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巴童的拼音_bā tong是什么意思

巴童

【拼音】: bā tóng 【注音】: ㄅㄚㄊㄨㄥˊ 【结构】: 巴(独体结构)童(上下结构)

巴童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巴渝之童,善歌舞。巴童[bātóng]⒈巴渝之童,善歌舞。

引证解释⒈巴渝之童,善歌舞。引《文选·鲍照<舞鹤赋>》:“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刘良注:“巴童、燕姬,并善歌者。”唐岑参《赴犍为经龙阁道》诗:“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清陈维崧《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观剧即事》词:“僛越覡,舞巴童,颭灵旗,不满微风。”

网络解释巴童巴童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ātóng,解释为巴渝之童,善歌舞。

综合释义巴渝之童,善歌舞。《文选·鲍照<舞鹤赋>》:“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刘良注:“巴童、燕姬,并善歌者。”唐岑参《赴犍为经龙阁道》诗:“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清陈维崧《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观剧即事》词:“僛越覡,舞巴童,颭灵旗,不满微风。”巴童[bātóng]

网友释义巴渝之童,善歌舞。《文选·鲍照》:“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刘良注:“巴童、燕姬,并善歌者。”唐岑参《赴犍为经龙阁道》诗:“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清陈维崧《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观剧即事》词:“僛越觋,舞巴童,颭灵旗,不满微风。”

汉语大词典巴渝之童,善歌舞。《文选·鲍照〈舞鹤赋〉》:“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刘良注:“巴童、燕姬,并善歌者。”唐岑参《赴犍为经龙阁道》诗:“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清陈维嵩《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观剧即事》词:“僛越觋,舞巴童,飐灵旗,不满微风。”

其他释义1.巴渝之童,善歌舞。

巴童造句

1.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

2.扮鬼脸,和泥巴,童年光景真欢乐,哼儿歌,过家家,追忆童年笑哈哈,小伙伴,手牵手,如今全是好朋友,六一儿童节,愿你开心相伴,童心永驻!六一快乐!

3.同时,艾欧里亚带着新出厂的阿鲁迪巴、童虎、卡妙、阿布罗狄快速奔向防空炮区,不一会,65倍径的127毫米高脚炮开始怒吼了,空中炸出朵朵黑云。www。chazidian。com/zj-6044/造句

关于巴童的诗词

《巴童答》 《昌谷读书示巴童》 《巴童答·巨鼻宜山褐》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 《荔支香近·夜听巴童》

巴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ㄚ   
简体部首  巳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4画  
繁体部首  己部  
五笔  CNHN  仓颉  AU  郑码  YIA  四角  77717  结构  单一电码  1572  区位  1645  统一码  5DF4  笔顺  フ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巴的拼音:bā(ㄅㄚ)  

⒈ 粘结着的东西:泥巴。锅巴。

⒉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巴锅了。巴结别人。

⒊ 贴近: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⒋ 盼,期望:巴望。

⒌ 张开:巴着眼睛。

⒍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⒎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巴蜀。巴山蜀水。

⒏ 词尾,读轻声:尾巴。嘴巴。

⒐ 大蛇:巴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⒑ 气压的压强单位。

⒒ 压强单位。

⒓ 姓。

统一码

巴字UNICODE编码U+5DF4,10进制: 24052,UTF-32: 00005DF4,UTF-8: E5 B7 B4。

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㿬笆

汉英互译

bar、be close to、cling to、hope earnestly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greatly desire, anxiously hop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巴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big snake]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crust]。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Ba]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bar]

词性变化

巴的拼音:   

〈词性:动〉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wait anxiously]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cling to]。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stick to]。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be close to]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climb]。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常用词组

巴巴结结、巴比伦、巴不得、巴斗、巴尔扎克、巴结、巴山、巴斯德、巴士、巴头探脑、巴望、巴掌、巴子

  拼音  tóng   注音  ㄊㄨㄥˊ   
部首  立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UJFF  仓颉  YTWG  郑码  SUKB  四角  00105  结构  上下电码  4547  区位  4515  统一码  7AE5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童的拼音:tóng(ㄊㄨㄥˊ)  

⒈ 小孩子:儿童。童工。童谣。童话。童心。童趣。童真。

⒉ 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童儿。

⒊ 没有结婚的:童男。童女。童贞。

⒋ 未长成的:童牛(没长角的小牛)。

⒌ 秃:童山。头童(喻人秃顶,如“童童齿豁”)。

⒍ 古同“瞳”,瞳孔。

⒎ 姓。

统一码

童字UNICODE编码U+7AE5,10进制: 31461,UTF-32: 00007AE5,UTF-8: E7 AB A5。

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ild、virgin

造字法

形声:从立、重声

English

child, boy, servant boy; virg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童的拼音: tóng  

〈词性:名〉

(1) (形声。重省声。( qiān  ),罪。本义:男奴仆)

(2) 同本义 [boy servant]

得童仆贞。——《易·旅》

童子执帚。——《仪礼·既夕礼记》

小童持斧。——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童奴(仆役);童隶(犹童仆);童仆(家僮和仆人);童妾(婢女;小妾)

(4) 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child]

匪我求童蒙。——《易·蒙卦》

成童舞象。——《礼记·内则》

童寄者。——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童微伺其睡。

将杀童。

持童抵主人所。

(5) 又如: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童子科(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童幼(童年;儿童);童角(一种儿童发式);童蒙(指无知的儿童;指童年);童稚(儿童;小孩);童趣(儿童的情趣)

(6) 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 [virgin]

至期与女俱入房,亲以手去其童。——元·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7) 又如∶童男子(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童真(童贞)

(8) 眼珠。通“瞳” [pupil]

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 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汉书·陈用项籍传赞》

(9) 又如:童子(瞳人;瞳仁;眼珠)

(10) 姓

词性变化

童的拼音: tóng  

〈词性:形〉

(1)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young]。如:童牙(幼小);童昏(指年幼无知者);童孩(幼小);童弱(幼小稚弱者);童孙(幼小的孙子);童竖(未成年的宦官);童龀(幼小;童年);童羁(指童年)

(2) 愚昧;浅陋[stupid]。如:童观(幼稚而浅陋的观察);童昧(犹愚昧);童蒙(幼稚愚昧);童昏(愚昧无知);童顽(年幼无知);童稚(幼稚)

(3) 面容红艳貌[red]。如:童颜(红润如儿童的容颜);童颜鹤发

(4) 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hornless]

童牛之告。——《易·大畜》

(5) 又如∶童牛(无角之牛);童羊(无角的公羊)

(6) 山岭,田地无草木[bare]。如∶童土(没有草木的土地);童秃(光秃);童阜(光秃的土山);童枯(光秃枯竭);童童(光秃的样子)

(7) 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bare]。如∶童木(无枝干的树木);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童梁(禾生穗而不实者)

(8) 头秃;没有头发[bald]。如∶童首(秃头);童颠(秃顶)

常用词组

童騃、童便、童儿、童工、童话、童婚、童恋、童男、童男童女、童年、童牛角马、童女、童趣、童仆、童山、童生、童声、童叟无欺、童心、童心未泯、童言无忌、童颜、童颜鹤发、童养媳、童谣、童贞、童稚、童子、童子痨、童子试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