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滓
【拼音】: chén zǐ 【注音】: ㄔㄣˊㄗˇ 【结构】: 尘(上下结构)滓(左右结构) 【繁体】: 塵滓尘滓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尘滓chénzǐ。(1)细小的尘灰渣滓。(2)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尘滓[chénzǐ]⒈细小的尘灰渣滓。例她又不杂一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朱自清《绿》英dirt;dust;⒉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例其余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颜氏家训·勉学》英triflesintheworld;
基础解释1.细小的尘灰渣滓。2.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
引证解释⒈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而望遁跡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唐李德裕《舴艋舟》诗:“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诗中有僧,但取其幽寂雅澹,可以装点景致;有仙,但取瀟洒超脱,可以摆落尘滓。”⒉比喻卑贱。引《魏书·李谐传》:“虽邇傒尘滓,而赏许云霞。栖闲虚以筑馆,背城闕而为家。”《南史·刘敬宣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⒊喻污秽或污秽的事物。引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太霞鬱紫盖,景风飘羽轮;直造尘滓际,万秽浇我身。”宋许顗《彦周诗话》:“珍泉幽涧,澄泽灵沼,可爱可喜,无一点尘滓。”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二:“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网络解释尘滓尘滓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chénzǐ,意思是细小的尘灰渣滓,出自朱自清《绿》。
综合释义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而望遁跡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唐李德裕《舴艋舟》诗:“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诗中有僧,但取其幽寂雅澹,可以装点景致;有仙,但取瀟洒超脱,可以摆落尘滓。”比喻卑贱。《魏书·李谐传》:“虽邇傒尘滓,而赏许云霞。栖闲虚以筑馆,背城闕而为家。”《南史·刘敬宣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喻污秽或污秽的事物。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太霞鬱紫盖,景风飘羽轮;直造尘滓际,万秽浇我身。”宋许顗《彦周诗话》:“珍泉幽涧,澄泽灵沼,可爱可喜,无一点尘滓。”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二:“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网友释义汉语词汇,读音chénzǐ,意思是细小的尘灰渣滓。
汉语大词典(1).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唐李德裕《舴艋舟》诗:“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诗中有僧,但取其幽寂雅澹,可以装点景致;有仙,但取潇洒超脱,可以摆落尘滓。”(2).比喻卑贱。《魏书·李谐传》:“虽迩傒尘滓,而赏许云霞。栖闲虚以筑馆,背城阙而为家。”《南史·刘敬宣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3).喻污秽或污秽的事物。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太霞郁紫盖,景风飘羽轮;直造尘滓际,万秽浇我身。”宋许顗《彦周诗话》:“珍泉幽涧,澄泽灵沼,可爱可喜,无一点尘滓。”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二:“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其他释义1.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2.比喻卑贱。3.喻污秽或污秽的事物。
尘滓造句
1.这种“民间的文明”不能简单地用对错评判:“礼失而求诸野”是意味深长的,但其中也常杂些尘滓,有的干脆粗糙得反动。
2.要极其斑剥而不类于尘滓,极其巉岩而自得其融和。
3.萧海春的花鸟画以造景入微细致见长,一草一木、一花一枝以及鸢飞鱼潜皆可入得画家毫端,且可借物以抒怀,于花草间表达艺术家之洗去尘滓的精神世界。
4.她笔下的女字穆若清风、刚柔并济,似虫穿古木、鸟踏花枝,又如清荷映水、脱却尘滓,触目顿觉生气宛宛、芬馥新奇。
5.他常年手不释卷,自然能退去尘浊,滋养出一颗了无尘滓的清心。
6.静则“荡思八荒,神游万古”,运笔则表里澄澈,玄远超逸,以己之笔墨抒自心胸怀,“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关于尘滓的诗词
《酬张县尉·久客多尘滓》
尘(塵)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
⒉ 佛家、道家指人间:红尘。尘世。
尘字UNICODE编码U+5C18,10进制: 23576,UTF-32: 00005C18,UTF-8: E5 B0 98。
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塵
dirt、dust、this world
会意
详细解释◎ 尘的拼音:
塵 chén
〈词性: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dust]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dirty thing]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the world]。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trace]。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chen]
(9) 姓
◎ 尘的拼音:
塵 chén
〈词性:动〉
(1) 蒙上灰尘,弄脏 [stain;dirt]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尘埃、尘饭涂羹、尘肺、尘封、尘垢、尘寰、尘芥、尘仆、尘世、尘事、尘俗、尘土、尘网、尘嚣、尘杂、尘滓
滓的拼音:zǐ(ㄗˇ)
⒈ 渣子,沉淀物:渣滓。油滓。
⒉ 污黑,污浊:垢滓。滓秽。
滓字UNICODE编码U+6ED3,10进制: 28371,UTF-32: 00006ED3,UTF-8: E6 BB 93。
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滓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氵、宰声
sediment, lees, dregs
详细解释◎ 滓的拼音: zǐ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宰声。本义:液体里下沉的杂质)
(2) 同本义 [sediment;dregs]
滓,淀也。——《说文》。泥之黑者为滓,字亦作淄。
化白于泥淄。——《太玄·更》。注:“黑也。”
脉不粘肤,食不留滓。——刘峻《送橘启》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唐· 陆羽《茶经》
(3) 又如:滓方(收集茶叶渣的器具);滓脚(渣子,渣末)
(4) 用同“汁” [used for “汁”]
行到灶前毛器具,目滓流落拭卖干。——《中国歌谣资料·福建歌谣》。原注:“目滓,眼泪。滓当‘汁’之声转。”
◎ 滓的拼音: zǐ
〈词性:形〉
(1) 污浊 [dirty]
皦然泥而不滓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滓敝(肮脏破烂);滓淤(污泥;污浊的东西);滓尘(污浊的尘世);滓窳(污浊)
(3) 低贱 [humble]。如:滓贱(低贱);滓韵(低劣的诗歌)
◎ 滓的拼音: zǐ
〈词性:动〉
(1) 沾污 [contaminate]
血滓太阿铓,看腥污髑髅囊。——郑若庸《玉玦记》
(2) 又如:滓污(污染);滓秽太清(使天空受到污染。比喻玷污清明)
(3) 污染;玷污 [pollute]
司马太傅(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 太傅叹以为隹。 谢景重在座,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 太傅因戏 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世说新语·言语》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北山移文》
(4) 又如:滓秽(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