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燧
【拼音】: cháo suì 【注音】: ㄔㄠˊㄙㄨㄟˋ 【结构】: 巢(上下结构)燧(左右结构)巢燧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并称。巢燧[cháosuì]⒈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并称。
引证解释⒈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并称。引唐张九龄《龙池圣德颂》:“巢燧之前,寂寥无纪;书契而后,焕炳可观。”
网络解释巢燧巢燧,是汉语词汇,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并称。
汉语大词典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并称。唐张九龄《龙池圣德颂》:“巢燧之前,寂寥无纪;书契而后,焕炳可观。”
其他释义1.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并称。
巢的拼音:cháo(ㄔㄠˊ)
⒈ 鸟搭的窝,亦指蜂、蚁等动物的窝;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鸟巢。蜂巢。巢窟。匪巢。巢穴。
⒉ 姓。
巢字UNICODE编码U+5DE2,10进制: 24034,UTF-32: 00005DE2,UTF-8: E5 B7 A2。
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巢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漅巣窼
nest、den of robbers
象形
nest, living quarter in tree
详细解释◎ 巢的拼音: cháo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下边是树木,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表示鸟栖于树窝上。本义:鸟窝)
(2) 同本义 [birds' nests]
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说文》
鸟之所乳谓之巢。——《小尔雅》
夏则居橧巢。——《孔子家语·问礼》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3) 又泛指其他动 物的巢穴 [nest]
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汉书·五行志》
(4) 又泛指蜂、蚁、兽的窝。如:巢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以瞭望敌军。车上有用辘轳升降的瞭望台,人在台中,如鸟在巢,故名);巢聚(谓聚集在巢穴中)
(5) 古人住的巢穴 [house]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
(6) 敌人或盗贼盘踞的地方 [den]。如:巢窠(盘踞之地);巢薮(指盗匪或敌人盘踞之地)
(7) 姓
◎ 巢的拼音: cháo
〈词性:动〉
(1) 筑巢 [build nest]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巢幕(筑巢于帷幕之上。喻处境危险)
(3) 居住;栖息 [dwell]。如:巢居子(泛指隐士);巢栖(指隐居)
巢毁卵破、巢窟、巢穴
燧的拼音:suì(ㄙㄨㄟˋ)
⒈ 上古取火的器具:燧石。燧人氏(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⒉ 古代告警的烽火:烽燧。
燧字UNICODE编码U+71E7,10进制: 29159,UTF-32: 000071E7,UTF-8: E7 87 A7。
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燧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㸂煫鐩鐆䥙
形声:从火、遂声
flintstone; beacon, signal fire; torch
详细解释◎ 燧的拼音: suì
〈词性:名〉
(1) (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
(2) 同本义 [flint]
燧,塞上亭守烽火者。——《说文》
燧,以取火于日。——《玉篇》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钻燧取火。——《论语·阳货》
命夙驾载燧。——《左传·文公十年》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人类的出现》
幽王为熢燧。——《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
(3) 又如:燧(铜)镜(古代用以向日取火)
(4) 火炬之类 [torch]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曹植《应诏诗》
(5) 烽火台 [beacon tower]
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6) 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告警叫“烽”,夜间举火告警叫“燧” [beacon fire]
幽王欲悦之,数为举燧火。——《后汉书·孽嬖传》
有寇则燃火,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则举烽。——《后汉书·光武纪》注
(7) 又如:燧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燧堡(烽火台)。后泛指报警的烽火,不分昼夜
与城上烽燧相望。——《墨子·号令》
(8) 守望烽燧的基本组织 [beacon group]。燧是最基本的组织,专司本烽燧的守望职责,设燧长,其秩位相当于亭长
◎ 燧的拼音: suì
〈词性:动〉
燃 [burn]
燧松明而识浅,散星宿于亭皋。——宋· 苏轼《中山松胶赋一首》
燧人氏、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