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
【拼音】: bǎo zàng 【注音】: ㄅㄠˇㄗㄤˋ 【词性】: 名词。 【结构】: 宝(上下结构)藏(上下结构) 【简体】: 宝藏 【繁体】: 寶藏宝藏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宝藏bǎozàng。(1)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2)泛指储藏的珍宝或珍贵物品。(3)犹宝库。指其中储藏的大宗宝物。
基础解释(名)①指埋藏在地下的珍贵矿产。[近]瑰宝。②有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或蕴藏量丰富的东西。
引证解释⒈蕴藏于地下的自然资源。引《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⒉亦作“宝臧”。储藏的珍宝或珍贵物品。引《周礼·地官·乡大夫》“登於天府”汉郑玄注:“天府,掌祖庙之宝藏者。”汉焦赣《易林·既济之井》:“商风召寇,来呼外盗,间谍内应,与我争鬪,殫己宝藏,主人不胜。”《汉书·食货志下》:“秦兼天下,币为二等……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峻青《地下水晶宫》:“如果把这些称之为波兰雕刻艺术的宝藏的话,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⒊犹宝库。指集中储藏的大宗宝物。引唐寒山《诗》之二四三:“掘得一宝藏,纯是水精珠。”《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荆国大长公主)独无所取。”明方孝孺《静斋记》:“今也虽处廊庙之上,置余於宝藏之中,余心未尝动也。”⒋珍藏。引《史记·龟策列传》:“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汉郑玄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朱子语类》卷二十:“常人褊迫,但闻得些善言,写得些文字,便自宝藏之以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清何焯《<菰中随笔>序》:“如此细书者,不知能宝藏否?若随付之鼠齿虫穿,不惟有负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
网络解释宝藏(汉语词语)宝藏,一般指储藏的大宗珍宝或珍贵物品,也指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同时,世上流传有“世界十大宝藏之谜”等传说,也有的歌曲、文章等以宝藏二字命名。
综合释义蕴藏于地下的自然资源。《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亦作“宝臧”。储藏的珍宝或珍贵物品。《周礼·地官·乡大夫》“登於天府”汉郑玄注:“天府,掌祖庙之宝藏者。”汉焦赣《易林·既济之井》:“商风召寇,来呼外盗,间谍内应,与我争鬪,殫己宝藏,主人不胜。”《汉书·食货志下》:“秦兼天下,币为二等……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峻青《地下水晶宫》:“如果把这些称之为波兰雕刻艺术的宝藏的话,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犹宝库。指集中储藏的大宗宝物。唐寒山《诗》之二四三:“掘得一宝藏,纯是水精珠。”《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荆国大长公主)独无所取。”明方孝孺《静斋记》:“今也虽处廊庙之上,置余於宝藏之中,余心未尝动也。”珍藏。《史记·龟策列传》:“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汉郑玄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朱子语类》卷二十:“常人褊迫,但闻得些善言,写得些文字,便自宝藏之以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清何焯《<菰中随笔>序》:“如此细书者,不知能宝藏否?若随付之鼠齿虫穿,不惟有负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
汉语大词典(1).蕴藏于地下的自然资源。《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2).亦作“宝臧”。储藏的珍宝或珍贵物品。《周礼·地官·乡大夫》“登于天府”汉郑玄注:“天府,掌祖庙之宝藏者。”汉焦赣《易林·既济之井》:“商风召寇,来呼外盗,间谍内应,与我争斗,殚己宝藏,主人不胜。”《汉书·食货志下》:“秦兼天下,币为二等……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峻青《地下水晶宫》:“如果把这些称之为波兰雕刻艺术的宝藏的话,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3).犹宝库。指集中储藏的大宗宝物。唐寒山《诗》之二四三:“掘得一宝藏,纯是水精珠。”《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荆国大长公主)独无所取。”明方孝孺《静斋记》:“今也虽处廊庙之上,置余于宝藏之中,余心未尝动也。”珍藏。《史记·龟策列传》:“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汉郑玄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朱子语类》卷二十:“常人褊迫,但闻得些善言,写得些文字,便自宝藏之以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清何焯《〈菰中随笔〉序》:“如此细书者,不知能宝藏否?若随付之鼠齿虫穿,不惟有负于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
国语辞典蕴藏于地下或山间的天然资源,如:「这些书画,是他的宝藏。」
辞典修订版蕴藏于地下或山间的天然资源。《礼记.中庸》:「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聊斋志异.卷一零.胭脂》:「宝藏在山间,误认却在水边。」储藏的珍贵物品,如:「这些书画,是他的宝藏。」《宋史.卷二四八.公主传.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独无所取。」
辞典简编版蕴藏于大自然中珍贵的天然资源。 【造句】大自然中的宝藏并非取之不尽,人类应该懂得珍惜。珍藏的贵重物品。 【造句】敦煌宝藏、故宫宝藏
英语national treasurestorehouseprecious deposits
法语trésor、ressources précieuses
其他释义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发掘地下的~◇民间艺术的~真是无穷无尽。
宝藏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矿藏 宝库
反义词 垃圾
宝藏造句
1.在高高的山岭上,有等待开发的无数宝藏。
2.我国幅员辽阔,地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
3.祖国的地下,埋藏着无尽的宝藏。
4.地质勘探队员不怕艰苦,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地下的宝藏。
5.我往常于羊肠小防游弋,寻找所罗门的宝藏。
6.海洋中蕴涵着丰富的宝藏。
7.你心坎里金碧辉煌的宝藏。
8.地质勘探队员不畏艰辛,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宝藏。
9.经勘测,我国有许多宝藏可以开发利用。
10.得知此地发现宝藏,人们便趋之若鹜,前来寻宝。
关于宝藏的诗词
《赠宝藏老道源》 《寄宝藏壁天瑞》 《宝藏主请赞》 《宝藏寺洪钟》 《寄宝藏主》 《寄宝藏主·识尘消落尽》 《哭崖山·宝藏如山席六宗》 《游宝藏岩寺》 《寿宝藏上人》 《夏日过双寺赠宝藏法师》
宝藏的单词
national treasure storehouse precious deposits
宝(寳)的拼音:bǎo(ㄅㄠˇ)
⒈ 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宝贝。宝剑。宝物。宝藏(zàng )。国宝。财宝。珍宝。传(chuán )家宝。如获至宝。宝贵。
⒉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宝座。登大宝(皇帝登基)。
⒊ 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宝地。宝刹(称呼庙字)。宝号(称呼别人的店铺)。
⒋ 指金属货币:元宝。
⒌ 赌具的一种:开宝。押宝。
宝字UNICODE编码U+5B9D,10进制: 23453,UTF-32: 00005B9D,UTF-8: E5 AE 9D。
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寶珤寚寳靌㻄
treasure、preciousness
会意:从宀、从玉
treasure, jewel; precious, rare
详细解释◎ 宝的拼音:
寶 bǎo
〈词性: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2) 同本义 [treasure]
宝,珍也。——《说文》
稼穑维宝。——《诗·大雅·桑柔》
以作尔宝。——《诗·大雅·崧高》
宝玉者,封圭也。——《谷梁传·定公八年》
以其宝来奔。——《国语·鲁语》。注:“玉也。”
怀其宝。——《论语》
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珠宝;宝函(宝匣);珍宝(珠玉宝石等);宝肆(出售珍宝的店铺);宝冕(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宝钏(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宝钗(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4) 珍贵的东西 [precious thing]
轻敌几丧吾宝。——《老子》。注:“身也。”
啬其大宝。——《吕氏春秋·先已》。注:“身也。”
正得秋而万宝成。——《庄子·庚桑楚》
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献宝;财宝;传家宝;文房四宝
(6) 印信符玺 [jade token]
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红楼梦》
(7) 又如:宝札(玺书。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私人书信的敬辞);宝符(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8) 对小孩儿亲爱的称呼 [darling]。如:我的小宝
(9) 一种赌具。方形,用牛角或硬木做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加赌博的人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a kind of gambling device]
开宝,你们有胆子没有?—— 老舍《骆驼祥子》
(10) 货币 [money]。如:通宝;元宝
(11) 姓
◎ 宝的拼音:
寳、寶 bǎo
〈词性:动〉
(1) 珍爱,珍视 [treasure]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韩非子·解老》
(2) 又如:宝身(珍惜身躯);宝重(珍惜重视);宝惜(珍惜)
(3) 珍藏 [collect]。如:宝录,宝蓄(珍藏)
◎ 宝的拼音:
寳、寶 bǎo
〈词性:形〉
(1) 珍贵的,宝贵的 [treasured]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李斯《谏逐客书》
(2) 又如:宝刀(珍贵的战刀);宝玉(珍贵的玉);宝书(宝籍。珍贵的书籍)
(3) 贵重的;由于其美丽、稀有或硬度而在商业上具有极高价值的 [precious]。如:宝衣(贵重的衣服);宝床(贵重的坐具或卧具)
(4) 敬词 [term of respect]
(5) 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如:宝字(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宝位(帝位)
(6) 敬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宝鼎(香炉);宝篆(形容香炉之烟缕缕曲折上升,状如篆文)
(7) 敬称与道教有关的事物。如:宝忏(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宝诀(道教修炼的秘诀)
(8) 敬称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如:宝斋;宝舟;宝号
宝宝、宝贝、宝刹、宝钞、宝刀、宝刀不老、宝地、宝典、宝贵、宝贵、宝号、宝鸡、宝剑、宝眷、宝库、宝璐、宝蓝、宝山空回、宝石、宝塔、宝物、宝藏、宝座
藏的拼音:cáng(ㄘㄤˊ)
⒈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⒉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藏的拼音:zàng(ㄗㄤˋ)
⒈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⒉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⒋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古同“臟”。
藏字UNICODE编码U+85CF,10进制: 34255,UTF-32: 000085CF,UTF-8: E8 97 8F。
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臟蔵臧匨䒙
conceal、hide、store
躲、匿、露
形声:从艹、臧声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详细解释◎ 藏的拼音: cáng
〈词性:动〉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store]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hide]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nurse]。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藏红花、藏蓝、藏历、藏青、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