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庵庐的拼音_ān lu是什么意思

庵庐

【拼音】: ān lú 【注音】: ㄢㄌㄨˊ 【结构】: 庵(半包围结构)庐(半包围结构) 【繁体】: 菴廬

庵庐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帐幕,军营。庵庐[ānlú]⒈帐幕,军营。

引证解释⒈帐幕,军营。引明王世贞《闻岛寇警有感因呈兵宪王使君》诗:“天横须虑合,月上庵庐寒。”参见“菴庐”。菴廬:1.行军中的营幕。《后汉书·皇甫规传》:“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菴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⒉草舍。引宋范成大《花山村舍》诗:“菴庐少来往,门巷湿苍苔。”

网络解释庵庐庵庐,指草屋,出自宋·范成大《花山村舍》;也指军中的营帐,出自《后汉书·皇甫规传》;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当时军队中的医疗组织叫做“庵庐”。

综合释义帐幕,军营。明王世贞《闻岛寇警有感因呈兵宪王使君》诗:“天横须虑合,月上庵庐寒。”参见“菴庐”。菴廬:1.行军中的营幕。《后汉书·皇甫规传》:“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菴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草舍。宋范成大《花山村舍》诗:“菴庐少来往,门巷湿苍苔。”庵庐[ānlú]

汉语大词典帐幕,军营。明王世贞《闻岛寇警有感因呈兵宪王使君》诗:“天横须虑合,月上庵庐寒。”参见“庵庐”。庵庐:1.行军中的营幕。《后汉书·皇甫规传》:“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2).草舍。宋范成大《花山村舍》诗:“庵庐少来往,门巷湿苍苔。”

国语辞典草舍。庵庐[ānlú]⒈草舍。引《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

其他释义1.帐幕,军营。

庵的意思

  拼音  ān   注音    
部首  广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DJN  五笔98  ODJN  仓颉  IKLU  郑码  TGKZ  四角  00216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658  区位  6654  统一码  5EB5  笔顺  丶一ノ一ノ丶丨フ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庵的拼音:ān(ㄢ)  

⒈ 圆形草屋(文人的书斋亦多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

⒉ 小庙(指尼姑居住的):庵堂(尼姑庵)。庵子。

统一码

庵字UNICODE编码U+5EB5,10进制: 24245,UTF-32: 00005EB5,UTF-8: E5 BA B5。

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庵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奄厂广盦菴蓭

汉英互译

hut、nunnery

English

Buddhist monastery or nunne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庵的拼音: ān  

〈词性:名〉

(1) (闇的俗字作庵或菴)

(2) 圆顶草屋 [small thatched hut]

草圆屋谓之庵。——《释名·释宫室》

庵,舍也。——《广雅》

亲人菴庐。——《后汉书·皇甫规传》

居河之湄,结划为庵。——《神仙传·焦先传》。

(3) 又如:庵舍(设在墓旁的草屋);庵庐(草舍)

(4) 尼姑的住所 [nunnery]

一定另外或村庄或尼庵寻个下处。——《红楼梦》。

(5) 又如:水月庵;庵堂(尼姑庵)

(6) 庙宇 [temple]

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

(7) 又如:庵舍(小寺庙)

(8) 旧时文人多用作字号或书斋名 [study]。如:老学庵;影梅庵

常用词组

庵子

  拼音    注音  ㄌㄨˊ   繁体    
部首  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YYNE  五笔98  OYNE  仓颉  IHS  郑码  TGWM  四角  0020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687  区位  3414  统一码  5E90  笔顺  丶一ノ丶フ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庐(廬)的拼音:lú(ㄌㄨˊ)  

⒈ 房舍:茅庐。庐墓(a.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b.庐舍和坟墓)。

⒉ 姓。

统一码

庐字UNICODE编码U+5E90,10进制: 24208,UTF-32: 00005E90,UTF-8: E5 BA 90。

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庐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ttage、hut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hut, cottage; name of a mounta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庐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广( yǎn  ),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2) 同本义 [hut;cottage]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汉书·食货志》。注:“田中屋也。”

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3) 亦泛指简陋居室

屋室庐庾。——《荀子·正名》。注:“草屋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

南阳诸葛庐。—— 唐· 刘禹锡《陋室铭》

或黔其庐。——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庐舍(田舍;茅屋);庐落(庐舍院落);庐舍丘墟(家业败落);庐井(房舍田园);庐宇(房屋)

(5) 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 [hostel]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周礼·地官》

(6) 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 [hut]。如:庐厂(临时用的丧棚);庐寝(古人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

(7) 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 [house on duty]

君厌承明之庐。——《汉书·严助传》。注:“直宿所止曰庐。”

(8) 又如:庐帐(以帐幕作居室;帐篷);庐徼(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

(9) 古州名[Lu prefecture] 。故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

(10) 通“籚”。矛戟等兵器的柄 [handle]

粤无镈, 燕无函, 秦无庐。——《周礼·考工记·总序》

(11) 又如:庐器(古代戈属兵器的柄);庐人(造戈矛之柄的工匠)

词性变化

庐的拼音:

  

〈词性:动〉

寄住 [lodge; put up at sb.'s house]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诗·大雅·公刘》

常用词组

庐剧、庐陵、庐山、庐山真面目、庐冢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