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常体的拼音_chang tǐ 是什么意思

常体

【拼音】: cháng tǐ 【结构】: 常(上下结构)体(左右结构) 【繁体】: 常體 【拼音】: cháng tǐ

常体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犹通例。2.固定的格式。3.平素的风格。常体[chángtǐ]⒈犹通例。⒉固定的格式。⒊平素的风格。

引证解释⒈犹通例。引《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⒉固定的格式。引《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⒊平素的风格。引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崔颢诗评语:“顥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网络解释常体常体,汉语拼音chángtǐㄔㄤˊㄊㄧˇ,出自《荀子·荣辱》。

网友释义常体,汉语词语,拼音chángtǐ,出自《荀子·荣辱》。意思是通例;固定的格式;平素的风格。

英语familiar stylenormal temperature

汉语大词典(1).犹通例。《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2).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3).平素的风格。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崔颢诗评语:“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常体造句

1.北大深圳医院甲乳科主任韦伟说,如今甲状腺检查纳入日常体检项目中,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提高了,导致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关注程度也增加了。

2.而红米则含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内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营养素,其中以铁质最为丰富,故有补血剂预防贫血的功效。

3.健康的生活。健康的饮食和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有规律的进行锻炼。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你将因为病魔缠身而经常体弱多病,并很难找到快乐。

4.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5.便是回家,可卿也更比往常体贴温柔,倒劝他仔细别受了热,别累着了。

6.对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下第三系文昌组大套暗色泥岩中的“异常岩性体”的分布、岩性、地质背景和地震响应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异常体为沉积浊积体。

7.秋风萧萧天更凉,切莫悲秋心事放;秋干物燥多滋补,银耳冬瓜润肺肠;流感预防应无恙,锻炼常常体安康;寒露问候心更暖,快乐伴君心欢畅!

8.好久不見,十分想念。在这漫漫的国庆长假里,常常忆起共处的岁月。找点时间,约个地点,带上祝福,来个非常体验!

9.在这漫漫的国庆长假里,常常忆起共处的岁月。找点时间,约个地点,带上祝福,来个非常体验!

10.很多创业者想轻轻松松成功,如果你想过很舒服的日子,最好不要创业。可以找一个大公司,收入比较稳定,过着非常体面的生活,就挺好的。

常体的单词

familiar style normal temperature

常的意思

  拼音  cháng   注音  ㄔㄤˊ   
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PKH  仓颉  FBRLB  郑码  KOJL  四角  9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1603  区位  1903  统一码  5E38  笔顺  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常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⒉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⒊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⒋ 姓。

统一码

常字UNICODE编码U+5E38,10进制: 24120,UTF-32: 00005E38,UTF-8: E5 B8 B8。

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常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㦂裳

汉英互译

constant、frequent、ordinary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ommon, normal, frequent, regu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flag]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skirt]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routine;law]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feudal order of importance or seniority in human relationships]。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词性变化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量〉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sixteen feet]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形〉

(1) 恒久;长久不变 [constant;fixed;invariable]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ordinary;common;normal]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 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 [fixed;established]。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副〉

(1) 经常,常常 [frequently;often]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 孝惠、 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have already]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常用词组

常备、常备不懈、常备军、常常、常川、常度、常规、常规化、常规武器、常轨、常会、常见、常可、常来常往、常礼、常绿、常年、常年、常情、常任、常设、常识、常事、常数、常态、常谈、常套、常温、常务、常务委员会、常言、常用、常用对数、常驻

  拼音  tǐ tī   注音  ㄊ一ˇ ㄊ一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WSGG  仓颉  ODM  郑码  NFA  四角  25230  结构  左右电码  7555  区位  4469  统一码  4F53  笔顺  ノ丨一丨ノ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体(體)的拼音:tǐ(ㄊ一ˇ)  

⒈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⒉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⒊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⒋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⒌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⒍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⒎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⒏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⒐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其他字义

体(體)的拼音:tī(ㄊ一)  

⒈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统一码

体字UNICODE编码U+4F53,10进制: 20307,UTF-32: 00004F53,UTF-8: E4 BD 93。

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笨體躰骵軆

汉英互译

body、style、substance、system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体的拼音:

(1) 軆   

(2) 另见   

常用词组

体己

基本词义

体的拼音:

  

〈词性: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 同本义[body]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limbs]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shape (of a person's body)physique;body]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body of domestic animal]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main part]

以天演为体。——[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substance]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specifications;laws]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omen]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nature]。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norm]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type of writing;literary form]。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system]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aspect of a verb]。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form;style]。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cube]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词性变化

体的拼音:

  

〈词性:动〉

(1) 亲身经验;体察 [personally do or experience sth.;experience and observe]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put oneself in another's position]。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divide;dismember]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take shape]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show]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model oneself]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succeed]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grow]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contain]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experience;practise]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常用词组

体表、体裁、体操、体侧、体察、体大思精、体罚、体肤、体格、体会、体积、体检、体力、体例、体谅、体量、体貌、体面、体内、体能、体念、体魄、体腔、体弱、体认、体势、体式、体态、体坛、体贴、体贴入微、体统、体外受精、体位、体味、体温、体温计、体无完肤、体悟、体惜、体系、体校、体现、体刑、体形、体性、体恤、体癣、体验、体液、体育、体育场、体育馆、体育运动、体质、体制、体重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