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壒
【拼音】: chén ài 【注音】: ㄔㄣˊㄞˋ 【结构】: 尘(上下结构)壒(左右结构) 【繁体】: 塵壒尘壒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尘俗。尘壒[chénài]⒈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尘俗。
引证解释⒈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尘俗。引宋苏辙《御风辞》:“天地肃然,尘壒皆尽。”宋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诗:“清深远城市,洁浄去尘壒。”明李东阳《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东吴有萧子,结髮称奇男。昂霄出尘壒,气与虹蜺参。”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为文,高言洁韵,远出尘壒之外。”王旡生《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以鸿冥蝉蜕於尘壒之外,见浊世之不可一日居。”
网络解释尘壒尘壒,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尘俗。
综合释义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尘俗。宋苏辙《御风辞》:“天地肃然,尘壒皆尽。”宋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诗:“清深远城市,洁浄去尘壒。”明李东阳《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东吴有萧子,结髮称奇男。昂霄出尘壒,气与虹蜺参。”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为文,高言洁韵,远出尘壒之外。”王旡生《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以鸿冥蝉蜕於尘壒之外,见浊世之不可一日居。”
汉语大词典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尘俗。宋苏辙《御风辞》:“天地肃然,尘壒皆尽。”宋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诗:“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壒。”明李东阳《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东吴有萧子,结发称奇男。昂霄出尘壒,气与虹蜺参。”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为文,高言洁韵,远出尘壒之外。”王旡生《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以鸿冥蝉蜕于尘壒之外,见浊世之不可一日居。”
其他释义1.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尘俗。
尘(塵)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
⒉ 佛家、道家指人间:红尘。尘世。
尘字UNICODE编码U+5C18,10进制: 23576,UTF-32: 00005C18,UTF-8: E5 B0 98。
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塵
dirt、dust、this world
会意
详细解释◎ 尘的拼音:
塵 chén
〈词性: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dust]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dirty thing]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the world]。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trace]。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chen]
(9) 姓
◎ 尘的拼音:
塵 chén
〈词性:动〉
(1) 蒙上灰尘,弄脏 [stain;dirt]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尘埃、尘饭涂羹、尘肺、尘封、尘垢、尘寰、尘芥、尘仆、尘世、尘事、尘俗、尘土、尘网、尘嚣、尘杂、尘滓
壒的拼音:ài(ㄞˋ)
⒈ 尘埃:“幽泥化轻壒。”
壒字UNICODE编码U+58D2,10进制: 22738,UTF-32: 000058D2,UTF-8: E5 A3 92。
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堨
d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