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骇
【拼音】: bēng hài 【注音】: ㄅㄥㄏㄞˋ 【结构】: 崩(上下结构)骇(左右结构) 【繁体】: 崩駭崩骇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惊慌恐惧。崩骇[bēnghài]⒈惊慌恐惧。
引证解释⒈惊慌恐惧。引《隋书·高祖纪上》:“宣帝时,刑政苛酷,羣心崩骇,莫有固志。”
综合释义惊慌恐惧。《隋书·高祖纪上》:“宣帝时,刑政苛酷,羣心崩骇,莫有固志。”
汉语大词典惊慌恐惧。《隋书·高祖纪上》:“宣帝时,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
其他释义1.惊慌恐惧。
崩的拼音:bēng(ㄅㄥ)
⒈ 倒塌:崩塌。崩坍。崩毁。崩解(jiě )。崩溃。崩决。崩颓。分崩离析。
⒉ 破裂:崩裂。把气球吹崩了。
⒊ 崩裂的东西击中:放爆竹崩了手。
⒋ 败坏:礼坏乐(yuè )崩。
⒌ 称枪毙:拉出去崩了。
⒍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驾崩。
崩字UNICODE编码U+5D29,10进制: 23849,UTF-32: 00005D29,UTF-8: E5 B4 A9。
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崩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ollapse、demise
形声:从山、朋声
rupture, split apart, collapse
详细解释◎ 崩的拼音: b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2) 同本义 [landslide;landslip]
梁山崩。——《左传·成公五年》
(3) 又如:山崩地裂
(4) 崩裂;倒塌 [collapse;crash to the ground;burst apart]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崩拆(倒塌断裂);崩陷(倒塌陷落);崩陨(塌陷);崩损(崩塌损坏);崩坠(倒塌坠落)
(6)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eath of an emperor]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越二月,帝崩。——《明史·海瑞传》
(7) 又如:崩驾(帝王之死);崩殂(崩背,崩逝。又指帝王之死)
(8) 崩溃;垮台;败坏 [collapse;fall in ruin]
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
(9) 又如:崩阙(败坏);崩动(煽动败坏)
(10) 破裂,迸裂 [break;down burst]
天崩地塌壮士死。——吴士玉《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
(11) 又如:谈崩了;崩裂(物体突然破裂);崩云(破裂的云彩);把气球吹崩了
(12) 炸伤;枪毙 [go off in;hit by shooting]。如:爆竹崩了他的手;咋不崩了他?
(13) 血崩,指妇科“崩症” [metrorrhagia]
崩殂、崩摧、崩倒、崩坏、崩毁、崩决、崩溃、崩裂、崩塌、崩坍、崩症
骇(駭)的拼音:hài(ㄏㄞˋ)
⒈ 惊惧:骇叹(惊叹)。骇惧。骇然。骇人听闻。惊涛骇浪。
⒉ 惊起,散。
骇字UNICODE编码U+9A87,10进制: 39559,UTF-32: 00009A87,UTF-8: E9 AA 87。
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骇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駭
be astonished、be shocked
形声:从马、亥声
terrify, frighten, scare; shock
详细解释◎ 骇的拼音:
駭 hài
〈词性:动〉
(1)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horse was astonished]
骇,惊也。——《说文》
马方骇,鼓而惊之。——《汉书·梅乘传》
(3) 又如:骇驷(狂奔的驷马)
(4) 惊骇;惊诧;惊动 [be frightened;be shocked]
录事骇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骇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虎大骇。——唐· 柳宗元《三戒》
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欧阳修《相州昼锦堂纪》
(5) 又如:骇汗(因惊恐而流汗);骇浪(骇人的大浪);骇突(受惊而乱窜);骇殚(惊惧)
(6) 震动 [shock]
而国人大骇。——《战国策·宋策》
庶人骇政。——《荀子·王制》。注:“不安上之策也。”
(7) 又如:骇世(震惊当世);骇俗(震惊世俗);骇惊(震惊)
(8) 突发;兴起 [start]
骇,起也。——《广雅·释言》
(9) 又如:骇跳(暴跳);骇机(突然触发的弩机。比喻突发的祸难)
(10) 惊扰;骚动 [disturb]
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吕氏春秋》
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晃骇之间,虏骑乘之。——《新唐书》
猋骇云讯集。——《汉书·扬雄传》。注:“动也。”
哗然而骇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勒取财物,盈千累万,尤属骇人听闻。——《清史稿·西藏》
(11) 擂,击 [strike]
燎京薪,骇雷鼓。——《文选·张衡·西京赋》
(12) 播散 [sow]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
骇怪、骇惧、骇然、骇人、骇人听闻、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