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尺八的拼音_chǐ bā是什么意思

尺八

【拼音】: chǐ bā 【注音】: ㄔˇㄅㄚ 【结构】: 尺(独体结构)八(独体结构) 【简体】: 尺八 【繁体】: 尺八

尺八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古代中国传统乐器。尺八[chǐbā]⒈古管乐器名。竹制,竖吹,六孔,旁一孔蒙竹膜。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仅五孔,前四后一。也称箫管、中管、竖篴。

引证解释⒈古管乐器名。竹制,竖吹,六孔,旁一孔蒙竹膜。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仅五孔,前四后一。也称箫管、中管、竖篴。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一》。引唐张鷟《游仙窟》:“五嫂咏筝,儿咏尺八。”《新唐书·吕才传》:“侍中王珪、魏徵盛称才製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叶玉森《雾泊辽海》诗:“卧听倭娘吹尺八,餘音嫋嫋为谁哀?”苏曼殊《燕子龛随笔》:“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簫,闻传自金人。”

网络解释尺八(传统吹管乐器)尺八,中国吴地传统乐器,后传入日本。此尺八非彼尺八,竹制,外切口,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综合释义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竹制,内涂朱砂拌大漆填充(地)外切口,当今为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出空灵、恬静的意境。唐张鷟《游仙窟》:“五嫂咏筝,儿咏尺八。”《新唐书·吕才传》:“侍中王珪、魏徵盛称才製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叶玉森《雾泊辽海》诗:“卧听倭娘吹尺八,餘音嫋嫋为谁哀?”苏曼殊《燕子龛随笔》:“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簫,闻传自金人。”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一》。

汉语大词典古管乐器名。竹制,竖吹,六孔,旁一孔蒙竹膜。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仅五孔,前四后一。也称箫管、中管、竖篴。唐张鷟《游仙窟》:“五嫂咏筝,儿咏尺八。”《新唐书·吕才传》:“侍中王圭、魏徵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叶玉森《雾泊辽海》诗:“卧听倭娘吹尺八,馀音袅袅为谁哀?”苏曼殊《燕子龛随笔》:“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一》。

国语辞典乐器名:(1)​一种箫管。直吹,管身六孔,旁有一孔,加竹膜。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南曲中的洞箫,也称为「尺八」,但管身略短而粗。(2)​一种日本的吹奏乐器。面四孔,背一孔。亦因管身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尺八[chǐbā]⒈乐器名:(1)​一种箫管。直吹,管身六孔,旁有一孔,加竹膜。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南曲中的洞箫,也称为「尺八」,但管身略短而粗。(2)​一种日本的吹奏乐器。面四孔,背一孔。亦因管身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德语Shakuhachi(Mus)​

辞典修订版乐器名:(1)一种箫管。直吹,管身六孔,旁有一孔,加竹膜。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南曲中的洞箫,也称为「尺八」,但管身略短而粗。(2)一种日本的吹奏乐器。面四孔,背一孔。亦因管身长一尺八寸而得名。

其他释义1.古管乐器名。竹制,竖吹,六孔,旁一孔蒙竹膜。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仅五孔,前四后一。也称箫管﹑中管﹑竖篴。

尺八造句

1.每个案件,我都想知道作案人的身高,身高在五英尺八英寸以上者都有嫌疑。

2.莫打鼓,莫敲锣。听我唱这逐满歌。如今皇帝非汉人,满洲清妖老猢狲。辫子拖长尺八寸,猪尾摇来满地滚。头戴红樱真狗帽,顶挂朝珠如鼠套。

3.尺八长的树枝这时就是我唯一的武器,我自制的飞镖。

4.另有一种中国竹笛,称之为箫,是直着吹的。这种笛子流传到了其他的亚洲国家,后来成为了日本的尺八。

5.尺八可以相当审美地,娱悦你的视觉、触觉、嗅觉、尤其是听觉。 

6.其中有一位显得与众不同。这名年轻男子穿着得体,相貌堂堂,身体瘦削,不高不矮有五英尺八英寸,黑色的卷发遮住了他的前额和衣领。

7.这名年轻男子穿着得体,相貌堂堂,身体瘦削,不高不矮有五英尺八英寸,黑色的卷发遮住了他的前额和衣领。

8.一个青年男子,头上束着发冠,身穿扶桑古代的阴阳师礼装,手中持一只尺八竹箫,颇有一股儒雅风流的姿态。

9.美人看见门口的南宫燕,身长七尺八寸,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好一副自然天成,英气外露,风流倜谠的俊美男子。

10.易水头戴锦冠,身着红色如火衣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关于尺八的诗词

《尺八》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箫》 《浣溪沙·寒夜羁旅中,听邻人吹尺八、弹琴,尽成幽怨之音矣,赋此寄意》

包含尺八的歇后语

王八碰桥桩

尺的意思

  拼音  chǐ chě   注音  ㄔˇ ㄔㄜˇ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I  仓颉  SO  郑码  XMS  四角  77807  结构  单一电码  1439  区位  1963  统一码  5C3A  笔顺  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尺的拼音:chǐ(ㄔˇ)  

⒈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⒉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⒊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⒋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其他字义

尺的拼音:chě(ㄔㄜˇ)  

⒈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统一码

尺字UNICODE编码U+5C3A,10进制: 23610,UTF-32: 00005C3A,UTF-8: E5 B0 BA。

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ruler、a unit of length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hinese measure approx. 'fo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尺的拼音: chě  

〈词性:名〉

(1)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corresponding to 2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2) 另见 chǐ  

基本词义

尺的拼音: chǐ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2)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chi, a unit of length (3chi=1 meter)]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3)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4) [chi pulse]。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5)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 [ruler;rule]。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6) 喻法度或标准 [laws and institutions]。如:尺墨(法规,法制)

(7)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 [ruler-like things]。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8) 信件,信札 [letters]。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词性变化

尺的拼音: chǐ  

〈词性:形〉

(1) 喻短小或狭小的 [tiny]

尺泽之蜺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2)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3) 另见 chě  

常用词组

尺兵、尺波电谢、尺寸、尺寸、尺牍、尺度、尺短寸长、尺幅千里、尺骨、尺蠖、尺码、尺山寸水、尺素、尺头,尺头儿、尺子

  拼音    注音  ㄅㄚ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TY  仓颉  HO  郑码  OA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360  区位  1643  统一码  516B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统一码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捌丷

汉英互译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八的拼音: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词性变化

八的拼音: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常用词组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