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崩剥的拼音_bēng bāo是什么意思

崩剥

【拼音】: bēng bāo 【注音】: ㄅㄥㄅㄠ 【结构】: 崩(上下结构)剥(左右结构) 【繁体】: 崩剝

崩剥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纷乱,衰乱。2.倒塌;剥落。崩剥[bēngbāo]⒈纷乱,衰乱。⒉倒塌;剥落。

基础解释纷乱,衰乱。倒塌;剥落。

引证解释⒈纷乱,衰乱。引《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李贤注:“剥犹乱也。”⒉倒塌;剥落。引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纤列之状如一古,崩剥之势似千年。”唐韦应物《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诗:“墻宇或崩剥,不见旧题名。”清陈维崧《倾杯乐·善权寺火》词:“雨淋浪,蘚崩剥,坏梁雷篆。”

网络解释崩剥崩剥,是一个中国词语,是指纷乱、衰乱,出自于《后汉书·董卓传论》。

综合释义纷乱,衰乱。《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李贤注:“剥犹乱也。”倒塌;剥落。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纤列之状如一古,崩剥之势似千年。”唐韦应物《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诗:“墻宇或崩剥,不见旧题名。”清陈维崧《倾杯乐·善权寺火》词:“雨淋浪,蘚崩剥,坏梁雷篆。”

汉语大词典(1).纷乱,衰乱。《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李贤注:“剥犹乱也。”(2).倒塌;剥落。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纤列之状如一古,崩剥之势似千年。”唐韦应物《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诗:“墙宇或崩剥,不见旧题名。”清陈维嵩《倾杯乐·善权寺火》词:“雨淋浪,藓崩剥,坏梁雷篆。”

崩的意思

  拼音  bēng   注音  ㄅㄥ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MEEF  仓颉  UBB  郑码  LLQQ  四角  22227  结构  上下电码  1514  区位  1732  统一码  5D29  笔顺  丨フ丨ノフ一一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崩的拼音:bēng(ㄅㄥ)  

⒈ 倒塌:崩塌。崩坍。崩毁。崩解(jiě  )。崩溃。崩决。崩颓。分崩离析。

⒉ 破裂:崩裂。把气球吹崩了。

⒊ 崩裂的东西击中:放爆竹崩了手。

⒋ 败坏:礼坏乐(yuè  )崩。

⒌ 称枪毙:拉出去崩了。

⒍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驾崩。

统一码

崩字UNICODE编码U+5D29,10进制: 23849,UTF-32: 00005D29,UTF-8: E5 B4 A9。

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崩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lapse、demise

造字法

形声:从山、朋声

English

rupture, split apart, collap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崩的拼音: b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2) 同本义 [landslide;landslip]

梁山崩。——《左传·成公五年》

(3) 又如:山崩地裂

(4) 崩裂;倒塌 [collapse;crash to the ground;burst apart]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崩拆(倒塌断裂);崩陷(倒塌陷落);崩陨(塌陷);崩损(崩塌损坏);崩坠(倒塌坠落)

(6)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eath of an emperor]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越二月,帝崩。——《明史·海瑞传》

(7) 又如:崩驾(帝王之死);崩殂(崩背,崩逝。又指帝王之死)

(8) 崩溃;垮台;败坏 [collapse;fall in ruin]

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

(9) 又如:崩阙(败坏);崩动(煽动败坏)

(10) 破裂,迸裂 [break;down burst]

天崩地塌壮士死。——吴士玉《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

(11) 又如:谈崩了;崩裂(物体突然破裂);崩云(破裂的云彩);把气球吹崩了

(12) 炸伤;枪毙 [go off in;hit by shooting]。如:爆竹崩了他的手;咋不崩了他?

(13) 血崩,指妇科“崩症” [metrorrhagia]

常用词组

崩殂、崩摧、崩倒、崩坏、崩毁、崩决、崩溃、崩裂、崩塌、崩坍、崩症

  拼音  bāo bō   注音  ㄅㄠ ㄅㄛ   繁体    
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VIJH  仓颉  NELN  郑码  XBKK  四角  129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75  区位  1694  统一码  5265  笔顺  フ一一丨丶一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剥的拼音:bāo(ㄅㄠ)  

⒈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其他字义

剥的拼音:bō(ㄅㄛ)  

⒈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xuē  )。剥落。剥蚀。生吞活剥。

统一码

剥字UNICODE编码U+5265,10进制: 21093,UTF-32: 00005265,UTF-8: E5 89 A5。

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剝礡

汉英互译

shell、peel、shin

造字法

会意:从刂、从录

English

pe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剥的拼音: bāo  

〈词性:动〉

(1) [口]∶去掉物的外皮或壳(多用于口语) [shell;skin;peel;peel off]

或剥或烹。——《诗·楚茨》

(2) 又如:剥花生;剥碗豆;剥牛皮;剥葱皮

(3) 另见   

常用词组

剥夺、剥离、剥落、剥蚀、剥削、剥削者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