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弁丁的拼音_bian dīng是什么意思

弁丁

【拼音】: biàn dīng 【注音】: ㄅ一ㄢˋㄉ一ㄥ 【结构】: 弁(上下结构)丁(独体结构)

弁丁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漕运的差役。弁丁[biàndīng]⒈漕运的差役。

基础解释漕运的差役。

引证解释⒈漕运的差役。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粮米派兑》:“串通旗甲,将强有力者之粮,贿买好幇次拨兑,弁丁顾惜廉隅,不致格外多事。”清黄六鸿《米色刁难》:“凡弁丁水次领兑,正米之外,例有耗米。”

网络解释弁丁弁丁,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iàndīng,释义为漕运的差役。

综合释义漕运的差役。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粮米派兑》:“串通旗甲,将强有力者之粮,贿买好幇次拨兑,弁丁顾惜廉隅,不致格外多事。”清黄六鸿《米色刁难》:“凡弁丁水次领兑,正米之外,例有耗米。”

汉语大词典漕运的差役。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粮米派兑》:“串通旗甲,将强有力者之粮,贿买好帮次拨兑,弁丁顾惜廉隅,不致格外多事。”清黄六鸿《米色刁难》:“凡弁丁水次领兑,正米之外,例有耗米。”

弁的意思

  拼音  biàn   注音  ㄅ一ㄢˋ   
部首  廾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CAJ  仓颉  IT  郑码  ZSE  四角  23440  结构  上下电码  1701  区位  5945  统一码  5F01  笔顺  フ丶一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弁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古代的一种帽子:弁髦(a.古代贵族子弟行加冠礼时用弁束住头发,礼成后把弁去掉不用,后喻没用的东西;b.喻轻视)。

⒉ 〔弁言〕书籍或长篇文章的序文、引言。

⒊ 旧时称低级武官:马弁。武弁。

统一码

弁字UNICODE编码U+5F01,10进制: 24321,UTF-32: 00005F01,UTF-8: E5 BC 81。

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弁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卞㝸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nical cap worn during Zhou dynas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弁的拼音:

biàn  

〈词性:名〉

(1) 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 [crown;cap]

覍,冠也。周曰覍,殷曰吁,夏曰收。——《说文》。俗作卞。凡大夫以上服冕,士弁,制如冕爵。

弁者,古冠之大称。委貌缁布曰冠。——《周礼·弁师》注

皮弁。——《仪礼·士冠礼》。服注:“以白鹿皮为冠。”

弁,周冠名。——《广韵》

突而弁兮。——《诗·小雅·甫田》

王与大夫尽弁。——《书·金縢》。传:“弁,皮弁。”

不说(tuō  ,脱掉)弁而死于 崔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2) 又如:弁师(周礼官名。为夏官的属官。掌管帝王的冕服及等制);弁冕(古时的礼帽。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又比喻首领、魁首)

(3) 古时指武官,因武官戴皮制的弁,后专指低级武官 [a low ranking military officer]。如:武弁;马弁;弁目(清代兵士头目的通称)

词性变化

弁的拼音: biàn  

〈词性:动〉

(1)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加冠称弁,以示成年 [put on a man's hat]

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诗·齐风 ·甫田》

(2) 又如:弁丁(苦力,役夫)

(3) 加冠头 [put at the head]

各立序论,以弁其端。——《唐诗品汇·总序》

(4) 又如:弁琼(指镶在马冠上的美玉)

(5) 放在前面 [put before]

乃书是言以弁君为诗之端。——清· 龚自珍《送徐铁生序》

(6) 又如:弁首(卷首,前言);弁端(卷首);弁语(弁言);弁论(犹弁言)

弁的拼音: biàn  

〈词性:形〉

急 [fast;at high speed]

予甚弁焉。——《汉书·王莽传》

常用词组

弁言

  拼音  dīng zhēng   注音  ㄉ一ㄥ ㄓㄥ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SGH  仓颉  MN  郑码  AI  四角  102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2  区位  2201  统一码  4E01  笔顺  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丁的拼音:dīng(ㄉ一ㄥ)  

⒈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⒉ 成年男子。

⒊ 人口。

⒋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其他字义

丁的拼音:zhēng(ㄓㄥ)  

⒈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统一码

丁字UNICODE编码U+4E01,10进制: 19969,UTF-32: 00004E01,UTF-8: E4 B8 81。

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an、population、fourth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ale adult; robust, vigorous; 4th heavenly st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丁的拼音: dīng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2)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nail]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3)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4) 小的立方体 [wad;small cubes of meat or vegetable](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5)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the four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6)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man]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8) 家庭人口 [member of a family]。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9)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person engaged in a certain occupation]。如 :园丁;家丁;庖丁

词性变化

丁的拼音: dīng  

〈词性:形〉

(1) 壮盛;强壮 [strong]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2)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3) 序数第四 [fourth]。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丁的拼音: dīng  

〈词性:动〉

(1) 当;遭逢 [fall upon]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2)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3) 另见 zhèng  

常用词组

丁坝、丁册、丁丑、丁村人、丁当、丁当长鸣、丁点儿、丁冬、丁对、丁亥、丁口、丁零、丁零当啷、丁卯、丁年、丁宁、丁是丁,卯是卯、丁税、丁未、丁香、丁徭、丁忧、丁壮、丁字步、丁字尺、丁字镐、丁字街、丁字梁

基本词义

丁的拼音: zhēng  

另见dīng  

常用词组

丁丁

成语首拼