》 《游宝盖岩·度溪履险得幽岩》 《石宝盖》 《石宝盖·圆顶环珠幡》 《游宝盖岩》

宝的意思

  拼音  bǎo   注音  ㄅㄠˇ   繁体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GYU  仓颉  JMGI  郑码  WDCS  四角  30103  结构  上下电码  1405  区位  1706  统一码  5B9D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宝(寳)的拼音:bǎo(ㄅㄠˇ)  

⒈ 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宝贝。宝剑。宝物。宝藏(zàng   )。国宝。财宝。珍宝。传(chuán  )家宝。如获至宝。宝贵。

⒉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宝座。登大宝(皇帝登基)。

⒊ 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宝地。宝刹(称呼庙字)。宝号(称呼别人的店铺)。

⒋ 指金属货币:元宝。

⒌ 赌具的一种:开宝。押宝。

统一码

宝字UNICODE编码U+5B9D,10进制: 23453,UTF-32: 00005B9D,UTF-8: E5 AE 9D。

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寶珤寚寳靌㻄

汉英互译

treasure、preciousness

造字法

会意:从宀、从玉

English

treasure, jewel; precious, ra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宝的拼音:

bǎo  

〈词性: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2) 同本义 [treasure]

宝,珍也。——《说文》

稼穑维宝。——《诗·大雅·桑柔》

以作尔宝。——《诗·大雅·崧高》

宝玉者,封圭也。——《谷梁传·定公八年》

以其宝来奔。——《国语·鲁语》。注:“玉也。”

怀其宝。——《论语》

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珠宝;宝函(宝匣);珍宝(珠玉宝石等);宝肆(出售珍宝的店铺);宝冕(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宝钏(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宝钗(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4) 珍贵的东西 [precious thing]

轻敌几丧吾宝。——《老子》。注:“身也。”

啬其大宝。——《吕氏春秋·先已》。注:“身也。”

正得秋而万宝成。——《庄子·庚桑楚》

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献宝;财宝;传家宝;文房四宝

(6) 印信符玺 [jade token]

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红楼梦》

(7) 又如:宝札(玺书。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私人书信的敬辞);宝符(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8) 对小孩儿亲爱的称呼 [darling]。如:我的小宝

(9) 一种赌具。方形,用牛角或硬木做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加赌博的人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a kind of gambling device]

开宝,你们有胆子没有?—— 老舍《骆驼祥子》

(10) 货币 [money]。如:通宝;元宝

(11) 姓

词性变化

宝的拼音:

寳、寶 bǎo  

〈词性:动〉

(1) 珍爱,珍视 [treasure]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韩非子·解老》

(2) 又如:宝身(珍惜身躯);宝重(珍惜重视);宝惜(珍惜)

(3) 珍藏 [collect]。如:宝录,宝蓄(珍藏)

宝的拼音:

寳、寶 bǎo  

〈词性:形〉

(1) 珍贵的,宝贵的 [treasured]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李斯《谏逐客书》

(2) 又如:宝刀(珍贵的战刀);宝玉(珍贵的玉);宝书(宝籍。珍贵的书籍)

(3) 贵重的;由于其美丽、稀有或硬度而在商业上具有极高价值的 [precious]。如:宝衣(贵重的衣服);宝床(贵重的坐具或卧具)

(4) 敬词 [term of respect]

(5) 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如:宝字(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宝位(帝位)

(6) 敬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宝鼎(香炉);宝篆(形容香炉之烟缕缕曲折上升,状如篆文)

(7) 敬称与道教有关的事物。如:宝忏(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宝诀(道教修炼的秘诀)

(8) 敬称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如:宝斋;宝舟;宝号

常用词组

宝宝、宝贝、宝刹、宝钞、宝刀、宝刀不老、宝地、宝典、宝贵、宝贵、宝号、宝鸡、宝剑、宝眷、宝库、宝璐、宝蓝、宝山空回、宝石、宝塔、宝物、宝藏、宝座

  拼音  gài gě hé   
注音  ㄍㄞˋ ㄍㄜˇ ㄏㄜˊ   繁体    
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UGLF  仓颉  TGBT  郑码  UCLK  四角  8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5556  区位  2439  统一码  76D6  笔顺  丶ノ一一丨一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盖(蓋)的拼音:gài(ㄍㄞˋ)  

⒈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子。锅盖。瓶盖。膝盖。天灵盖。

⒉ 伞:雨盖。

⒊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盖。遮盖。掩盖。盖浇饭。

⒋ 压倒,超过:盖世无双。

⒌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盖!

⒍ 用印,打上:盖章。盖戳子。

⒎ 造(房子):盖楼。翻盖。

⒏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盖闻”;②表大概如此,如“盖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盖未学也”)。

其他字义

盖(蓋)的拼音:gě(ㄍㄜˇ)  

⒈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⒉ 姓。

其他字义

盖(蓋)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古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统一码

盖字UNICODE编码U+76D6,10进制: 30422,UTF-32: 000076D6,UTF-8: E7 9B 96。

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葢蓋

汉英互译

about、annex、canopy、casing、cover、lid、top

相关字词

掀、揭

造字法

形声:从、皿声

English

cover, hide, prot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盖的拼音:

gài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盍(   )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2) 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straw mat]

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苇不白,惟茅白也。

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左传·襄公十四年》

(3) 又如:苫盖(茅草覆盖物)

(4) 雨伞 [umbrella]

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宋· 苏轼《教战守》

(5) 车篷 [awning on a carriage]

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己亭亭如盖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又如:盖弓(车盖弓。古代车上支撑车盖的弓形木架)

(7) 容器的盖子 [lid;cover]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壶盖;盒盖;引擎盖;照像机镜头罩盖;窄口瓶盖;盖盅(一种有盖子的茶杯)

(9) 耢 [rake]。一种整地的农具。如:盖磨(即耢。平整土地的农具)

(10) 通“阖”(   )。门扇 [door leaf]

还复瞻被九盖皆继。——《荀子·宥坐》

词性变化

盖的拼音:

gài  

〈词性:动〉

(1) 遮蔽;掩盖;引申为概括 [hide;cover]

盖,加也,加物上也。——《释名·释言语》

盆盖井口,毋令烟上泄。——《墨子·备穴》

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淮南子·说林》

所盖多矣。——《左传·成公二年》

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荀子·王制》

治舍盖屋。——王褒《僮约》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盖脸(遮羞);盖抹(掩盖;遮掩);盖藏(掩盖;隐藏)

(3) 引申为胜过、超出 [surpass]

功盖天下。——《庄子·应帝王》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4) 又如:盖代(绝代,绝世)

(5) 建造 [build]。如:盖新房;盖造(建造)

(6) 通“害”( hài  )。伤害,杀害 [damage;injure;kill and destroy]

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书·吕刑》

谟盖都君,咸我绩。——《孟子·万章上》

(7) 又如:相盖(相害;加害)

(8) 通“阖”。关闭 [close]

盖天下,视海内,长举而无止,为之有道乎?——《管子·山权数》

盖的拼音:

gài  

<连>

(1) 因为,由于 [because]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宋· 苏洵《六国论》

(2) 又如:盖缘(因为);盖因(因为);有所不知,盖未学也

(3) 发语词 [oh]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西游记》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盖的拼音:

gài  

〈词性:副〉

(1)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about;probably]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却,则 [but]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通“盍”(   )

(4) 何 [why]

技盖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5) 何不 [why not]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诗·小雅·黍苗》

(6) 另见   

常用词组

盖板、盖杯、盖菜、盖饭、盖棺论定、盖然论、盖然判断、盖然性、盖世、盖世太保、盖世无双、盖头、盖章、盖子

基本词义

盖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地名 [Ge town]。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2) 另见 gài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